|
我向人民医院医生了解的诊疗经过:
患儿庄X,女,2岁2月。家住:简阳市x镇x村x组,因“发热、呕吐伴腹痛2+天,气促、口唇发绀4+小时”,于2012年12月24日23:45分入住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
入院前2+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时具体体温不详,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量不定,呕吐次数不详,未见咖啡色样及胆汁样物,伴阵阵腹痛,具体疼痛性质及位置不详,未见抽搐及皮疹,未见腹泻及昏迷,遂到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服药治疗(具体不详),患儿仍有阵阵腹痛及呕吐,且夜间休息较差,偶尔可见阵阵惊跳,遂于昨日再次到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9.3℃,再次予以服药治疗(具体不详),患儿热退,未再呕吐,但仍感腹痛不适及烦躁。
遂到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完善血常规及腹部B超后考虑“上感(胃肠型);高热惊厥?;肠蛔虫”,予以心电监护、并予以静滴“克林霉素0.4、喜炎平50mg、山莨菪碱3mg、地塞米松5mg”以及静推“(河蟹)钠80mg”。入院前4+小时,患儿出现气促、口唇发绀及双眼向上凝视,偶有阵阵惊跳,未见昏迷及纳差,继续予以心电监护及输液治疗,并于08:00予以“呋塞米针10mg静推”,患儿气促及口唇发绀无缓解,遂为进一步诊治急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性心肌炎”收入儿科。查体:T38.5℃,P210次/分,R42次/分,W11kg,带氧带液抱入病房,急性危重病容,浅昏迷状,呼吸急促,全身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面色青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咽充血,扁桃体I大,未见脓点,颈软,喉部可闻及痰响,双肺呼吸音粗糙、对称,可闻及大量中粗湿罗音,心率约210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确切杂音,腹软,稍膨隆,肝肋下3cm可扪及,质软,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肢端凉,肢端皮肤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2012年12月23日简阳市人民医院):WBC 19.15×10^9/ L,RBC 3.80×10^12/ L,Hb 118g/ L,PLT 93×10^9/ L,N 77.44%,L 16.04%。腹部B超(2012年12月23日简阳市人民医院):肠道蛔虫,肠系膜查见淋巴结。初步诊断:1、暴发性心肌炎?;2、感染性休克;3、肺水肿、肺出血;4、消化道出血?;5、发热、呕吐待诊: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2)颅内感染?;6、肠道蛔虫。
入院后积极抢救治疗,经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24日中午12点05分宣布临床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