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有专家提出不妨发挥高考(微博)“指挥棒”作用 体育勿成学生新的应试负担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再次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和讨论。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提出,应当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将体育内容纳入高考,从而提高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业内专家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成为考试内容,固然有助于提高体育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但也要避免让体育成为学生新的应试负担。
目前,体育作为中考科目已经在大多数省份实现,因为中考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初三学生必须在考试前几个月里,每天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健看来,“全国多个省市在施行体育中考政策后,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都有较大提升,体育考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考试并不是解决学生体育运动不足、体质健康水平下滑问题的根本办法。据黑龙江媒体报道,不久前,哈尔滨市准备将冰雪运动纳入当地中考内容,以增加冰雪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度。在高考中增加体育内容的呼声近两年不绝于耳,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建议的专家。据此种种,似乎除了考试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了。
“重要考试中增设体育内容,必须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吴健表示,“首先是考试的形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中考有体育科目的省份,基本上还是采取以体育考试分数定成绩的模式,但学生因为先天条件的差别,很难以跑得多快、跳得多远作为评判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标准。要将体育考试与体育竞赛的评价方式区分开来,我们建议,只要一个学生在适当努力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达到健康标准的情况下,就应当能够在体育考试中得到满分或较高的分数。否则,体育考试会给学生造成对分数的过高追求,最终成为学生新的应试负担。”
对体育考试分数的分分必争,又容易造成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急功近利,“如果学生为了考试分数,造成身体受伤甚至发生意外,这岂不与教育部门设立体育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吴健表示,体育考试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水平作为考试成绩的依据,而不是像体育竞赛式的用多快、多远等运动成绩来衡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但现在,还没有哪个省份是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体育考试的手段,这个工作还需要逐步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