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沟沟坎坎的世界原本没有桥,走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了桥。说咱们简阳是一个桥城,也许略有争议,少数像重庆那样的城市或会不服,“你有长江大桥和彩虹桥吗”?当然,简阳附近的地方多不会冒泡,特别是我的出生地乐至。乐至县城很少桥,难得叫的出名字的“简乐桥”还挂在与简阳交界的临界点上,不知不觉就做了简阳桥多的背景板。在简阳20多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里,其中大大小小的桥大约有二十座以上。单独拿出来看这些桥的表象,并不多么的眩目,如果把桥上桥下发生的故事串起来阅读,估计其中的篇章也会翻的个哗哗作响。
对于简阳的桥,简阳人哪怕十年前也不会有多大的感觉,无非就是铁路上和水边边的那几个嘛。或许今天,一些城里人也不太觉得简阳的桥有多大个所以然,最多外地人来说起时,才稍稍有些上心,“哦,好像是又修了几座”!2012年,我的儿时同学当年修建空分厂的省建四公司人从德阳回到简阳了,三十几年离别后的头一回,人都得打猜猜。当她们一行走上了当时新建的北门人行道立交桥时,许久都没有下来,等的桥下的我有些皮毛火起的,那也算风景吗?后来她们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站在桥上才看得清自己小时候的脚步。
是啊,某种角度来说,简城的桥像一面镜子,映照的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大概是72年从乐至来到了简阳,感觉最深的就是简阳的沱江和沱桥。当汽车驶上沱桥,孩童的我都会跳起来欢呼,那是我心中的“南京长江大桥”啊!好长好壮观!上小学时,咱们空分子弟校几乎每年都要去河东鳌山春游,走过历史悠久的北门桥却没有太深的印象,觉得那是应该有的一条通往公园的路。一座桥化作为一条自然的路,一定意义上,是这座桥最佳的存在形式吧。那会儿,最让我们小朋友激动的是乘船过沱江了(现在海上花园附近),一百多号人,分批乘入,也不知道害怕,蹦蹦跳跳,唧唧喳喳的,用手划着有些微冷的水,随着船头的一转,晕着就醉了。可以这么说吧,在娃儿看来,那里最好一辈子都不要修桥,由船摆渡最巴适。
上中学的最后一年(80年代初),我是在绛溪中学补习的,过城北的铁路桥就在所难免了。走在铁路桥上最害怕的是中途遭遇火车,那蒸汽机车头喷着烟,咆哮着一人多高的大铁轮,如巨兽扑面,疾驰而来,距离身边仅一米左右。吓得我紧握着铁桥栏杆,屏着呼吸,浑身颤抖着,活像经历着一场成人礼般煎熬。这样的铁血挣扎都挺过来了,学习上的“刀山火海”还怕过不去?终于如意地考上了技校。那时候,我是多么地骄傲,跨上老利民桥的台阶,腰杆都绷得笔直的,拿到个铁饭碗不容易,咱们终于可以和桥上的路人平起平坐了。
当然,利民桥见证的绝不止一个人的成长,它见证的是整个简阳西门的发展与壮大。70年代没有利民桥时,咱们空分人上街都是下穿铁路而过,极其不便。80年代初,随着城关中学(现阳安中学)落户西门,利民桥便应运而生。而后人民医院,花园街,西门车站,利民小区的蓬勃起势,使得整个西门快速地热络起来,一座桥显然捉襟见肘了,于是新利民桥,健康桥亦相继落成。或许是建的匆忙,其中尤以铁西街的新利民桥的桥型构架最为与众不同,桥陡梯短,人称为“丑桥”。如果“丑桥”你都能推着自行车跨过去,那就得恭喜你身体状况相当不错了。这三座桥在方便路人的同时,还具有比较大的商业价值。看见如今通桥布满的广告和地摊了吗,几乎一个南门菜市的缩小版,许多东西都有的卖:水果,蔬菜,花草,衣物,药品,手机,影碟,甚至家教等等。特别是老利民桥和健康桥,不少摊主貌似“常住户”老游击队员了,经营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将桥上的生意做得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偶尔,城管人员也会在桥头管一管,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走后一切又照旧般“繁荣昌盛”。这样火爆的商业性,恐怕当年的桥梁修建者也始料未及吧。感慨啊,原本桥是用来过路的,而咱们这里的某些桥却是拿来过活的。有的人在桥上脚步匆匆,有的人在桥头脚步不动,目的倒也一样,都为了生活啊。
这些年简阳城里的变化很大,尤其东门建设最为突出,说它旧貌换新颜一点也不过分。昔日的老沱桥拆除了,08年的大地震加380公斤的炸药再加大型机械的协作,一阵“组合拳”,才羞羞答答将它放倒。这老沱桥也忒“坚强”了一点,恐怕见多识广的重庆人也不得不服吧,反正当时全国许多人都佩服咱们简阳的“桥坚强”。修好的新沱桥倒也争气,洋洋洒洒的桥身撑得起四周的过往。桥下的风景更加漂亮,凸显了一种人文关怀——绿茵茵的门球场,排列有序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台以及众多的健身器件等,吸引着众多人群的身影与足迹。据说这一切也来之不易,有开发商看起了桥底的空间想移作他用,终未如愿,实在庆幸。
纵观沱江上的五座新桥,感觉风景最漂亮的还是公园边的沱三桥,只身站在桥上便可以眺望“六桥两水”的盛景。不知道你注意没有,公园旁边又架起了一座带有后现代色彩的钢架跨桥。这座桥颇有一些穿越意味,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脚步也拟成一段“时光隧道”,人们可以从古色古香的公园径直走向高楼林立的现代沱江,心还在庙亭身体就到了潮流的前卫线。由沱三桥看公园的“鱼嘴”湾,总是让我想起重庆的朝天门码头,那船头形的地势,那层层的阶梯,那扩宽的广场,那葱葱的树木,真的美极了。再看看桥边矗立的几个大电视屏幕,跃动的画面,闪烁的光影,到了夜晚更加的璀璨多姿——桥下水色倒影,波光粼粼,桥上灯火璀璨,花团锦簇,这可是摄影拍照的好地方啊,山水人桥,亭台楼阁,随手一抓皆是美景。
美对于人总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经常去成都的我,也时常感叹省城的高架桥——既是那样的壮丽又是那样的高效。回头再看看咱们简阳的城北高架桥,却迷茫得有些不知所以。那里有点堵,时常看见汽车在桥上“排排坐”。据说车辆不能够直接通往新民街是一个堵的重要原因。还是因为堵,正中街“春熙路”上也修了一座人行道立交桥。这样做也许有道理,缓解了车辆的通行压力。但是,车速快了,人却相对危险,特别是咱们这些骑自行车的。于是一个悖论又再次发酵——在城市的主要商业街道,到底以人为主还是以车辆通行为主?这个问题在成都,在上海可能都不算什么难题,可是到了简阳就是一个大难题了,说到底,简阳的路还离不开简阳桥的大力赞助。这不,最近河东简中门前又立起一座新的人行道立交桥,实话实说,那桥修得就很有意义,它让学子们的脚步走的更加从容和踏实。现在的孩子可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
说起建桥的意义,那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在咱们简阳西路川空文化广场里有一座桥,它的的建成,似乎颠覆了一些有关桥的基本定义,其娱乐观赏价值远远大于所谓桥的实用性。桥不大,十几米长,平地而起,题名:“折柳桥”,多么典雅,多么文气,显然此桥的构思无他,全奔着人们心中的那首诗而来: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站在川空文化广场,一眼就可以望见对面的尚未完全开发的葫芦坝,听说以后这里还要修一座大桥,我满心期待着那座桥的早日动工,别让对面村里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得太久了。
简阳这个地方,山多水长,路远道广,因此就特别依赖和离不开桥。扳着指头算算看,简阳人的这一生正常的话都会打桥上而过。出生在桥边,成长在桥边,工作在桥边,休闲娱乐在桥边,最后人的归宿也会在南门的某个铁路桥旁。简阳人铁定与桥有缘了,自打明朝修济川桥(北门桥)起,一路就从桥上过了,越发展越有缘,越文明似乎与桥的距离就越近。据称年底芦霞镇的新机场就会破土动工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简阳链接外面世界的空中桥梁哦!到时候,咱们坐在飞机上鸟瞰自己的简阳城——那山,那水,那楼,那桥,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一种感觉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