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五千年,与松树结下不解之缘。《史记,龟策力》:“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秦始皇泰山封禅,封松为“五大夫”。乾隆皇帝常在松树下读书,封其树为“遮荫侯”。毛泽东登庐山,豪气勃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陈毅抒胸臆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其直。”自中国有文字记载始,松树一直为人钟爱, 深深地植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究其原因,是松树的风骨,松树的品质魅力。《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庄子,让王》:“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将松柏与圣人尧、舜并称,可见松树在古人心中占据其极高的评价和尊崇地位。 所以古人咏物言志,浇胸中块垒时喜用松树。“松下问童子,言师採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何等空灵!“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何等闲逸!“烟叶葱茏苍塵尾,霜皮剥落紫龙麟。”何等豪壮!“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东坡思念亡妻,遍植松树,才留下这极尽凄婉的千古绝唱!
铁骨铮铮者,必有仁慈济世心。松树也不例外。它奉献给人类的是药食兼用的瑰宝:松花粉。汉代的《神农本草》,唐代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朝的《本草丛新》,现代的《中华药典》,都记载了松花粉的功效。
古人早将松花粉溶入生活。白居易《枕上行》:“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此老有些狡黠,明知松花酒养生健体,不忘喝几盅,却说知命无忧。
苏东坡“一斤松黄不可少,八两蒲黄切没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此老的方子莫非是在孕育了一代美女卓文君,盛产天下至珍临卭——两针单穗松花处得到的?元.练鲁《北斗山》:“隐者巢居在翠微,松花服食茑萝衣。”明.刘若愚《明宫史》:“天寿山守备太监辖十二陵掌印等官,凡每年春季进贡松花粉。”清.王士雄《长寿诗》:“长生不老有新方,可惜今人却渺茫。细将松黄径曲捣,朝朝服食保康祥。”
古人的聪明睿智,虽令人叹服。但现代科学研究验证,松树享年长久,经冬不凋的长寿基因秘密:即松树花蕊的精细胞——松花粉!松花粉富含世界上最丰富、最完全、最佳搭配的营养成分200余种。多种蛋白质、二十余种氨基酸(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14种维生素、30余种矿物质、100多种酶和辅酶。还含有核酸、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物质、糖类、膳食纤维、胆碱等长寿基因。松树凭此强大基因阵容延续后代,故能历尽日月沧桑,千劫万难而屹立至今。
宋人吴芾有感而赋诗:“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古人尚有如此胸襟,今世仁人志士,当更能弘扬中华松文化,使其长寿基因福泽人类,强健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