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27|回复: 2

[转贴分享] 致敬遗体器官捐献者|每一份无私大爱可能挽救9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复制链接]

6833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33
积分
28314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8-2
在线时间
10816 小时
发表于 2021-4-4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想放弃这份工作800次”!这些关于生命的故事让人心酸

2021.04.03   来源:共青团中央


这是一块有字的丰碑,碑上的名单还在不断延长。他们可能曾经是白发苍苍的父母、新婚燕尔的爱人、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遗体器官捐献者。

在3月30日的上午,江西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内举办了一场清明缅怀诵读会,人们用这样的方式向长眠于此的捐献者们致哀,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思念。


1.jpg

3月30日,在江西南昌举办的清明缅怀诵读会上,人们向遗体器官捐献者献花致敬。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袁慧晶 摄


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有人路过,却被诵读声留住脚步,听着故事就落了泪,这些选择在生命之火燃尽之时为他人无私献上生命礼物的捐献者们,岂止是“伟大”二字可以形容。

记者捕捉到了这样几个身影:单若毅,江西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13年,他曾自嘲说“一天想放弃这份工作800次”;

钱爸爸和钱妈妈(化名),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半个月前他们因车祸离世的8岁儿子成了纪念碑上的一个永恒的名字;

2.png

3月30日,钱妈妈久久抚摸着江西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儿子的名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袁慧晶 摄


邹德凤,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捐献者之友协会会长,从事志愿服务近30年,她不但把自己“捐”了,还发动千余人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

他们只是为器官捐献事业鼓与呼的人们的一分子。讲述他们的故事,或许能让社会对器官捐献多一分理解、少一份质疑,让更多的器官衰竭患者、眼疾失明患者重获新生。

曾让我无数次难以启齿和想要放弃的工作

这是单若毅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第13个年头。这些年,他见证过五百多次的生离死别,也无数次想要放弃,却最终被这些凡人英雄所感动而坚持下来。

2008年,单若毅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应聘到江西省红十字会,从事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但他很快发现,这份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并不轻松。

“刚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要做什么,直到一次培训被拉去看人体组织捐献取材,和上学时的解剖课完全不同。那时候不知道,这是在为以后见证捐献做准备。”单若毅说,协调员需要在手术室用镜头记录下器官摘取的全过程。

和遗体捐献有所不同,器官捐献对捐献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器官保持一定的活性,因此,器官捐献者往往都是因为意外离世的。不少器官捐献者家属在接触协调员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词。

“尽管心里演练了无数次,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能救人命的好事,但在那样的氛围下开口还是会痛苦。无论多少次,情感永远不会麻木。”单若毅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这份工作。最想放弃的一次是在逝者家中被两个孩子抱住双腿的瞬间。

当时单若毅和逝者的一名亲属赶到逝者家中去做其他亲属的工作。“刚进门就被两个孩子抱住腿喊‘叔叔,救救我们的爸爸’。孩子们以为我是医生,能救他们爸爸的命。当时心像针扎一样,直接哭得稀里哗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协调的工作是那名亲属完成的。”那是单若毅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刽子手。

他忘不了那位捐献了丈夫遗体的老太太。那时他刚把遗体安放在接运车里,准备和老太太告别,老太太突然就跪下了。“那是第一次被白发苍苍的家属跪,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她说的话我现在都记得——‘照顾好我老头子的身体,他怕疼’。”单若毅说,那一次,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责任,他要对得起这些家属的信任。

还有一位捐献者母亲,做出捐献自己脑瘤过世的女儿器官的决定后被村里人风言风语,说她把孩子的器官卖了,卖了近百万元,全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单若毅问她,后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她说:“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好人会有好报。”单若毅又问,什么样是好报?她说:“女儿出殡那天天气很好,天很蓝。”单若毅说,那一次他遇见了宽容。

每一个成功的捐献案例背后,除了捐献者本人的意愿,都离不开一个家庭的支持。一个人最多能捐献9个器官,也就是说,每一份无私大爱可能挽救9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2800余名像单若毅一样的专兼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在愈加完善的法律赋权与监督之下,成为生命“信使”,让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在生死面前得到升华。单若毅说,坚持是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爱应该被纪念,也许生死不可协调,但爱与奉献将永生不灭。

3.png

单若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听到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那一刻,我想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3月1日,8岁男孩钱文博(小名“小宝”)在放学途中遭遇车祸,送入当地医院抢救后,虽然恢复了心跳,但仍然没有恢复自主呼吸。

“脑死亡。医生告诉我,儿子连成为植物人的希望都没有了。”看着儿子器官一步步走向衰竭,钱爸爸煎熬异常,他不断地问医生:“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副主任钟容向钱爸爸提出了一个方案。“孩子的父亲表达说,希望儿子在这个社会上多做一些贡献。我说可以把患儿有用的器官捐献给别人。”

那是钱爸爸第一次听到“器官捐献”这个概念。“我们家是农村的,开始我们也有顾虑的,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所以四处打听。”钱爸爸说。

钱爸爸和钱妈妈后来还问了很多人,大多数人都告诉他们,这是在做好事。于是,他们忍着强烈的不舍,决定捐出小文博的一肝两肾。“如果小宝能给其他人带来生命,我想他会开心的。”钱爸爸说。

钱爸爸说,签了遗体捐献执行确认书后,其实内心还有过挣扎。“但当听到器官移植手术顺利进行时,突然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感觉小宝还没有走,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315万人,已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3万余例,捐献器官9.9万余个,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我希望器官捐献的故事能进入中小学课本

在丈夫眼中,邹德凤是一个做志愿服务到“疯魔”程度的人。近30年来,她的工资大多投入了开展志愿服务中,做好事做到最后还把自己给“捐”了。丈夫打趣她:“你不应该叫邹德凤,应该叫宋(送)德凤。”

退休前,邹德凤是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原南昌铁路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从1992年开始做志愿服务,捐献者之友只是邹德凤开展的其中一项志愿服务,主要围绕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宣传、对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进行人文关怀等开展工作。

2007年,邹德凤在社区给一位贾姓老人做护理时,和老人的女儿付大姐聊天聊到了死后怎么办。邹德凤说,当时她们都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组织可以捐献,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原江西省医学院),登记了“全捐”(遗体和器官都捐)。

邹德凤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工作,比如如何选择宣传时机、如何选择宣传对象等等。2015年成为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捐献者之友协会会长后,她开始发展捐献者之友队伍,如今已达到四百余人的规模。

十几年间,邹德凤发动了千余人完成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其中三种人最让她印象深刻。

第一种是她长期护理的对象及亲人,这让她感觉善意得到了回报:“我护理的一个老太太,不仅老太太的女儿捐了,女儿还发动她的爸爸和公公都捐了。”

第二种是身边人。比如捐献之友协会副会长赵蓓。“2015年第一次跟着邹老师去参加遗体器官捐献者追思会,现场特别感动,我就萌生了想法,但还是有担心。回家后给10岁的女儿当故事讲,然后女儿说想捐,这让我下了决心。我和女儿填表的时候,需要给家属签字,这时老公也提出来他要捐。”赵蓓说,这是身边榜样的带动力量。

第三种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传统的思想多顽固啊,老人都能接受,证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了,遗体器官捐献的氛围更好了。”邹德凤说,下一步,她们想做好已捐家属的关爱服务,如今还有不少捐献者家属没有被社会理解,需要人去关心,“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一样重要,逢年过节要去看看,让家属们知道还有人记得他们的奉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者已逾4000余人。

目前,全国已建立147处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江西已是第13年开展捐献者追思缅怀活动。人体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已成为我国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新风尚。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185

主题

1840

回帖

9181

积分

上尉

UID
158135
回帖
1840
主题
185
积分
918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9-1-27
最后登录
2022-11-2
在线时间
995 小时
发表于 2021-4-4 09:54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

回帖

118

积分

列兵

UID
161920
回帖
26
主题
2
积分
11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0-9-28
最后登录
2021-4-26
在线时间
18 小时
发表于 2021-4-11 15:43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8-6 23:56 , Processed in 0.0373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