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刚从川北一个小县城调出来。"'天地'当然更大了,每天骑车上班都要二十几分钟。但是,我自己的世界更小了。回到家都是走碎步,怕把老婆娃儿踩到。"邀请大家去吃"开锅饭",环顾三口之家落脚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他有些无奈地调侃。朋友所在的学校虽然已经紧临成都的三环,但周围的新开楼盘价基本都在5000元左右。想到他乃山区一清贫教书先生,所以谁也没好意思假惺惺地劝一句"买套房子吧。"毕竟,现在买个电动车奔波在城市的两头捞生活比买套房子来供要现实些,也轻松些。"听说房价要降,等房价垮下来些了,买房子压力就不大了。"没有多少根据的话语,算是安慰朋友,也安慰自己。
这房价什么时候能下来,真的都没个底,倒是昨天房地产股的一通暴跌,引出来个"国家即将出台新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的传闻,让人嗅到些房地产业的恐慌。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哪个不是在行业能呼风唤雨的企业?如今一个个都在跌停板上痛苦呻吟。如果抛开股市的重创来看,再结合王石喊出的"拐点论"和潘石屹抛出的"未来100天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的100天"的观点,以及内地房地产首富杨惠妍财富急剧缩水50%的报道,这倒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利好",因为我们几乎已经窥见现今房地产商的"不稳定"生存状态。
终于看见房地产商急了,这种急也是应有的"因果报应"。回想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商一直是过着顺风顺水的好日子。尤其是在去年,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房价的大面积普涨,让手中握有开发权的房地产商数钱数到手发软。但是,在一片大好形势下,资金本不充裕的房地产商开始变得利令智昏,"囤地等于发财"让房地产商纷纷出手争夺各地的土地资源,一个个土地"标王"纷纷亮相,给本已经烧昏了头的房市又添了几许干柴,也断了很多普通人买房的念头。不过正是在这些标王的光辉照耀下,房地产商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原因很简单,争夺这些"标王"占用了房地产商最为宝贵的资金资源。由于靠囤地就能坐地发财,房地产商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囤地而不是用于开发,本末倒置,为其后来在调控下,银行断了他们的奶、不再放贷后,资金链的断开埋下了伏笔。 终于看见房地产商急了,被房价逼得"走碎步"的无房者或许也该有了点笑脸。
前几年,银行贷款利率低,很多人咬了咬牙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房,有的人甚至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投资性买房,指望通过收取房租来还银行贷款本息;现在,在央行一年内连续加息四次的"加息通道"中,一部分潜在买房人的梦想也被吓醒。当然,目前不得不拿出更多本来可以用以买房的资金用来承担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这也直接削弱了人们的买房能力。如果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的"拐点"来临,如果房地产商不得不把他们囤起来的房拿来"抛售"解决资金燃眉之急,好梦即将成真就是理所当然。
当然,房地产面临"拐点",房地产股走势疲软,对于现今拥有投资者和消费者多种身份的老百姓来说未免还是受伤。但是,相对于一生当中唯一的那个"家",股市投资的选择毕竟要宽泛得多。这个道理,应该都是懂的。(廖小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