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汉子:我要“环华” 2006-10-27 作者: ■本报记者罗九荣
我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报记者张潮海摄
几年间,他骑行的痕迹已遍布全国各个城市,支撑他的是一种对理想的执著。他说,他要办成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品牌——“中国环华自行车大赛”。
他就是黄仁义,曾先后两次骑自行车环游祖国。今年7月17日,他从四川成都出发,独自一人完成了4条入藏路线的骑行。在川藏线、新藏线、青藏线、滇藏线上历时100天,行程10298公里,于10月24日到达终点站昆明。他说,这次骑行之后,他的历程已超过5.5万公里。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着迷骑车 挑战法国人
黄仁义是四川简阳人,今年53岁,曾在大兴安岭当了17年兵。
记者见到他时,他紫红色的脸上,只有眼镜将眼睛遮盖的部位显出皮肤原有的肤色,足以见证他的艰辛。他自嘲道,这次只身骑完四条入藏公路线,简直是在玩命。
最初的一次长途骑行,黄仁义记忆犹新。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让他激动不已,他想以骑自行车的方式表达对奥运的支持。于是,他从北京天安门骑到成都天府广场。总行程2188公里,实际骑行11天,平均每天骑行198公里。
然而,真正改变他想法的则是法国人司徒夫写的《裸奔》一书,书中记载了司徒夫从新疆骑自行车到青藏高原,经云南、广西,然后回到北京的过程。环绕了半个中国,全程22000公里,实际骑行一百零几天,平均每天骑行119公里。
黄仁义清楚地记得书中的一句话“与比长征”。他暗下决心:“超不过法国人,我决不活着回北京”,毅然于2002年8月15日出发了。
5个月的时间里,他骑着车从北京天安门出发,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走新藏线、川藏线,穿过青藏高原,于2003年1月15日回到北京,总行程35000里,平均每天骑行135公里。
不服输的他,在50岁时超过了32岁法国人司徒夫的纪录。
梦想创办 环华自行车赛
2003年7月,黄仁义看到电视里转播的“环法自行车大赛”,他不禁怦然心动,有朝一日,一定要搞个“环华自行车大赛”。
2003年底他退休后,发现还没有人设想创办“环华自行车大赛”,于是他立志寻找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环华大赛路径。他决定按事先设定的路线骑行,沿途搜集各种资料,包括路况信息、气候变化等,再把这些资料汇总交给国家体委。同时,他还准备了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里,从历史背景、比赛线路、运动员参赛条件等内容都详实的一一列明。
2004年4月4日这天是清明节,他说,如能回来这天将是他重生的日子。他从成都天府广场出发,向西越过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再到美丽的天山,经内蒙古高原到达北京。到中国的北极村——漠河后,他将骑行到沿海各省再到云贵高原,最后回到始发地成都。原本预计240天完成环绕中国大陆边境线的骑行,没想到提前了一个月,历时7个月回到了出发地。
不休不眠 千里走单骑
去年7月29日清晨7时10分,黄仁义又从成都天府广场出发至重庆朝天门,行程约1700里。他要为“环华”大赛积累一些必要的经验。40小时40分钟后,7月31日凌晨零时40分,他在重庆铜梁的铜合路口成功完成了这次挑战。
丈夫这些举动,妻子刘朗刚开始是反对的,为了阻止丈夫,她第一次提出了离婚,可并没有击退丈夫的决心,此情况下,她妥协了。丈夫每一次回家,她都尽量在生活上安排好伙食。
车轮踏遍 四条入藏公路
黄仁义坦言,他准备用全部的精力备战“中国环华自行车大赛”的事宜。计划在2014年举行,他说,如不成功,他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在他追求创办环华大赛的路上。
今年7月17日,他从成都体育中心出发,穿越川藏公路,8月5日到达拉萨;8月7日,他从拉萨出发进入新疆叶城,再进入沙漠腹地,穿越戈壁滩到达格尔木后,朝拉萨进军。此时,已是10月2日,他的里程表显示为6727.8公里;稍作休整后,10月5日,他踏上入滇的路途,于10月24日到达昆明,如愿以偿地穿越四条入藏公路,总行程达10298公里。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种种困难后,在谈起自己的理想时,黄仁义显得胸有成竹。每到一处,他都在长16米的布标上盖上邮戳,并在上面用数轴绘制了骑行的里程数和海拔高度。他还将布标展示给人们看,人们无一不动情地留下了对他的祝福和鼓励。
“这一路,我看到了中国人完成环华大赛的希望,以往每年骑车进藏的人数大约为二三十人,现在已有两三千人了,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这可是后备力量啊……”说起自己的梦想,黄仁义滔滔不绝,他列举着各种数据:在入藏的路上,有1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路,有512公里的沙漠公路……中国具备着全世界举办自行车赛最优越的地势,再加上沿途自然风光的神奇与魅力,完全能吸引全世界自行车爱好者。
沿着自行车骑行的道路,黄仁义坚韧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