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包括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二.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三.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四.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