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77|回复: 1

帮助、合作与谦卑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6

回帖

599

积分

上士

UID
5568
回帖
116
主题
0
积分
599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07-5-23
最后登录
2010-7-7
在线时间
31 小时
发表于 2008-7-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日和5月7日下午,受《陕西故事广播》主持人千惠女士之邀,我参与了两期与“单车支教”有关的节目。5月7日那天,把老婆也带去了。主持人问我,最想在听众跟前对老婆说句什么话,我感慨地总结:“感谢爱人这么多年来对自己做出的妥协!”......每当和朋友谈到自己的这段“勇者经历”时,我都会自豪地说,我“帮助”了老婆,“帮助”她拿到了西安美术学院的全日制自考大专文凭,“帮助”并且“指引”她走上学习雕塑的道路......多年来,正是抱着这种想法,自己在有意无意间对她的未来进行着"确定性的策划"――把老婆变成与自己趣味相投的朋友并以此为荣,但同时,我也一直在思索自己为什么会有对家庭的未来有"把自己累死,把她气死"的担忧。
     记得去年自己环陕回来后,《勇者无畏》记者张利军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去蛟峪拍了我给那里孩子们上课的镜头,第二周,我上去时,孩子们不仅大部分迟到,而且当时拿钥匙的黄文丽也在那里欲言又止地就是不开教室的门,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我当时就火了,当着孩子们和教室外几位老人的面骂了句粗话推车就走,当时虽说马上意识到做为老师说粗话是修养欠缺的表现,但还是认为自己发火的理由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因为,我在“帮助”你们啊!说到这,我想说说曾在路上看到的“抱抱团”,如果这些为了消除陌生从之间冷漠情感的“抱抱团”的成员们不是打着“抱抱我”的牌子站在那里默默地等等别人走近,而是主动走到别人跟前,并且说,我来抱抱你,好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反感并拒绝的......那么这些山里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为什么没有理由在认为老师“做得不合适”时拒绝“帮助”呢?如果他们是城里人或者自己领导的孩子,我的粗话还能骂得出口吗?
     因为“单车支教”,有朋友加了我的QQ,有的朋友因为QQ空间不愿公开或者其他的缘故,婉拒我将其加入“单车支教群”的邀请,说是以后有“单车支教”方面的信息,对方会在网上的贴子里看到,我虽然多少知道点“已之重常乃他人之轻”的道理,但是,常常在记述“单车支教”的经历时,会把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文字记述转给对方,有一位朋友一开始很客气地说些鼓励或者批评的话,但渐渐的不堪其扰,最终用一句:“你是谁?”作为回复,我才意识到自己将做人与做"理想的角色"没有分清的狂妄冒犯了他人的空间,陷入了在潜意识里“帮助别人共同进步”的意识魔网。自己生活中很多曾经“亲密无间”、相互“帮助”的“朋友”最终分道扬镳多少和自己这种随意有关。
     昨天应“英俊防病”老兄之邀,没有骑自行车,坐他的朋友高老师的车早早地赶到蛟峪,车停在黄琳、黄超家门口,和孩子家长聊了聊,我曾在陕西台《诉说---单车支教》节目中提及自己当初的决定与黄琳的妈妈当时给我和朋友们尝的柿子有关,黄琳的妈妈说她很后悔那件事情,“害”得我现在不得不带病给孩子们上课,说她的孩子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山里孩子随便惯了,不好好学习,老师这么辛苦地教也起不到什么效果,这位家长反映的是一方面的事实,除了由于自己教学水平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目前这样的局面外,自己也越来越意识到,孩子们那种在山野里随意玩耍的自由与快乐的天性是多么的让我这个当父亲的羡慕,虽然初级教育的强制性有它的道理,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要想做好这件事情,远不是一周一次骑车去上课那么简单,有一个底线至少目前还在支撑着自己,那就是,一名希望社会进步的老师对自己首先要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在行动中发展自己的思想,诺言本身也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如果计划调整后依然不合适,那就接着调整,轻易放弃努力,找一个客观理由是很容易的。
     正准备上六年级的女儿自从参加西安一所中学“双语”班的考前火箭班后,回到家里,连以往看电视的时间也腾给了补习学校事实上布置给――她爸爸的作业,因为教学目标很明确,要在今后不到一年的课余时间,将小学六年级英语水平提高到初中三年级的程度才有可能入选,去年一年忽视了她的英语学习,现在每天晚上都在陪她,也在不断地做着调整,我希望她能在我的陪伴讲解下取得“成功”,但也不忍心总是看着孩子为了心疼自己的老爸在我面前过早地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装着快乐。
     替我给孩子们上课的年轻老师昨天也早早来到郑利娃老人家,我在上课前,和年轻老师谈到“帮助与合作”这个话题,我想,如果他们自己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和我之间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这个概念背后的东西,至少不会出现一种表面的和谐,任何我认为合理改进的建议也可以少了顾虑地提出。因为我成了受“帮助”的人,即使目标是一致,都是为了这些孩子,但为了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而不是做得更好),我恐怕只能旁观并且仰着头叫好了。
    话说回来,如果我尝试粗线条地做事,不去思考这些细节,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打个比方,就拿吃饭来说,曾想过,为了省点体力,每次骑车上去,把车车放到杏卉家,到时取车时,即使赶到饭点上,偶尔吃一两回有什么呢?大不了自己下回带点东西上去作为“补偿”,问题是,你是老师,别人平时一碗面条就打发的午饭,因为你的来到,可能就要考虑再加一盘牛肉了,还有,下回取车车时,你是吃还是不吃呢? 孩子家长凭什么要替你操这份闲心呢?越来越意识到所谓男人的心胸宽广实际上也是内心细致的谦卑与自尊相结合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这也是有位哲人所说的“真理的反面也是真理”吧,只有把事情想复杂,想开了,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简单!再有就是,自己在"公益互助"和"西安公益网"上发贴时,有朋友给我私下留言,以后上山,如果用车,尽管啃气,这件事情就像我这次去上海看病前,学生温凯给我发的那个问候的短信,内心是很温暖的,但是我明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除了那点路费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还有本文涉及到的更深一层的顾虑。
     昨天,和郑利娃老人很认真地谈了一件事情,一个多月前,根据智建老兄朋友了解的信息,我和智建老兄一起去拜访大队干部,商谈根据老人实际情况是否应合理享受民政建房补助一事,老人在这事情前后不止一次提出都打算将身后的财产留给我,那是一片有着七八种果树的庄基,如果房子盖起来,无论是休闲度假还是将来在那里盘个炉子烧陶,都是个不错的地方。昨天,我当着年轻学生的面,很明确地婉拒了这位孤寡老人的提议。拉着老人的手,我平静地对他说:“如果当我是朋友,咱们就边走边看吧!”
    一个谦卑的人不一定总是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除非他本身是具备某种在外人眼里强势的“资本”,周恩来总理和温加宝总理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是明证,但如果你没有这种资本,一个处处呵呼他人的谦卑的人的生命往往会带有一种悲剧的色彩,对于势利的攻击,为了保卫自己的人格底线,他要么回避,要么奋起反击,要么通过奋斗让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我在内心里会远离几种让我感觉不是那么和情顺性的人:常常在言行上表现出优越感并且以自己的事例比照对方的不足“帮助”对方成长的人;对他人有了肤浅的了解就对对方或者第三方轻下结论的“高人”;轻易侵入他人空间并且忽视他人格底线的人;对“人生来平等”的道理完全不屑,只会在言行上对强势者的谦卑歌功颂德的人。有人说过,做让自己爱的人,只是想说,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和自己总是有“确定性”的僵化预期,甚至不惜完全扭曲人性,刻意屈从与他人的“正面”评价,失去保卫人格底线和说真话的勇气,忘记了与人平等相处的原则,逃避复杂痛苦的反省,在这个观念和意识纷繁多样的世界上自嘘以追求简单的思想为荣的人,这样的人真的会很快乐,会成为一个爱自己的人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他怎么去爱别人呢?想到这些,自己常常会脸红。
    就像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如果一个志愿者打算坚持长期做好自己的事情,放下高高在上“帮助”别人的念头,守护好自己内心来之不易的谦卑用以平等尊重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人,也许是明智的选择,任何“善意”的漠视,真的可以成为自己无意间侵害他人空间与人格底线的托辞吗?
    在积极的行动中体验人生“豁然开朗”的快乐,有点像骑车下山时的感觉,下到坡底时,有时会问自己:“前面的坡还接着上吗?”如果认为这是对自我的挑战,渴望由此过程感悟人生智慧,那就咬牙对自己再说一声:“让内心的痛苦来得再实在些吧!”

0

主题

116

回帖

599

积分

上士

UID
5568
回帖
116
主题
0
积分
599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07-5-23
最后登录
2010-7-7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平等合作的一点补充想法:

感谢钱老师(英俊防病)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到非要接受朋友帮助的那一步,我上面的贴子也提到过。
       这是我个人选择的在行动中磨砺意志、发展思想的"挑战性的尝试",为了在内心的冲突中真实体验“平等”、“谦卑”与“尊严”,寻求“我是谁?”“别人是谁?”这类答案......当然,这些可能是笼统的说法甚至是“大话”。在没有遇到不能克服的困难之前,如果有朋友抱着合作的态度愿意与我交流,愿意开车上蛟峪去玩一玩儿,我很愿意搭朋友的便车,只是经常的情况是搭完车我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一起下山吃饭时,对方也会强求我不掏饭钱,因为朋友在当时那个语境下会认为我是在做公益,我很辛苦,这一点,我内心的温暖是真实的。就是AA制,我还得考虑到是否把对方的油钱也得平摊了,除非那油钱是公款,但这也非我所愿,而且,经常的情况是,我接受了这种在世俗观念下的“帮助”,对方有时也往往不顾我的实际情况向我提出“帮助”的要求,做得不合意,还会自以为善意地表现出不满,这些都是我接受“帮助”带来的后果,我不可能强求对方在思想意识上“上升”到“合作”的高度,但我的周围确实遇见过这类思想上能够相互理解的不强求,不抱怨的朋友,至少认识到帮助我的学生不用常常提醒我“也”是在“帮助”强力,我常想,我有义务去承担这些吗?我说那里是“我的天堂”,某个层面上,也是因为在那里,自己的谦卑能够真正得到相应的尊重,警惕表面和谐下的某些人性弱点除了一方面要在内心里保持谦卑,另一方面向对方展示并抱着“不宽容”的态度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底线也是非常必要的,想明白这些道理,应该会少一些“人为什么会孤独”这一类的哀叹了。即便是目标一致"合作",这些细节问题如果自己常常不注意,在随俗与脱俗的两难之间都有可能失去新朋友,所以,我对朋友说过,远远的,做我的朋友,是有我的道理的。否则,如果总是被朋友提示自己"被帮助",我心里会有亏欠对方的不安,人性远没有我们表面上看得那面简单,这也是我声明个人"不接受帮助"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8-3 14:25 , Processed in 0.0297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