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孔子像:突然地来,悄悄地走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wNzc2NjU2/v.swf4月21日上午,据网友和媒体现场证实,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前新立的孔子像被移走了,说是拿去修缮了,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天安门广场上的孔子像突然地来,又悄悄地离去,前后仅三个月。这个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决策如果是由同一个部门作出的,那么显示出这个部门决策层的严重摇摆不定。如果是由不同部门作出的,那么再次显示了“多头管理”这个体制上的弊病,显示了在如此重大事件中决策与管理上的混乱。
当然,孔子像突然地来,又悄悄地离去,更多地显示的是目前思想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自从今年1月份孔子像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争论就不断,支持的、反对的相持不下,成为一种重大的文化事件。结果,对于当政者来说,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取消这种争论,但取消的方式却是简单粗暴地移走孔子像。然而,这种“移走”行为本身将又必将是一次饱受争议的重大文化事件。
移走孔子像,错过了将传统信仰整合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好契机。近年来儒家话语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大踏步进入公共领域,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可阻挡。执政者刚好可以将以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整合进主流的意识形态,所以本来在天安门广场安置孔子像,是可以给出一种自洽圆融的解释的。即使当政者觉得有所不妥,也应该“将错就错”,毕竟某些传统的信仰与观念是抹不去的文化印记,毛.主.席也曾教导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加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不过,当初立孔子像也曾经让一些新儒家们忘乎所以,以至一些激进者主张孔子像要直接进驻天安门广场中心位置,要用儒家传统否定革命与建国的合理性。而且最近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西化派出现合流迹象,危及到人民共和国的道统。所以,管理部门移走孔子像也未尝不可理解,但是处理方式过于粗暴,很容易又进一步将儒家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结果谁也不讨好。 不应该立 一个缺乏信仰而丢弃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毫无希望和前途的,可悲! 仰天长叹 孔子不是什么好货!孔子只帮助统治者治老百姓。打倒孔家店,尽量西化,才是中国的出路!必须移走!
“大圣文宣先师”孔老二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我们不妨来看看。
孔老二的私立学校只有他一位老师,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课任老师也是他,和现在的村办小学一样。其教学目的很明确:“学而优则仕”,仿佛办的不是短期培训班,而是党校。学生们“优”了吗?“仕”了吗?没有,一个也没有(连他那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儿子孔鯉,也是“治于人”的“劳力者”。)!所谓“弟子三千,名士七十二”,完全是骗人的鬼话!鲁迅先生考证“真可以相信的只有一个人。”这些家伙信奉“君子远庖厨”、“食不厌精”、“礼不下庶人”等异端邪说,。ê有罚╁不勤,无谷不分”,统统高分低能,连谋生都困难,基本上全是废人。
孔老二三十岁创办私立学校;五十岁客串公务员,担任鲁国公安部长。其执政期虽然很短,却犯下一桩遗臭万年的人命大案:诛杀与之齐名的文艺界少壮派领袖少正卯,罪名是“莫须有”,开中国统治者消灭(河蟹)者的先河。孔老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又统率学生流(河蟹)外,发传单,喊口号,积极推销学说,却处处碰壁,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游说盗石时,他险些被杀。导致这支前卫的文化小分队顿顿吃白菜萝卜红苕,“三月不知肉味”。队员们被当作和尚(河蟹),个个饥寒交迫,倒床痛哭;床不够,只好倒地。孔老二急在心里,慌忙饲以精神食粮:“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惜没用。宰予性压抑,满脸骚疙瘩,多躺了一会儿,他便大发雷霆:“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粪墙不可污也!”残渣余孽们为了争夺食品,甚至发动了肉搏战,孔老二边劝架边感慨:“不患寡而患不均!”因为没有保险公司,也找不到救助站,最终这些人大都饿死了,或病死了。其中一位队员仲由因为顽强对敌,被砍成了肉酱,害得孔老二继“三月不知肉味”后,又终生戒了肉酱。流亡一结束,颜回、冉有便回家种责任田;子路、宰予失业,每日在家三省其身,白白默念“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的师训;元宪、公西华则继续流浪,“考察”九州河山;曾皙做了个体户,生意很一般。好在还剩一个子贡,脑瓜灵,点子多,做不成“仕”,便违背导师的指示,去做了“商”,况且不是个体小老板,而是大公司的老总,赚得盆满钵满,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就孔老二的教学而言,成功率是三千分之一。但是这个“一”,因为突破了其教学规则的底线,连他本人都不承认。可见孔老二的工作能力极差,是个混“束修”的南郭先生。我的意见是先让他下岗,进行再就业培训后,酌情上岗;也可以考虑提前内退,去居民委员会报到,戴着红臂套发挥余热。孔老二之后出了个荀子,只收了两位学生,一是韩非子,一是李斯。前者进了事业单位,成长为著名畅销书作家;后者进了政府部门,做了国家的高级干部——秦朝宰相。教学成功率是百分之百。孔老师的学生数量多,达“三千”人。须知,连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最多也只能带七八个学生。因为,按国际惯例,带得越多,效果越糟。而荀老师的学生质量高,虽然只有两人。须知,欧美国家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只带两三个学生,有的只带一个。因为,按国际惯例,带得越少,效果越好。荀老师早就和国际接轨了!
那么,孔老二为何会有极阔的名气呢?鲁迅先生指出:他“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说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总而言之,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李双) 为什么要立孔子像呢? 这么快啊! 我信墨家。。。。非攻兼爱 立了孔子像又咋滴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