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wNzc2NjU2/v.swf
4月21日上午,据网友和媒体现场证实,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前新立的孔子像被移走了,说是拿去修缮了,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天安门广场上的孔子像突然地来,又悄悄地离去,前后仅三个月。这个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决策如果是由同一个部门作出的,那么显示出这个部门决策层的严重摇摆不定。如果是由不同部门作出的,那么再次显示了“多头管理”这个体制上的弊病,显示了在如此重大事件中决策与管理上的混乱。
当然,孔子像突然地来,又悄悄地离去,更多地显示的是目前思想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自从今年1月份孔子像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争论就不断,支持的、反对的相持不下,成为一种重大的文化事件。结果,对于当政者来说,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取消这种争论,但取消的方式却是简单粗暴地移走孔子像。然而,这种“移走”行为本身将又必将是一次饱受争议的重大文化事件。
移走孔子像,错过了将传统信仰整合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好契机。近年来儒家话语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大踏步进入公共领域,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可阻挡。执政者刚好可以将以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整合进主流的意识形态,所以本来在天安门广场安置孔子像,是可以给出一种自洽圆融的解释的。即使当政者觉得有所不妥,也应该“将错就错”,毕竟某些传统的信仰与观念是抹不去的文化印记,毛.主.席也曾教导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加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不过,当初立孔子像也曾经让一些新儒家们忘乎所以,以至一些激进者主张孔子像要直接进驻天安门广场中心位置,要用儒家传统否定革命与建国的合理性。而且最近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西化派出现合流迹象,危及到人民共和国的道统。所以,管理部门移走孔子像也未尝不可理解,但是处理方式过于粗暴,很容易又进一步将儒家推向自己的对立面,结果谁也不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