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何在?这世上还有道理可讲吗?(已回复)
今年9月教师评职称,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全市教师无论城乡45岁以下都要有支教经历,否则不符合条件。这明显违反川人办发57号文四川省人事厅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的通知》的基层支教要求,农村教师不需要基层支教要求!更令人愤怒的是,实际执行时,从农村调入简城 的教师符合支教条件,我等一 直在农村工作的居然莫搞!!
教育局的当官的太他妈不是人了,是不是我们都该进城教书才是对的,农村学校不办了农村娃儿都到简阳城里头去读书?简直乱搞,纯粹愚弄小老百姓。
就没有更大的官敢去管一管吗?
原帖由 简阳市教育局 于 2007-10-30 14:36 发表
简 阳 市 教 育 局
关于人民来信反映职称评定中“支教”问题的回复
为了推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让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和村小教师能够在教师交流活动中接受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下发了相关文件,采取了相应措施,推动教师交流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资阳市教育局还将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工作纳入了对县(市、区)教育局目标考核内容。
为此,简阳市教育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1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川府发31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川教8号)和.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简委发23号)精神,于2004年下发了简阳市《关于实施教师服务期和交流轮换制度的意见》(2004号),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交流工作,并于2004年6月30日前将教师交流方案报教育局政工科。
我市教师交流工作经过两年的宣传动员和试点推广后,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意见》精神,按照资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实施意见》(资教发38号):“凡在乡镇中心校(含九义校)工作满6年后,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到村小任教一年以 上”的规定,简阳市教育局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简教发179号),要求:“从2007年1月起正式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展开教师交流工作,并于2007年3月30日前将交流方案报简阳市教育局政工科。”
为了让学校和教师对交流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并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简阳市教育局制定以上两个交流文件均下发至全市各中小学校(园),让教职工知晓文件精神,并且简教发179号文件已明确将支教工作纳入晋职必备条件;2、两次出台的文件均要求学校上报教师交流方案;3、2006年以前,对支教的教师优先解决职称问题;4、2006年9月19日教育系统职称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2007年要将支教工作纳入晋职必备条件;5、支教工作从2004年开始到纳入晋职必备条件历时四年,宣传是到位的。
为了让上级要求与基层支教工作实际情况更加契合,考虑到我市初中、高中缺科教师要完成支教一年的任务目前还有困难的实际,根据资阳市2007年6月26日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将“支教一年”暂定为“一学年支教40学时”即视同完成支教任务。就目前情况而言,各中小学分期分批安排一定数量的工龄6年以上45周岁以下的教师完成一学年40学时的支教任务是可行的,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1、简阳市教育局支教工作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执行上级的政策,不是自己随心所欲搞的新花样;2、政策从出台到逗硬兑现已给予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将文件发到每所学校,让教师都知晓,完全尽到了告知义务;3、对于缺科教师支教问题也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一学年暂时只要求40学时,是可行的。
事实上:1、我市教师交流工作,通过几年的宣传动员和引导,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2、近两年要求到薄弱学校和村小支教的教师很踊跃,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3、教师交流工作缓解了村小严重缺教师的状况,同时提升了村小教学质量;4、我市教育系统评职称从来没有“排斥二、三十年的老教师”,相反,今年拟评中级职称教师中45周岁以上的占56.50%,为近几年之最;5、支教工作登记表由双方学校签字盖章,所在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才能上报,完全不存在“鼓励教师们去搞假”之说。
另外,较之福建、辽宁等先进省份,我们迈的步子已经算是比较稳妥的了。只是因为我市农村学校教师今年评职首次兑现支教条件,老师们有反映是正常的,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专此回复。
简 阳 市 教 育 局
[ 本帖最后由 望情水 于 2007-11-4 01:17 编辑 ] 收到了,再送给领导阅批~~~~ 教育局的当官的太他妈不是人了,是不是我们都该进城教书才是对的,农村学校不办了农村娃儿都到简阳城里头去读书?简直乱搞,纯粹愚弄小老百姓。
老师?
同志?
朋友?
不要激动!~~``` 语气是不是过火了,楼主在这里骂人,可是有过错的看不见! 我觉得哈,如果你有不清楚的地方,应该直接去教育局政工科咨询,你可以带上省上的文件找他们理论。
”教育局的当官的太他妈不是人了“
这句话有点过火哈,
你想嘛,你骂他们不是人,
但你又要被他们管,
岂不是把自己也骂了? 有些事情嘛 。。。。。。不好说呵;;;;; 楼主不必过于激动,可以去找有关部门理论嘛! 不要去责怪老师的激动和失言,相信没有几个老师遇到这种事敢去找局长理论。据我所知,教育局的做法是有些欠妥。
1、政策制定不公。教育局的规矩是城里教师到乡镇,乡镇教师到其他校点或村小,其他校点到村小支教。结果是好地方的老师到偏远地方支教一年或40课时就符合支教要求,而长期在偏远地方工作的老师只要没有到过更偏远的地方就不算支教,就不符合支教条件。这种政策对农村教师太不公道,乡下教师很难服气,一般人也理解不了。
2、执行政策不公。教育局在执行自己的政策时,的确如楼主所言城乡有别,各地不同。农村学校有的严格执行,有的就没有严格执行,城里学校如楼主所言变通执行。教育局执行政策标准不一,老实人吃亏,没有严肃性可言。乡下教师愤怒、骂娘也就很正常了。
3、教育局如果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构建和谐教育的理念,完全应该负责的去更正失误,也有时间有机会改正错误。所有评职材料都在简阳市局,还没有交资阳。如果学校还有指标应该允许农村教师依据省市政策补报。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失了威信,伤了农村教师的心。
改正吧,局长! 原帖由 有话就讲 于 2007-10-20 19:39 发表
不要去责怪老师的激动和失言,相信没有几个老师遇到这种事敢去找局长理论。据我所知,教育局的做法是有些欠妥。
1、政策制定不公。教育局的规矩是城里教师到乡镇,乡镇教师到其他校点或村小,其他校点到村小 ...
说得很诚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这才是正确的。这回不管教育局本意如何,但实际确实对乡下教师不公。
工作难免有失误。局长们应该发扬.人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的优良传统,本着最大的党性原则,拿出勇气纠正失误。坚持明知的错误,不太明智,只会让关心教育的人和辛勤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愤怒,只会让他们小看教育局,不利简阳教育的发展。如果为评职这种小事让教师不满,影响教师工作热情,受伤害的是我们140多万简阳人的孩子。三思啊,领导们! 其实应该套用2句话,一句是人生遇到不公平的事很多,还有就是幸福要去靠自己争取. 我觉得政策应适当向乡村教师倾斜更好些,因本身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就差些,但他们为提高乡村文化付出了更艰辛的劳动,应加以鼓励。 今天听一位农村校长说:每位农村老师要涨150元.不知是不是属实. 楼主,我今年评高级职称,也是支教这个条件不够。并且我也在农村学校任教。
有所得的时候必有所失,这样就想通了,何必在这里失了身份。 楼猪先表激动合理合法的要求一定会得到解决的相信相关部门会为工作失误负责 不是激动,是愤怒,是担忧。 呵呵 你是老师啊 我觉得老师确实是个神圣的职业
这年头 你不能找到好的工作不是政府的问题 我觉得 是个人能力的问题
中国 不说中国了那么多老师在简阳工作 为什么人家就能安居在城里?
有时候该考虑点别的哦 对情况不清楚,不予评论 支持老师
[ 本帖最后由 嘴红梅 于 2007-10-24 23:31 编辑 ] 我非常理解老师 我也很支持老师的工作我很明白老师平时是多么的辛苦 因为我就是一个老师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