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3

图片讲述中国人160年肖像史

《新周刊》杂志的284期在10月1日又重镑推出了一本100页的摄影专辑: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梳理了从1844年至2008年的中国人的肖像史,通过肖像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容颜的塑造。分为四个时期报道:1844-1911;1912-1949;1949-1976;1976-2008。其中穿插的图片故事包括叶景吕--一个人的62年留影;《良友》画刊--浮华世界的欲望与美丽;庄学本与西南边地:见证生命的安详与尊严;样板戏--燃烧激情;40年--28个女人的青春容颜;《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六张全家福:看见幸福。这是《新周刊》继去年10月1日100页摄影专辑《29位外国摄影师的视觉中国》之后的第二本摄影专辑。而且这次更安排了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是10月1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主持人是摄影界非常有名的独立学者顾铮。策展人是顾铮、李健。展览是10月18日-11月1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大河画廊举行。
http://img4.tianya.cn/photo/2008/10/3/10206261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3

 总前言:
  
  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
   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
  
  
  “世间一切,尽在脸上。”
  古罗马哲人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如是说。
  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是由朝代更迭、制度替换、运动叠起造成的历史的倦容,还是由社会开放、民族复兴、大国崛起共同铺垫的自信和从容?
  过去的160多年,摄影术在中国,没有写下完整的国家命运及民族史,但逼真纪录了160多年来众多中国人的肖像和表情。这些脸孔,共同组成了我们民族的容颜。
  晚清时期,外国人拍下中国人的第一张肖像,在西方留下中国人呆滞、木纳的最初形象。民国时期,《良友》封面女郎和罗伯特·卡帕镜头下抗战士兵坚毅的脸庞,呈现出国人的浪漫与英勇两面。随后的样板戏剧照表情,是国人最热衷模仿的肖像照姿势。改革开放30年,肖像摄影的风格流派日呈多样化,中国人在镜头前释放出自由表达的无限性。
  历尽磨难的少年中国已经长大**,中国的百年命运写在中国的脸上。
  温家宝总理说:“我相信,13亿中国人民微笑着面对世界,全世界人民也会微笑着面对中国。”微笑写在中国的脸上。
  2008,中国经历了大悲与大喜。大悲与大喜都写在中国的脸上。
  且翻开这本视觉专辑——160多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和中国人所经历的一切,都写在中国的脸上。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3

第一阶段:
  
  1844-1911
  一个王朝的背影矗立在约翰·汤姆森的面前,他转到正面去拍他的脸。镜头后是猎奇的西方眼睛,镜头前是正襟危坐的东方表情。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4

1844年10月,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由法国海关总检查长于勒·埃及尔所拍,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照片。(图/新周刊图片库)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08/10/3/10206561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4

 1860-1870,两个南方女子正在梳妆。当时的女子常于脑后梳圆髻,讲究光洁,在髻上横插一把精致的小木梳。(图/新周刊图片库)
http://img12.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523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6

1872年,中国留美幼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图/新周刊图片库)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6

1903年,慈禧扮观音。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7

 意大利传教士南怀谦拍摄的晚清一对夫妻。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714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7

意大利传教士南怀谦拍摄的晚清两个准备进京赶考的学子,其中一个拿着当时颇为新潮的洋伞。(图/新周刊图片库)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571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8

第二阶段:
  
  1912-1949
  变革时代的中国人走进了照相馆,肖像进入社交、登上杂志封面、为婚姻和友谊定型。中国第一次有一大众明星脸,也有了与肖像相关的生活美学。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8

1916年,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的合影。她们身上穿的是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图/Fotoe)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826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8

 1913-1917年间,周恩来(前一)和南开学校老师伉乃如(前排左二)及同学合影。(图/新周刊图片库)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866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8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在陕北》,。1937年,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活动撰写出近代新闻报道杰作──《西行漫记》。在采访红军的活动中,斯诺拍摄照片用了三十卷胶片。他选择了二十多幅照片给《红星照耀中国》作插图。其中有幅传世之作──《毛泽东在陕北》,在这幅照片上毛泽东头戴红星八角帽,神采奕奕。

http://img16.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835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9

1938年,准备上抗日战场的年轻国民党士兵,头戴德式钢盔。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作封面,拍摄者罗伯特·卡帕。
http://img10.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772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29

 1948年,清华大学女子排球队。(图/张祖道)

http://img12.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862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30

《良友》的封面女郎通常都是“年轻、富有、魅力的女性”。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30

1934年,四川理县嘉绒少女。(图/庄学本)

http://img14.tianya.cn/photo/2008/10/5/10242763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31

“我们热爱和平”。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的印刷品在中国大地流传,也传到了朝鲜。战壕里、指挥部的地图旁边、野战医院里……志愿军战士们几乎人手一张,都是那种小型的印刷品。照片激励了战士保卫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http://img12.tianya.cn/photo/2008/10/5/10243045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32

 1958年,董存瑞烈士的父母在河北怀来县家中。(图/张祖道)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10/5/10243050_13728071.jpg

世人皆醉 发表于 2008-11-15 13:33

 1968年4月16日,解放军战士王国祥,作为黑龙江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应邀到哈尔滨市郊区公社为农民讲述他学毛著的先进事迹,群众把自己佩戴的170多枚毛泽东像章戴到他身上。(图/李振盛/Fotoe)

http://img13.tianya.cn/photo/2008/10/5/10243011_13728071.jpg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图片讲述中国人160年肖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