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在梦想大路上的“张海迪” | | 文章来源:资阳日报 原地址:http://www.zyrb.com.cn/Article/shxw/201008/20100816071348_126531.shtml | |
面对病魔,她坚强勇敢;立志学医,她刻苦努力
———奔跑在梦想大路上的“张海迪”
■ 钟俊敏 本报记者 李荣
蔡红霞,一个平凡的名字,在简阳五合乡,却是家喻户晓,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乡镇的名医,更因为她是身残志坚的简阳“张海迪”……
8月,走近蔡红霞,她脸上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乐观、坚强,这是记者见到她的第一印象。
坚实双拐支起坚强身体
1972年农历11月14日,小红霞清脆的啼哭给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父母带来了莫大的喜悦。然而,这个喜悦在一年之后却被残酷的现实变成了忧伤:正值小红霞蹒跚学步的时候,小儿麻痹后遗症,让她落下了四肢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左足内翻的重度残疾。
无数次的眼泪,数不清的期许和失望,也记不清在父母的带领下多少次求医问药的经历,当她试图迈步前进的时候,却总是寸步难行。
命运,给小红霞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温暖的阳光满地金黄,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沐浴其中,双足翻动,在橡皮绳构筑的小天地里,翩然如蝶舞。然而,她的童年里,只是梦想。静静地呆在一旁,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伙伴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叫好。
在地上爬行了整整7年,经过多次大型小儿麻矫正手术后,8岁的小红霞终于可以拄拐而行了。然而,拄拐之路并不平坦,由于左足完全残疾,全靠拐杖辅助并不健康的右足行走,她常常摔得鼻青脸肿。
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地爬起,蔡红霞用坚实的双拐支起了坚强的身体,让曾经给他会诊过的专家也惊叹,这样重度残疾能拄拐而行,算是奇迹。
顽强毅力磨砺自强本领
有直面残疾、直面人生的勇气,残疾就不再可怕。
小红霞不到6岁就上学了,先是爸爸、姐姐背她上学,后是同学接力。学校的lei峰小组把蔡红霞从小学背到了初中毕业。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动着她,生活的天平加上友谊的砝码,使小红霞坚定信心要好好生活。
当时,正是全国掀起学习张海迪热潮的时代,知晓了有关张海迪的故事,蔡红霞很受鼓舞。“一定要像张海迪一样,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奔跑。”她暗下决心。
为了做一个有用的人,蔡红霞学习一丝不苟。小学到初中,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简阳卫生学校读书时,别人休息她仍学习,第一名总是非她莫属; 1993至1994年,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期间,白天跟着指导医生临床诊治,晚上写病历常常写到凌晨两三点,每天拄拐行走路程不下5公里……凭着这种干劲,入院不到一个月,她就取得了处方权。
1991年,通过努力,蔡红霞以总成绩在参考人员中名列第二,被录取到母亲工作的卫生院,实现了“白衣天使”的梦想。2009年,她通过**资格考试,拿到了**。
博大爱心换回病人舒心
命运天窗始终会为努力拼搏的人而打开。
在五合乡卫生院上班对蔡红霞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上下班、上厕所都存在很大困难,上班不到一个月,她就在上班途中狠狠地摔了两次,一次还摔得膑骨错位。
拖着残疾不便的身体,蔡红霞更懂得如何用爱心去关爱、呵护那些需要照顾、需要医治的病人们。
一晃十几年,蔡红霞精湛的医术、热心待人的服务态度,使得诊所门诊年年攀升,现在每天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来此就医。“红霞医术好,对人好,宁愿多坚持一会疼痛都愿意来找她看病。”从村民口中听到对自己这样的评价,蔡红霞只是淡淡一笑。
村民李先英曾脑干出血三次,得知李先英家境的的窘迫之后,蔡红霞主动帮忙预交治疗费用。后来,蔡红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精心治疗,三个月后,李大娘能慢慢走路了。“她是一个好闺女,把我当自家老人,给我医病,让她拄拐过来,太难为她了!”提到蔡红霞,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医者有爱心,患者才更有希望。
为方便患者就医,蔡红霞每天早上6点开诊所门,晚上9点过关门,她特地购置电脑,安装了肿瘤—常见病耳穴探诊专家治疗系统,并配合政府和卫生院开展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出色履行了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责。
用残疾的腿继续在梦想大路上奔跑,蔡红霞笑言,一定要做个战胜病魔的“张海迪”。

蔡红霞为患者检查身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