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2

货币战争让财富大挪移 国人上演“钱袋保卫战”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011

回帖

6337

积分

中尉

UID
64724
回帖
1011
主题
173
积分
6337
阅读权限
140
注册时间
2010-10-19
最后登录
2010-11-21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发表于 2010-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价.jpg
北京定慧寺小区的一个菜市场仍然熙熙攘攘。看着上涨的肉蛋价格,一位姓钱的阿姨抱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她还很关注近期金价的蹿升,“谁家有个金镯子现在可值钱啦,报上说,这都是‘热钱’给闹的!”

  金融危机之后,普通老百姓正在学习那些他们从前很陌生的词语,譬如“热钱”。11月5日,美联储通过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美元的钞票注入到市场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随即表示,这对美国国内经济而言可能是“最优选择”,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副作用。他说,要防止“热钱”流入中国。

  这让人们想到了更多的事实。中国股市“十·一”长假后突如其来的暴涨,把很多股民搞懵了。1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一度大涨超过17%,以资源、金属类股票为代表的众多个股连续涨停。似乎一夜间,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多来“熊市”的阴霾就一扫而净。不少老股民感慨,“这波儿行情没赶上太亏了!”

  出乎意料的事情还在发生。中国楼市“新政”推行半年多,在一片打压声中,上海等地的高价楼盘仍然量价齐涨,地方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台新一轮调控政策。与此同时,统计部门公布的9月物价指数(CPI)为3.6%,超过通常3%的警戒水平。这之前,央行加息的消息在全球资本市场惊起一阵波澜——世界经济还在低谷徘徊,中国竟然释放了给经济降温的信号?!

  事实上,多数金融分析人士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都有或多或少的预测。一段时间以来,谁在操纵汇率的争论在全球蔓延,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法案。中国货币政策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不过,直到美联储的印钞机疯狂转动起来之后,人们似乎才明白,之前的那场“口水战”原来只是一次佯攻。

  金融全球化的世界,没人能躲开金钱的诱惑,也没人能逃过金钱的洗劫。“不差钱”本来让人欣喜,转瞬间又成了烦恼。

  当靴子落地之后,很多人对于美元这种纸币的滥发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仍有些不知所措。

  人们朦胧地感到,“货币战争”的硝烟背后是财富的大规模转移与重新分配。而他们更想知道,在这场全球性的金钱角逐中,如何看住自己的钱袋子?
美联储向全球货币市场“注水”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刚一推出,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檄文就在网上流传。他说这是“通往地狱之路”。“如果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当然,其他人也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

  在谢国忠看来,美国正是所谓“货币战争”的真正发起者,他们肆无忌惮地印钱,而全球经济则离“世界末日不远矣”。他理解那些“把黄金成吨地运回家的人”,美元滥发激发了金价狂涨,人们涌向贵金属一方面是赚钱投资,而更多的是担心货币贬值。

  这已经不是美联储第一次向全球货币市场“注水”。去年3月,美国首轮“量化宽松”推出,总规模约1.7万亿美元。美元指数由此开始从89下跌到74。但宽裕的流动性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及时雨。一年之内,道琼斯指数攀升到11000点之上,涨幅比最低点时超过70%。国际石油价格则从每桶40美元左右,上涨到接近90美元,涨幅超过100%。以小麦、棉花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也在连续涨价。

  与资本市场的“狂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愁云惨雾。美国基础利率一直维持在0.25的低位,财政赤字攀升,占GDP比值接近10%,经济增长在短时间的反弹之后再度下调。最能反映经济活力的指标失业率超过9%,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隐性失业和放弃找工作的人,这个数字接近20%。这说明“打激素式”的货币刺激政策几乎失效了。

  早在今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就从美联储的例行会议上嗅到了沮丧的气息。他的判断是,“世界最强大中央银行之货币政策看来已经弹尽粮绝,伯南克黔驴技穷矣”,美联储将重启“量化宽松”。

  然而,这种“开着直升机撒钱”的办法,并没有把救命的钱送进普罗大众手中,而是轻而易举流入富裕阶层和大金融机构、投机机构手里。而这对经济的真正恢复压根儿起不到作用。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人群,是收入微薄的老百姓,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他们面临失业、减薪、收入下降、还不起债的窘境,这使得真实经济的需求急剧下降。
钱都跑到哪儿了?向松祚分析,一部分流向全球金融货币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自我循环);一部分跑到石油、贵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炒作;一部分以“热钱”形式跑到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市场(楼市和股市)。

  由此,全球经济出现了“相当怪异的现象”:真实经济总体萎靡不振,绝大多数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却基本回到危机之前水平;以传统CPI衡量的全球通胀水平暂时处于低水平,好些发展中国家资产市场却剧烈飙升(譬如中国楼市),局部地区通胀预期急剧恶化(譬如印度)。

  “美国希望为自己的经济难题找到速效药,它的药方是美元贬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币升值,那么接下来,也会迫使日元、欧元还有别的国家货币升值。”谢国忠称,美国这个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的经济体,总想把自己的问题扔给别人。但最后,这还是“一招死棋”。

  其他国家不会纵容自己的经济被货币洪水淹没。他追问,如果贬值没带来出口增长,“量化宽松”仅会导致通胀,而美国人正在房屋价格下跌和高失业率中煎熬,如果石油价格再翻番,整个国家有可能失去稳定,这时候怎么办?

  债权人要拍桌子

  如同一个信号弹,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启动之前,一些主流金融报刊却率先把矛头指向了人民币。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大救星”。可转眼之间,就成了美元货币洪水来袭之前的替罪羊。

  10月上旬,在美国华盛顿参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时,向松祚切身感受到了对人民币扑面而来的敌意。某些英美金融高层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成了拯救世界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人,但由于美元贬值,2006年~2009年中国这个债权人账面损失约5000亿美元。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实就是掩盖美元滥发进而贬值的事实,这直接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美元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遭到债权人的抛弃。

  “现在中国和美国的位置似乎颠倒了,倒像是中国欠了美国很多钱,而美国这个债务人对中国提出种种要求。”他说,“是到了债权人拍桌子的时候了”。
宋鸿兵经常把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同1929年的大萧条相比。在他看来,美国经济是被债务绑架了。1929年与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美国经济的负债与GDP的比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29年,美国总负债占GDP的300%,整个国民经济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崩盘;而2009年,美国的总债务已近GDP的400%。

  美国的债务不仅仅局限在国债,而是整个美国的政府、企业和私人对银行系统的总负债。2008年美国总负债规模已高达57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104万亿美元的医疗、社会安全等隐性政府负债。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48万亿美元。也就是短短两年间,美国GDP从13.1万亿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9万亿,债务增长速度是GDP的8倍。

  借新债还旧债,但债却越借越多。宋鸿兵说,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就是通过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这就像推石头上山,他们提供的货币越多,上的坡越长,也越陡”。

  事实上,贬值和通货膨胀,对于美元这个“欠了一身债”的货币来说,似乎很是受用。在货币战争硝烟弥漫之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茉楠在《瞭望》刊文称,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潜在意图就要使财政赤字货币化,再次抵消债务成本,美国反而可能是这场“货币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该文认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可谓“一箭多雕”:既想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实现内需疲弱下的经济复苏,又想让人民币升值稀释债务,寄希望于通过美元货币贬值实施一次中美之间财富的“大挪移”。对此,中国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11月5日,在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出了“热钱”警报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对美联储的行为表示“担忧”,他说,“一个国家的财长说过,滥发钞票就等于变相操纵汇率。”

  他进而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如果美国一直执行这种政策的话,恐怕不仅仅是“溢出”的问题,最后还会成为“洪水”。

490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UID
4283
回帖
22445
主题
490
积分
92433
阅读权限
210
注册时间
2007-2-1
最后登录
2023-6-21
在线时间
5487 小时
发表于 2010-11-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愿意回到几十元钱一个月的工资那个年代。
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啊 这样你们才会继续的喜欢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366

回帖

1万

积分

中校

UID
2371
回帖
3366
主题
33
积分
14394
阅读权限
175
注册时间
2006-10-8
最后登录
2013-5-15
在线时间
561 小时
发表于 2010-1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那会一块钱可以买好多绞绞糖吃嘛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7-13 10:44 , Processed in 0.0586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