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两大建设强势起跳
--简阳市首次跻身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20强”解读
在四川省统计局最近出炉的2010年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简阳市首次跻身“20强”。这对于在“十一五”初期还处在36位的简阳来说,实现了惊人的一跃。
数字佐证着简阳的强势崛起。“十一五”期间,简阳GDP增长1.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了1番,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第36位上升到19位,丘区第12位上升到第5位,扩权县第8位上升到第4位。
简阳何以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两大统筹”促“两大建设”怎样实现强势起跳?在日前的走访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答案一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工业主导,挺直县域经济脊梁
7月22日,简阳市工业园区企业港通集团收获了一笔意义非凡的投资,与美国锐盛公司签订1.5亿元股权融资协议,开创了简阳本土企业与国外投资公司携手合作的先河。
港通集团办公室主任方玉春坦言,锐盛公司青睐港通,除了看中企业的发展后劲之外,更重要的是简阳以园区为载体的工业发展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仅仅靠单独一家企业,可能无法吸引到这笔投资。”
据了解,简阳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优化确立了“把园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园区互动、企业为本、项目为先”、“打造工业园区经济增长极”等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形成了16.5平方公里的“七园一带”产业园区布局和长约40公里的“工业走廊”,为工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铺平了道路。
过去五年,是简阳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壮大的五年。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纺织服装、药业药械、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型建材“1+4+1”产业合理布局、强劲发展,2010年实现总产值32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82.4%,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3户,较2005年增加71户,成功创建全省中小企业示范基地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37.5%。
答案二
以城市建设为契机,实施“三城同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滨江路当选四川十大最美街道,被表彰为全省争创“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一份份荣誉,是简阳不余遗力推动城市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简阳打破以往“不过江”的惯性思维,新城市的目光投向了沱江以东,提出了“抽松旧城、开发东城新区、完善市工业园区城市功能”的口号,实施西城旧城、东城新区、城南新城“三城同建”。西城旧城主要是抽松改造、完善功能,集中打造商贸集中区;东城新区以行政办公区为拉动,集中打造行政、文化、商贸综合区;城南新城定位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
近年来,简阳先后投入22.5亿元实施36个城建项目,投资3600万元的沱一桥建成通车,投入1.6亿元实施东溪过境道路改造,东溪大道竣工通车;投入2000万元完成老城区3条街道白改黑,投资3100万元的24条街道白改黑即将启动,沱四桥完成主体工程的60%,沱五桥主体工程完工,东城新区3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形成。
目前,简阳主城区拓宽到22.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3万,城镇化率提高到36.8%。
答案三
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 立足三产 实现老工业城市的转型跨越
简阳香港城?中央大街附近的商业街区,人流涌动,顾客如潮,尽显一片繁荣景象。在这里,一个以香港城?中央大街为核心的现代化商圈初具规模,已形成吃、喝、娱、购、游一条龙的服务产业。
发展经济,立足服务,作为曾经拥有一批“二线”企业的城市,近年来,简阳市把生产(河蟹)业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板块和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主要载体,立足区位优势,打造新型城市,实现经济大腾飞。简阳市以服务业发展为基石,攻坚克难、努力奋进,并在争当资阳融入成都的“桥头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简阳即将变身未来天府新区的服务功能……
据了解,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两化”互动发展的纽带,配套落实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香港城”城市商务圈初步形成,圆满承办资阳市服务业项目推进现场会,成功举办草莓节、樱桃节,首届龙舟赛吸引近20万市民观看,“海底捞”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国美电器顺利入驻,德盛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企业逐步壮大,服务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8%、31.7%。
现代服务业的嬗变,提升的不仅是城市的形象,市民生活的品质,更多的是推进了整个简阳经济的跨越发展,使天府雄州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简阳还将加快“两湖一山”开发和樱桃沟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壮大简阳羊肉汤、海底捞等特色餐饮品牌,健全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亿元。
简阳,这个跻身县级经济综合实力20强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朝气蓬勃地大步向前跨越发展。(记者 唐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