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月31日,一些招聘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外举牌等待求职者。春节长假过后,浙江义乌企业陆续开工,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但大量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不得不为招到足够人手而使尽浑身解数。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外,一些苦苦等待求职者的中小企业招聘人员甚至表示:“招工的比找工作的还多。”
春节后再度出现的“用工荒”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自2003年用工荒首次出现,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造成用工荒的原因很多,其中半截子城市化导致的农民工就业高脆弱性是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荒?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等人的研究证明,中国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时代早已过去。自2004年以来,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净增长量都低于新增加的劳动力需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出现的用工荒是这个大背景之下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专家称,2012年中国总体经济将呈下行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出现用工荒,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使农民工的就业能够相对稳定,改变现在的高流动性、高脆弱性。”这位专家表示。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农民工的流动性确实非常大,跳槽的频率非常高。许多农民工干几个月就会跳槽。而追求高工资是他们跳槽的最主要原因。
来自黑龙江的物业维修工赵忠伟来北京打工不到两年,已经换了三个单位。他告诉本报,单位既没给自己买社保,也没有什么奖金,凭自己的手艺,每月2400元的工资实在干得没意思。只要有其他单位多给两三百元,他就毫不犹豫地辞职另谋职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者章峥的研究表明,由于考虑到外出打工的成本收益,一般35岁以上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往往会有所顾虑。中年以上的农民工不愿意离乡打工,也是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的一个原因。
过去由于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足,导致企业招工中往往设置了较为苛刻的年龄限制。许多东南沿海的制造企业,为了保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在招聘信息中往往要求年龄18到25岁,一般最高不超过30岁。
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之后的招聘信息中,年龄有不少放宽到35岁,部分保洁、保安等工种则放宽到45岁甚至更高。
由于农民工就业的高流动性,导致他们难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技能成长较慢,因而导致了职业需要与人员技能的不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有岗无人上,有人无岗上”的供需错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表示,目前的城镇化是不彻底的,农民工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这导致农民工在城市成为边缘人,不仅扭曲了就业市场的供需,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