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2-2-28 8:18:57 来源:资阳日报
初春时节,成都 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处处是生产与建设的场面,迸发出勃勃生机。
近日,记者沿着宽敞笔直的南北大道前行,映入眼帘的舒缓起伏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标准厂房、来往穿梭的工程车、漂亮的安置小区……一座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田园工业新城,呼之欲出。
作为全省第一个打破市域界限、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的工业园区,成资工业发展区自2008年5月落地以来,已在规划编制、承载能力、招商促建、要素保障、民生和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何成为“两化”互动的示范区?成资工业发展区在规划、建设和服务等理念上都融入了现代、科学、超前的元素。
在成资工业发展区管委会办公区一楼,工商、国土、税务等多个服务窗口秩序井然,俨然一个小型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园区内设政务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企业只要备齐相关手续,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以企建园、建园引企是大多数产业园区起步的常用方式,而在成资工业园,由园区管理方统一建标准厂房,再租给企业的模式成为吸引企业、壮大园区实力的有效途径。
在A区,6栋灰黑色外墙的标准单层厂房内,已是机器声隆隆、抢抓生产的场面;在B区,由园区统一筹建的12栋多层标准厂房已完工,同时完工的还有员工宿舍。据了解,大部分的厂房已经被企业租用,即将安装设备投入使用。园区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吸引企业入驻,尤其是有发展前景、有意愿进入该园区但是没有足够厂房建设资金的中小企业。
除了建设标准厂房,园区其它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夯实完善。按照“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的要求,目前已开工建设主次干道20.5公里、建成16.1公里,南北干道、东西干道拉开了园区的框架;生活配套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污水处理站建成试运营,自来水厂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供气方案已商定,输水输气管线加快铺设。
在夯实基础、做实服务的基础上,园区已签约引进工业项目65个,协议资金101亿元,到位资金18.4亿元。其中建成投产的企业12户,2011年销售收入达10.5亿元,实现就业1493人,其中本地人口占1284人;在建项目15个,待建项目11个,另有签订框架协议项目25个。
要成为产城一体的新城,除了产业支撑外,该园区计划按照不低于40%的用地比例规划建设学校、医院、人居、商务、总部大楼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目前,806户2500余名被征地农民已经搬进了安居工程12万平方米的小区住宅。
园区是“两化”互动的平台,2012年,成资工业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据了解,目前已启动凤凰路、朝阳路、丁香路共计6.5公里的道路建设,续建完成板桥路、乘风路、腾龙路计4公里的道路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网络;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完成8600亩征地拆迁范围内杆管线迁改工作。正加快推进20万平方米的安置还房二期工程建设和自来水厂建设。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工业项目投资8亿元,园区要在起步区基础上北进南扩西拓,而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实现‘开门红’。”该负责人介绍。(记者 范秀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