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新网】(记者 林韵诗)“放开生育控制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如果现行政策不马上改变,20年后,中国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中国社会将不堪重负。”
4月24日,人口问题专家、人口计生委原规划统计司司长张二力在在北京出席《中国人太多了吗》新书发布会暨人口问题研讨会时,基于自己数十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上述观点。
2001年至2010年,中国平均每年增加多少人?国家人口规划给出的预测是800万—1000万,但实际上增长的人口只有600万人。近15年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5,即一对夫妇一生只生育1.5个孩子。这说明,中国生育率被大大高估了。
张二力曾任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统计司司长。他在回答财新记者的提问时表示,生育政策的调整,除了部门利益问题,“关键还是认识问题”。他以自己数十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认识转变现身说法。
据他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在三年困难时期后迎来生育高峰。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普遍推广节育避孕措施,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生育率较快下降。在人口学家看来,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生育率稳步下降的“黄金十年”。
到了1980年,基于当时对人口总量的担忧,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G.C.D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下称《公开信》),要求到20世纪末,把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
张二力表示,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主管全国计划生育的考核、评估,并负责全国人口规划统计,每年到各省考核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我带着面包、干粮,事先不通知,领着一车人就进村查数。我们查了十年,刚开始还可以,后来越来越不行,地方应付检查的手段很多。”
张二力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的变化是生育率逐渐下降。他指出,到了1994、1995年,“我就觉得,中国人口下降这么快,问题很多”。
2002年后,张二力开始与人口学家一起,基于研究和深入思考,提出调整生育政策的建议。“多年来,我们总喊‘人口太多了’,以为中国农村妇女生孩子像弹簧似的,不高压就会冒上来。这是错误的引导,但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现在改变起来很难”。
张二力称,中央在1980年的《公开信》中说,“30年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但是,30年过去了,人口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依然坚持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这是脱离实际的。
就生育政策调整,张二力指出,生育政策是重大公共政策,必须通过合法程序调整,并逐步实现民主、科学化决策。同时,生育政策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应该允许大家放开讨论,尤其是媒体的参与很重要。
张二力呼吁,放开生育控制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现在生的孩子20年后才能成为劳动力,现在能解决的是20年后的老龄化问题。如果不马上着手改变,20年后,中国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
但是,人口学界的主流观点并未成为社会共识。当人口学家呼吁放开生育控制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危机时,4月10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依然明确,未来数年,中国仍将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