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万旱区群众从此不再为水愁
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也是四川省盆地腹部区五横四纵水资源战略配置体系的大型骨干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毗河中游苟家滩引水枢纽,穿龙泉山、跨沱江、沿沱涪分水岭至安岳县朝阳水库。整个干渠总长157.7公里,骨干渠道113条,长1527公里。其中包括9座总库容为7.05亿立方米的囤蓄水库以及提水工程等。
设计任务为农业灌溉与城乡供水为主的毗河供水工程兼具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其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每秒60立方米,建成后将惠及成都、资阳和遂宁三市共计433万旱区群众,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旱区人民的吃水问题,从根本上破解旱区发展的水资源制约瓶颈,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供水安全,推动川中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百姓幸福指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毗河供水工程总体将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包括苟家滩引水枢纽、总干渠、乐阳干渠、新生水库充水渠、曹家堰水库充水渠、鲤鱼水库充水渠等,多年平均引水量为4.33亿立方米,供水总人口达225万人,设计灌溉面积125万亩,投资为63亿元。”四川省水利厅厅长冷刚指出,工程的开工,标志着我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决策再度跃入新阶段。
“毗河开工喽!433万旱区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吃水梦圆啰,真是天大的喜事呀,这个消息至少要让我高兴好几天!”资阳网上,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的网友们奔走相告。
积旱之地终圆半个世纪引水梦
“我们这里虽然地处沱江以东涪江以西,却是地广人稠的积旱之地,全面干旱频率高达78%,基本上是十年九旱。”一位资阳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资阳为例,全市水资源年人均拥有量430立方米,仅为全国19%。气象资料显示,近55年资阳境内发生全面干旱的频率为78%,两个或三个县同时发生旱灾的频率为95%。
1979年,资阳市乐至县春夏连旱87天,塘库干涸、井水枯竭。2006、2007年的连续旱灾中,为保县城供水当地周围八座水库全部抽干。
“记得镇上当时只有一口井有水,水里还漂满沙虫,但人们依然饮用该井水。” 2004年,安岳县岳新乡群众遭遇旱灾的无奈与苦痛,资阳干部李本洪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受连年干旱影响,目前资阳市共有178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其中城镇居民48万,农村人口130万。而与资阳相似的成都市金堂县,遂宁市中区、大英县也备受缺水之痛,成为了名声在外的川中老旱区。
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等领导亲自关心下,毗河供水工程被列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重点工程,省级层面的毗河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同时成立。心系百姓的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多次亲临旱区调研,做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强力推进;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相关部委急基层所急,想群众所想,倾情支持;省发改委、水利厅等省级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特事特办;成都、资阳、遂宁三市党委政府通力合作,务实高效推动相关工作。
“如今,在川中旱区广大群众的翘首期盼中,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终于启动,一个跨越世纪的梦想,今朝终于得以实现了!”资阳市委书记李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是啊,期盼近半个世纪的毗河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必将为旱区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和希望。这座厚重流芳的无字丰碑,将永筑433万旱区群众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