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25|回复: 17

[网友杂谈] 陈水章老师新书即将推出

[复制链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发表于 2012-5-26 22:07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说简阳作家陈水章老师的新书即将推出,好像是说的简阳消失的或曾经消失的历史,先顶一个,非常期待。

5698

主题

13万

回帖

34万

积分

精英会员

欽命中華水軍大臣

UID
5056
回帖
132282
主题
5698
积分
348906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7-4-11
最后登录
2019-5-10
在线时间
5186 小时
发表于 2012-5-2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頂一個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少将

黑马

UID
116194
回帖
19252
主题
305
积分
55275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12-4-1
最后登录
2021-3-31
在线时间
939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方面的,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少将

UID
52301
回帖
14736
主题
782
积分
40935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10-5-22
最后登录
2023-9-2
在线时间
1381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641

回帖

4249

积分

少尉

UID
9728
回帖
641
主题
16
积分
4249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3-24
最后登录
2019-10-31
在线时间
594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08:41 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355

回帖

8016

积分

上尉

UID
27123
回帖
355
主题
32
积分
8016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9-5-19
最后登录
2021-10-9
在线时间
1302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早点拜读,家乡的历史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少将

UID
21798
回帖
16058
主题
5
积分
53547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09-3-2
最后登录
2022-10-22
在线时间
2899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787

回帖

2万

积分

热血青年

UID
24
回帖
4787
主题
336
积分
25346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06-5-21
最后登录
2021-1-5
在线时间
1298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给钱给出版社都可以出书
还记得以前小时候有本什么介绍简阳龙泉山灌区的书 当时学校强制喊买的 现在读起来 我C 那文笔真的是丢死仙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实说 发表于 2012-5-27 12:27
现在给钱给出版社都可以出书
还记得以前小时候有本什么介绍简阳龙泉山灌区的书 当时学校强制喊买的 现在读 ...

看看水章老师的文字



————【转】————简阳有蔑视古物和文化的传统————文:闲云野鹤——————
http://www.jy0832.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937&fromuid=66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记者的“双蛋”人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正是浮夸成风,牛皮吹破天的所谓(河蟹)年代。我们地区的张奇才,当时恰好在新华社驻四川记者站当一名摄影记者。



有一次,他从《四川日报》上看到一条新闻,说四川某乡有一只母鸡,一次就下了两个蛋。他觉得这事新鲜,而且符合当时“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要求。于是便根据川报提供的线索,去那个乡采访。



    到了乡上,干部们十分热情。其实在他下乡之前,县里的宣传部早已把电话打到该乡,要求他们好好接待中央来的记者。乡上哪敢怠慢,自然是热情迎接。张奇才怕误事,说茶不喝饭缓吃,别误了赶上母鸡下蛋的时间。乡干部说,别慌,别慌,我们已经派人在看着,一有动静,立即来通知。



    张奇才在乡干部们的陪同下草草吃了饭,背上照相器材,向那户农家出发。农家离乡政府机关不远,十来分钟路程就到。



鸡窝是一个大箩篼,里面塞满干稻草,一只麻黄色的大鸡婆正蹲在箩篼里。看见有人来,它警惕地伸长脖子,左看右瞧,十分警惕。张奇才担心它会飞跑,乡干部说不会的,母鸡下蛋见了生人,都是这种表情。那鸡见来人并无恶意,果然安静地蹲着完成任务。



张奇才小心地选好角度,支起三角架,装上照相机,专等着那母鸡创造奇迹后,从窝里飞出来的那一刻。



    在焦急地等了十多分钟后,那母鸡扑哧一声,从窝里飞出来,神气地站在箩篼边沿上。为了不惊扰母鸡,干部们早已撤退到很远的地方蹲着。这鸡出奇地配合,甚至可以用“表演”来形容。它一边高声叫着,一边还沿着箩篼边沿溜达,不时用两只饱含深情的小眼睛盯着摄影师。张奇才兴奋得不断变换角度和姿势,频频摁动相机快门,咔察咔察的声音,预示着一条日后将引起麻烦的新闻即将诞生!



    拍完照,张奇才赶紧奔过去先睹为快。鸡窝里果然有两个蛋,颜色、大小基本一致。张奇才啧啧称奇。他见识过双黄的蛋,却从未见过一只母鸡一次下出两个蛋的新鲜事。乡干部们自豪地说,这母鸡一次生双蛋,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天天如此。张奇才当时想,这条新闻,一定能引起编辑重视,一定能够给他的摄影事业涂上一笔重彩。



    果然,他将照片寄给人民日报社不到一周,便在封三登了出来。画报上的照片比实际的效果更好。镜头是从上往下拍的。那只健壮的母鸡站在箩篼边沿上一边高歌,一边还多情地侧身回望着自己的成绩。



    照片登出来以后,的确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但反响并不大。母猪一窝能下十多个崽,女人也有一胎生两个甚至三个的,母鸡嘛,一次下两个蛋,可能就是吃得好而已。人吃得好,力气就大,就会多干活,母鸡吃得好,也完全应该多下蛋,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反过来你多得了也应该多劳。反正那时的中国人就是这么想的。此外,当时的造假、浮夸等歪风邪气已蔓延到了各行各业。湖北麻城水稻亩产二十万斤的牛皮,早就吹得令世界级的牛皮大王都自叹弗如。所以一只母鸡一次下两个蛋的事,新鲜一阵之后,并没有如摄影师预先料想的那样引起轰动。自然,张奇才的名字也没有因为这张新闻图片而光芒四射。



    然而一年以后,外交部突然收到一封国际来函。发函人是当时世界上一名很有影响的菲律宾籍生物科学家。他说他偶然从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见一幅一只母鸡一次生双蛋的新闻照片,极感兴趣。这种现象,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发现。但是从遗传和胚胎发育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希望中国政府提供条件,准许他来中国进行实地参观和考查。



据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很高兴,这可是一件为国争面子的事嘛,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做好接待准备。不过我国有位动物科学家还算大脑清醒,委婉地提出异议,说这件事在理论上过去的确是不存在的,一定要先核实清楚,否则会在国际上闹出笑话。



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下来,一直打到一鸡生双蛋的我们地区。县里突然紧张起来。原来这件事除了张奇才被蒙在鼓里外,当地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公社书记见到处都在“放卫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高,急红了眼,生怕自己成为“反右倾”的活靶子,为了出政绩,别出心裁地指示通讯员编造了这么一则假新闻。他们先在鸡窝里放入一个蛋,然后母鸡再下一个,不就是双蛋了么?



事情就这么简单。只可惜张奇才乃一介书生,老实得信以为真。他如果当时伸手去摸摸那蛋,就会发现两个蛋的温度差异极大。刚下的蛋热度高,而先放进去的蛋,除蛋壳有点微温外,整个蛋其实是凉的。当然,张奇才也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发现疑点,比如跟周围的农民聊天,他们不可能众口一辞,都跟着公社书记瞎起哄吧?



    问题暴露以后,上面感到这面子丢大了,要求彻底查清这条假新闻是如何出笼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张奇才。张奇才说,他是根据《四川日报》的一条新闻去拍的。追到四川日报社,主编不认账,说他们没有发过这条新闻。张奇才拿出报纸对证,主编见赖不过,说他们是根据基层通讯员的来稿发的,他们的失误是没有到现场核实,可你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去了现场啊。



    张奇才因此受到了处分,首先是收缴了他的记者证和摄影器材,然后就下放到川报的伙食团劳动。因为一张照片,让国家声誉受损,张奇才感到羞愧难当,从此讨厌摄影,发誓永远不摸照相机。



因为一鸡双蛋的照片,张奇才的人生由光明而黯淡。天天挑水,天天择菜,他成了一个十足的粗人。此间,张奇才找了一个我们地区的女人结婚。后来,他被安排到妻子所在的学校教书。张奇才想通过环境和生活的改变,彻底将“双蛋”的历史埋葬。



然而他永远不再从事摄影的誓言,又因一次意外而受到了考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四川省举办一个大型的农业展览会。各地区各县市,都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撑门面的好东西拿出去。张奇才所在地当时选送参展的作品很特别,就是蚌养珍珠。那个年代搞蚌养珍珠,的确是一件很新鲜的事。但送上去的照片过不了关,照片上的珍珠很小,没有立体感和光泽。眼看就要失去展示政绩和形象的机会,领导们哪里甘心呢?立即派人到四川日报社求援。川报有两个老摄影记者与张奇才是朋友。他们觉得帮朋友翻身的机会来了,就向张奇才所在地的领导推荐说,你们那里就有高手啊。领导们一听大喜,忙问那高手姓甚名谁。川报的记者说,此君叫张奇才,原来是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还不算高手么?领导们一脸无奈,坦言从未听说此人,更不知道这张奇才的下落。一位记者回答说,好像在你们一个什么村小教书。



    当地领导立即组织人马,展开拉网式排查,最后终于将张奇才从一所小学校里捞了出来。张奇才当然不答应出马,但领导们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位领导甚至用严厉的口气问,现在还是G.C.D的天下,你还是组织上能管的人吧?张奇才见形势不妙,又以没有相机为由推脱。没想到上面竟拨专款,派人到成都买了一台新照相机。



张奇才拍摄的照片主题突出,珍珠晶莹剔透,受到大会组委会好评,并被放大后安排在显要位置展出。当地的领导以及内江地区的领导,都因这组照片而受到上级的表彰。



张奇才又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



不少人已经知道了他的一鸡“双蛋”历史,但他们大度地认为那已成为过去,觉得不能再埋没人才,希望张奇才重新拿起相机,为本地争光,为内江争光。但饱经风雨的张奇才,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来因为年纪大了,再则“双蛋”的阴影仍然没有完全从他的记忆中抹去。他说自己早已习惯了乡村生活,更喜欢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和不问世事的乡村野老打交道。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补药

陈水章

今天,你到阳安贾家镇,随便拉住个人来问:你们现在的镇长是谁?恐怕很多人对走马灯一样转来换去的人民公仆未必答得上来。但是你要问起陶春庭陶补药怎样,几乎大人小孩都能说上几句。一个普通百姓,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惊天动地伟业,而且已经死了二十多年,竟然还被人们记着,并能将他诸多善举与轶事讲述得清清楚楚,津津有味,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文...革”中,与成都紧邻的贾家镇,革命的热闹劲一点都不输给省会。满街的红旗,满街的人潮,你杀过去,我杀过来。今天破这个“四旧”,明天立那个“四新”。庙宇、菩萨、长衫、裙子等涉嫌封资修的东西,一夜之间即被摧毁。镇上有个女人,晚上穿条裙子在自家小院里显摆,被红.卫.兵从半掩的门缝中窥见了,结果头发被剃光,游街三天。女人受不了羞辱,疯了,跑了,至今没有下落。

可是这镇上却有一个人,头上罩顶旧毡帽,脑后飘着一条满清时代的长辫,鼻梁上架副没有镜片的小圆眼镜,穿一条用土棉布缝成的吊带西裤——这么一个集“封、资、修”于一身的家伙,竟然满街招摇,却没人去管他!

听说想整他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害怕触犯众怒,才采取了眼睁眼闭的放任态度。

陶补药能受到庇护,逍遥“法”外,关键在于四十多年前那段大饥荒时期,他的一个祖传秘方,曾救了镇上不少人的命。上世纪生活最困难的年代,镇上的人得了肿病。眼看着每天街头巷尾,都有人沦为饿殍,有的人家绝门绝户,连收尸都没有人出面。这种比瘟疫更甚的景象,让人们恐慌了。这肿病乃饥饿所致,没有货真价实的吃食填肚子,那就只有继续死人。在此紧要关头,陶补药献出他家的祖传秘方,并亲自动手在自家大门口架瓮子锅数口熬制,整天烟火不熄。前来就医者每人几碗汤剂。结果那秘方汤剂救活了一批批生命垂危的人。小镇人感恩戴德,当然不允许有人伤害陶补药。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陶补药能躲过“文...革”浩劫,最终没有倒霉,是因为他会武功。陶补药究竟会何种武功,小镇人没见识过。不过只要有人喊:“陶补药,立一个。”他立马就会俯下身子,双手撑地,倒立而行。他这点绝技,在他八十高龄时尚能表演,着实令人称奇。

然而有人私下议论,陶补药的医术实在不敢恭维。他那自称的祖传秘方,经行家辨别:吃了不害人,不吃也无妨。那秘方为什么会救了那么多人呢?原来当年陶补药不知从哪里搞来好些猪心肺,与夏菇草、马齿苋等中草药一起炖煮。想想看,在那饥荒年代,草根树皮都啃光了,突然有带油水味儿的猪心肺汤喝,不管用那才叫怪呢。但是也有人反对此说,认为那是同行对陶补药的肆意贬低。不管怎么说,有个事实不能否认,那就是后来镇上有了卫生院,村里有了医疗站,陶补药的生意日渐衰落了。

来光顾药店的人少了,陶补药显得多少有些落寞。

陶补药可以忍受贫穷,但不能忍受没有善行。在他那间百年老屋门上,出现了一块匾额,上书“鳏寡孤独者,来本店就医,费用全免”。

偏在这时,他的一位好友——当时在镇中学任教的傅正江先生来了。傅正江为人幽默,喜欢言笑,调侃道:“陶补药,你真会宣传自己呀。”陶补药不解。傅正江扳着指头,一字一顿地分析:“全镇鳏寡孤独者有多少?鳏寡孤独者中承认自己是这身份的又有多少?承认这个身份,到你店上来看病的又有多少?免费来看病的鳏寡孤独者中,连鸡蛋小菜都不谢你一点的又有多少?所以,表面看起来你是在做好事,实际上你是在宣传自己,在出风头。”

没想到好朋友之间的调侃玩笑,让陶补药一下子火了。他将傅正江轰了出去,好长一段时间不再搭理这位结交多年的朋友。

“文...革”后期,陶补药的生意近乎歇业。这时,他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身体依旧硬朗。镇上的人想不明白,论家当,陶补药几乎没有,论收入,陶补药甚至不如附近的农民,他到底凭什么这么活得?毕竟没事做的陶补药也很苦闷。又有人大胆预测:陶补药只要脸上不见笑容,死期就快到了。可是没过多久,他又高高兴兴地出现在小镇上。

陶补药的头上依旧罩着那顶旧毡帽,脑后依然飘着满清时代的长辫,鼻梁上依旧架着一副没有镜片的小圆眼镜,身上还是套着土布吊带西裤,惟一不同的是,他随身多了两样东西——一把火钳和一条土布口袋。每当太阳升起,他就从那间百年老屋里出来,穿街过巷,边走边盯着地面。看到地上有玻璃渣,或是带文字的纸片,他都用火钳小心地夹起来,装进挎在肩上的灰色长口袋里。

每至周末的下午,陶补药总会携着两大口袋东西来到河边。他先挖好一个土坑,然后将口袋里的东西倒出来清理,把玻璃渣拣到一边,字纸拣到另一边,再将字纸装进米筛,放入河里,象征性地洗一洗,又倒回地上晾晒。自己则坐在一旁,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河面,仿佛老僧入定一般,灵魂出窍,四大皆空;又好像是一位落魄的行吟诗人,面对一江逝水,思接千载,欲语还休。当不远处的小学校里响起钟声时,他才站起身,划燃火柴,焚烧字纸。最后,他将纸灰与玻璃渣一起埋入土坑。陶补药做这件事时,一丝不苟,神情专注,极像在举行一种宗教仪式。

陶补药九十岁时,出门少了。天气好时,他会吩咐家人在院子里那株老柏树下放条板凳。他坐在树下面,正对着镇中学所在的方向,觑着眼,似乎在等待,在期盼。

终于有一天,他的好友——镇中学的傅正江先生来了。

傅正江一脸歉意地说:“那年,我不该调侃您的善举。”傅正江指的是陶补药为鳏寡孤独者免费治病一事。

陶补药忽然“嗨”了一声,朝家人喊:“傅老师来了,快把我那包好茶拿来!”

两位老朋友同时哈哈大笑。

第二天凌晨,天将明未明时,陶补药走了。老人享年九十三岁。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超福

陈水章

想起去看望文超福老先生,起因于他那关于自家防盗门的绘声绘色的描述。据他讲,他的防盗门无须钥匙开启,几位慕名前来光顾的小偷琢磨了半天,竟无从下手。当然,看望他的理由还有很多。文先生曾任教多年,又擅长书法、绘画,在阳安桃李众多,颇有名气……退休后,有退休金保障日子,可他却出奇地节俭:多年来,自己穿的棉袄无须购买,而是亲手缝制,袄芯竟然是从破烂堆里捡回来的海绵;厌恶海参鱼翅,吃不惯银耳燕窝,却一生钟情槽头肉和猪皮……这些与常人两样的奇行怪癖,使他成了贾家名流,既让人肃然起敬,也让大家困惑难解。但对我说来,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诱惑。

一个朗朗晴天,我决定专程去贾家镇登门拜访。

    文先生的防盗门真是妙不可言。那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原始也最机巧的防盗门了。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恕我不能详细披露其细节。总之,只有文先生才能搞出这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异想天开、独一无二的发明。

进了防盗门,是一条只能侧身而行的狭长过道。里面有一小天井,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盆景和花卉。再往前走,是文先生的卧室,面积只有五六个平方,简陋与混乱的程度令人吃惊。乍一看,像是个存放杂物的旮旯。我问,你睡哪里?他指了指一张辨不出任何颜色的老式沙发。沙发两头堆着棉被及一些杂物。这不是兵荒马乱年间的避难所,也不是震灾过后的临时窝棚,而是正二八经、朝于斯夕于斯的起居室。德高望重,一生育人,并以书画闻名阳安的文超福先生,就在这沙发上睡了三十多年!沙发旁的小平板上,放着一台原本在汽车上用的超小型黑白电视机。这种别具一格的组合,是为了坐卧两便。当然,这只代表他本人的感受。

再往后,是文先生相濡以沫数十年的老伴的卧室,同样窄小而昏暗,但放置略为整齐。接下来是搭建在一片竹林中的画斋。画斋的简陋与窄小同样令人惊讶。我愣了半天,不知往哪坐。文先生用手指着一条似是而非、需要靠想像才能与凳子相联系的物件说:“坐吧。”经过仔细辨认,这的确是凳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见过的那种所谓翻板椅,但已锈迹斑斑,脚歪架斜,上下捆着钢丝,几块硬泡沫板权充座垫。

    文先生并非没有自己的房产,他在贾家小学有一套宿舍。他也并非没有见过大世面,教书育人、笔耕不辍几十年,名望颇高,经常有机会入住高档宾馆和出席名流宴会。但他仿佛更愿过这种“居陋室,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古贤人生活。

是天性如此呢,还是视财如命?其实文先生并不看重钱财,一生感恩图报,对贫寒人士,亦不吝资助。比如青年时代的文先生考上重庆商专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万般无奈之下打算放弃学业。当时他的老师是以博学鸿词名闻遐尔的汪石夫。汪先生不忍毁弃一个人才,出面鼎力相助。但汪家子女甚多,经济也拮据。于是这位谆谆教导学生远离赌博的师长,每周六便去阳安城北一家茶馆下场,每次只要赢够一笔给文先生的生活费即收手。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安卧着汪石夫老先生的坟前,每至清明,都有前来祭奠的文先生焚化的香烛纸钱。

先生子女也多,教书期间,也常为养家糊口而绞尽脑汁。但他同样像他的恩师一样,常年千方百计资助那些有才气而苦陷困境的学生。在他的晚年,一位从龙泉山上下来的贫苦农民,想在镇上修几间房子。房子修起了,却不修猪圈。他看见后问:“你不喂猪咋能脱贫,是不是钱成了问题?”对方鼓足勇气向他开口借五百元钱。文先生洒脱地说:“借你两千吧。”一年过去了,那农民来还钱。文先生看着对方手帕里包着的那些汗渍斑斑的纸币,宽慰他说:“不急,不急,我也不缺这几个。”五年过去了。其间文先生一次又一次地向那位农民重复同样一句话:“不急,不急,反正我也不缺这几个。”

先生已经八十高龄,虽卧病在床,仍达观开朗,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似乎十分满意,不忧生畏死,不怨天尤人,也不刻意改变,悠哉游哉,顺其自然。人能(河蟹)到这个份上,曰人曰义,我行我素,也算是人生难得。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9

主题

7万

回帖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回帖
73850
主题
6829
积分
28313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5-6-18
在线时间
1081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水章老师以前出的书,估计很多简阳的朋友都看过~~



20085521305759752.jpg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0

主题

3万

回帖

12万

积分

副管理员

UID
10
回帖
36027
主题
960
积分
122370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1-4-25
在线时间
5602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3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早日出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主题

5万

回帖

21万

积分

精英会员

UID
1529
回帖
56818
主题
1135
积分
217950
阅读权限
220
注册时间
2006-8-13
最后登录
2025-7-3
在线时间
7084 小时
发表于 2012-5-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说的简阳消失的或曾经消失的历史??

曾经消失的历史还能恢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006

回帖

1万

积分

中校

UID
32346
回帖
2006
主题
43
积分
16331
阅读权限
175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1-8-20
在线时间
1004 小时
发表于 2012-5-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周五,我已经确切地听说水章老师要在7月出书了,他的书定在7月出版,他的书确实写得好,比如”夜幕下的简阳人的生活”太让人叹服了!

水章老师的文学非常贴近简阳的生活,很受市民的欢迎.因为“贴近生活的文艺才是生命力长久的文艺”

陈水章 15:40:05
罗老弟,你好
陈水章 15:40:40
《阳安旧闻》可能于七月左右出版,欢迎提意见哈。
我好善良 15:48:31
其实前天在市政府广场上,我就知道你要出书了,因为我听新闻界的人说的”水章又要出书了”
,今天就听到你的消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006

回帖

1万

积分

中校

UID
32346
回帖
2006
主题
43
积分
16331
阅读权限
175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1-8-20
在线时间
1004 小时
发表于 2012-5-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希望早日看到水章老师的新作品.补充精神食粮的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7-4 19:37 , Processed in 0.0468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