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查看: 2994|回复: 11

职业教育招生众生相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发表于 2012-6-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又到一年选校时,找出这个报道,愿对你有用。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招生大厦是新落成的18层建筑,在这里,一切办公、生活设施齐全,设有客房、办公室、会议室、餐厅、美容室、医务室、小超市、复印室……在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内,招生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省几万名学生的录取工作。”
     这是上个世纪末高校招生的盛况。
     热闹得煞是好看的高校招生景况让人们想起坐“翘翘板”的游戏:高高上翘的一头是招生方(学校、老师),沉在下方起不来撼不动的是学生和家长。这极不平衡的一头翘的翘翘板现象维持了好几年,就在人们庆幸翘翘板现象在普通高校招生中正逐渐趋于平稳时,一头翘一头沉的翘翘板,却以别样的面孔,别样的形式继续发展,终于形成角色反串模式的又一种一头沉一头翘,不同的是,高高上翘的变成了学生,沉在下方的变成了学校,这种学校,不再是普通高校,而是方兴未艾的职业技术学校!日趋激烈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现象,不止重新演绎了一场当年高校的招生盛况,而且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招生模式:曾经火爆一时的学校,其盛况已一去不复返,当年“烧香拜佛”也难进校门的学生如今成了校方眼里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职业教育招生众生相
    ○向思宇

上篇 各显神通的职教招生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第18届全会,会上通过了《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此后,“技术和职业教育”成为世界对职业教育公认的称谓。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一书。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也叫基础教育)的一种面向就业的、有专业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职业高中、职业高等院校)形成一定规模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职业学校之间围绕生源展开争夺却在90年代末期。1998年9月,国家允许民办学校独立招生之后,先前没有获得招生准入证的私立学校正式进入争夺行列。从此,公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公办与民办之间,围绕着招生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抢生源的硝烟弥漫的大战。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一章 国家级重点中专遭遇生源尴尬

1、生源陷阱
     源于绵竹县九顶山东麓老鹰窝梁子的沱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的一级支流。
     有甜城之称、又享有书画之乡美誉的内江市位于沱江中下游地段。在内江为数不多的几所高等学校中,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内江市唯一经四川省政府批准,由省、市共建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沱江边上。
     2000年,内江各中专学校发展出现危机,嗅觉敏锐的“内江财贸学校”、“内江工业学校”两校率先合并,组建成国家级重点中专“内江经济技术学校”;2003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与“内江农业学校”、“内江水电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之一的“内江财贸学校”以培养过数量较多的市、县级行政领导和财税金融专业干部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反应尽管敏捷,却依然难改“败军之象”:先前门庭若市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如今门可罗雀,招生不再是守株待兔,而必须走出校门,下县、走村、串镇,进学校,入家门,瞄准招生对象或施以车轮战术,呈包抄围剿,战略战术精彩纷呈。
     一边是生源遭遇校方招生大军包围,一边是国有企业遭遇市场经济和“入关”的强烈冲击,或纷纷倒闭,或行将倒闭,受企业倒闭或行将倒闭的影响,1998年,职业教育招生在招生历史上便成为颠覆学校方上翘与学生方下沉的起始年。此后,这种“颠覆”现象便愈演愈烈。每年,一般在三月份,学校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叫“踩点”,即各职业学校纷纷派出招生队伍,去往乡、镇中学摸情况,混个脸熟,搞清楚哪个学校在哪条路上,毕业生多少,重点班还是普通班,等等;到四、五月份,招生人员第一次同学生见面,散发招生简章;六月上旬,与学生亲密接触,之后,各职业校开始正式进行实质性招生,学校管这叫秋招。
     1999年6月。四川省资阳地区乐至县R镇初中。午休时分,教师宿舍门口,两位来自内江工业学校的老师再次叩响了一家房门。他们已经是第三次伸手敲人家的门了。这一次会不会像前两次,知道是来宣传招生的,要嘛根本不答理,要嘛拉开一条门缝,应付式地叫去找镇教办。还好,主人这次把他们给迎进了屋,锁上房门,拉上了窗帘,鲁伟还没有适应过来暗下来的光线,主人说话了:你是内江工业学校的?鲁伟说是。我是这所学校的教导主任。鲁伟心头一喜。对方话题一转:“给你们送一个学生,给多少生源费?”“250元。”“二百五?”教导主任宽厚地一笑:“老弟,如今可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喽。”
     几天前,鲁伟去资阳市安岳县的一所乡镇初中,冒充学生亲戚,混进了学校。在通往厕所的一个角落,终于碰上一个愿意听他说几句话的老师。“你是来搞招生宣传的,”那个耐着性子听他讲了两三钟话的老师,朝着他就是一阵排炮:“当初要报考你们学校要交好多钱,现在可是不同了哟。”一顿,话语直奔主题:“给你们送一个学生,你们能给多少回扣?”得知只有250元后,这个老师讥讽地说道:“你们还当你们是老大哥么?你先去了解一下行情再来吧!”不甘心的鲁伟又去找了初三的学生,在校门口,他反复对他们说,你们来报考我们学校吧,我们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专业好,分配不错。可那几个学生坚决地摇头:“我们虽然成绩不好,但也不读你们学校。我们老师说了,遂宁有所学校,只读两三个月,就可以参加工作了。你们却要读三年,要考试,还不能保证工作。我们不去。”
     两次250元的报价,让鲁伟感觉到自己如同一个囊中羞涩的穷小子面对着一件价格高昂的好货却无力问津。后来鲁伟才知道,周边地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出的价格都比他们高,遂宁民进中专校、遂宁工业学校招一个学生在300—600元。而内江个别的私立职业学校给出的生源费竟然高达800-1000元!难怪人家要讥讽他们为二百五了。
     正这样想时,教导主任说话了:“我也是从内江读书出来的呀。我先做做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吧。怎么样,明天我把他们召集起来,大家先见见面再说。”
     突然降临的喜讯让鲁伟和他的同行有点不知所措,两人相互看看,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好好,一个劲地说谢谢!
     为省钱,为了离学校近,他们在R镇上选择了一户由农民的地下室改建而成的小客栈。客栈旁边是猪圈,圈里摆放着一架打谷机,打谷机旁边躺着一只哼哼唧唧的老母猪。屋子中央,悬吊着一只十来瓦的电灯泡。冰冷的被子、枕头,油腻的草席;黑暗中,成群的蚊子营营嗡嗡欢叫着扑过来;臭虫在身体下面四处叮咬。想着明天要同班主任们见面,便全然淡忘了所处的恶劣环境。
     第二天大早,爬起来,走了大半个街镇,在一家小馆子吃了一碗干挂面煮的面条。之后,兴致勃勃地去了教导主任办公室。敲门,进屋,见屋里坐着七八个课任老师,不等一一介绍,赶紧从口袋里往外掏好烟,一一给对方点燃。
     一圈烟点完,教导主任发了话:“今天上午很忙。呃——十点半到十一点钟你们再来吧。”
     两人只得原路返回。往哪去呢?两个多小时可是漫长得很哟。他们爬上了附近的山坡。坡上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边的地里,有农民在种田。远方,高低起伏的丘陵;头顶,蓝天、白云;脚下,山坡,土地。坐着、看着;看着、坐着。再起来走走,再坐。终于熬到了约定时间,又往学校去。
     进了办公室,发现成员比早上多了近一半。
     教导主任一一向他们介绍,这是某某校长,这是某某工会主席,这是某班班主任,……看着满屋子能够左右学生的关键人物,鲁伟和那位老师已经不止是激动,简直有些诚惶诚恐了。教导主任每介绍一个,两人就满脸堆笑,朝着对方半鞠躬地“你好你好”个不停。然后,无可奈何地坐那儿听一伙人并无实质性地闲扯,时间在不着边际的闲扯中悄悄走近了午饭时分。这时,教导主任将眼睛看了校长,用类似请示的口吻问道:是不是请两位老师在我们这个小镇上吃顿便饭。校长说行,然后伸手拨了桌上的订桌电话,两桌。
     教导主任假意邀请:“今天中午就由我们作东吧,请两位远道来的同行吃顿便饭。”
     鲁伟与同行的老师赶紧说道:“不不,还是我们来吧。”
     饭局开始不久,先是一个老师掏出手机叫来了家人,接着,又有几个效仿。很快,便形成在在座老师举家进餐的格局。
     席间,一副校长掏出一包四五元钱的烟来:“我们小镇上比不得你们城市头,很难抽到好烟。”听了这话,鲁伟只得从放好烟的口袋里再次掏出烟来,一一递给大家。其中一个老师趁着酒兴,说道:“干脆,一人一包嘛。”
     不得已,鲁伟只好起身出门,按人头买回十几包好烟。就这样吃着、喝着、抽着,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陆续有老师起身告辞,说是下午有课。之后,留下几个校领导,继续喝酒、说话,说一些与招生根本不沾边的马路新闻、黄段子。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时,一位姓钟的领导发话了:“走!去喝醒酒茶。”
     从茶楼重新回到餐馆,不一会儿,下午走掉的几个老师从门外鱼贯而入。原班人马,两桌。晚餐饭桌上,依旧的推杯换盏,依旧的虚情假意。吃饭中间,几个老师起身离席,说是要备课。
     几个校领导留了下来,还有几个不备课的班主任。其中一个班主任看一眼杯盘狼籍的餐桌,一双醉醺醺的眼睛看着鲁伟两个,说了:“一般情况下,喝完酒后喜欢清一下嗓子,干脆我们去吼两声算了!”
     鲁伟两人只得陪同前往。结账后,两人走在后头,悄悄商议着。从昨天中午到今天下午,一天多了,饭吃了,酒喝了,包烟也给买了,对方却始终不谈让他们进教室向学生宣传的事。明摆的,没啥希望,却又不甘心。如果现在放弃,先前所做的一切,陪酒啦,喝茶啦,就统统都白忙活了。不行,不能就这样算了!于是跟在这些人后边,走街串巷,爬坡上坎,朝着一幢刚修不久,独立、低矮的楼房走去。
     通往楼房的乡村路上,村里的狗吠声,田野沟壑的蛐蛐声,和着一群人零乱的脚步声组成了一曲乡村交响乐。
     走近楼房,掀开低矮的红色门帘,一群人尾随着进了屋。屋子里空气混浊,昏暗的灯光,破旧的沙发,破旧的电视。老板娘迎上来,用那种熟得不能再熟的腔调说道:“好些天不来了,今晚可得好好玩玩罗。”一眼看见鲁伟两人,露出吃惊状:“哟,这是谁呀?长得这么帅?”“大城市来的老师。”人群中有人说。“哟,怪不得。那你们今晚要让这帅哥哥玩高兴了。”然后,拿眼睛瞟着鲁伟,“给你们每人找一个妹妹来,陪着唱歌。”鲁伟一听这话,酒刹时就醒了。原来这是一间挂羊头卖狗肉的店呐!
     鲁伟一把将同行拽出OK厅。两人站在门外,商量:这一下来,吃饭、喝酒加上“OK厅消费”,至少得花掉七八百元。花掉的这笔钱几乎全得自己出,因为他们每天能够报销的费用(住宿费、生活费)标准为40元。两桌酒、菜,加上十几包好烟,他们带在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了。关键的是,花了这么些钱能招到学生吗?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把情况向领导汇报。领导在电话那头明确表态:“不能满足。对方是个无底洞。”
     从门外回到OK厅,鲁伟以一种抱歉的口吻跟对方说:“我们酒喝得太多了,不舒服,想休息了。”
     昏暗的灯光下,对方的眼睛里流露出失望,一种已经到手的猎物突然跑掉的失望。然后是几个人此起彼伏发出的一片惋惜声。
     被这惋惜声追逐中,两人匆匆逃离了现场。
     两人回到由地下室改建而成的小客栈,进屋,上床,躺在铺上反复烙着烧饼。两个人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办?领导是发了话,可我们毕竟做了大量工作。返回?也不行。睡吧,不去想了。可总也停不下来的大脑总在想着:明天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第二天早晨,他们仍然准时按照学校上课时间,去了教导主任办公室。见了主任,满脸的愧疚。主任对他们说,等会儿校长来了,看他怎么安排,是把学生集中起来,还是你们逐班逐班去教室宣传。然后,便忙事去了。半小时后,主任明确对鲁伟他们说:刚才校长来了电话,说这个时候不接待任何一个学校的招生人员。谁接待谁负责。
     两人像是一下子跌进了冰窖。鲁伟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对方似不忍看他们灰溜溜的样子,便补上一句:“这是县教育局的规定,我们也没法子。”
  乐至R镇初中招生之行,年轻老师鲁伟自此开始涉足职业教育招生的陷阱。
那一年,内江工业学校没有从乐至招来一个学生。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2、小卖部老板指点迷津
     2003年,由三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实行首届招收大专生,也兼招中专生。是年4月,该校老师曹钢前往威远县两河口镇初中招生。
     曹钢在县政府同学的引荐下,找了两河镇初中校长,校长权衡后,同意曹钢他们在中考后来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一个月后,中考结束,曹钢他们如约去两河镇初中,却没见到到校长,说是出差了。问什么时候回来。回说不知道。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接待校长的“熟人”。原因之一是曹钢他们给的生源费低,送1名学生最多给500元,一般情况下400元。同属职业学校,内江泰来学校、威远腾飞等学校,人家付给的生源费一个学生在800元以上。直辖市重庆江津地区的一所职业学校,招一个学生付的生源费达一千多元。第二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即他们送给内江职业学院不算完成任务,必须送给县上指定的学校。否则,扣除所送学生的老师的目标津贴。在两河,虽经政府同学从中帮忙,结果仍然没能招到一个学生。
     那么,重庆江津呢?就是那所生源费付到一千多元的职业学校,招到学生了吗?当然。曹钢说。比起我们的“零招生”,江津那所学校在威远两河镇初中招了30多个学生。你是说两河镇初中将学生送往外地学校算不算完成任务?曹钢看我一眼,你放心。人家的运作完全符合规范。他们只需向县教委按比例,以捐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师的名义“赞助”一笔钱,县教委就将其划入指定招生学校。
     招生,尤其是春招(初中毕业生分流),当地教委(办)都要参加分成,比例一般为1:2,即教委占1/3,学校占2/3,校领导与老师的利润在这个2/3内分。哪些学校可以招,哪些学校不能招,原则上当地教委都有规定,一般向私立学校倾斜。原则上划定的学校,操作起来并不绝对,只要学校肯向教委进贡,这“划定”是可以重新划的,私立学校恰恰把握到了这可以重划的奥秘。
     翌年春天,曹钢再去威远两河镇初中。这回连校门都没能进去。曹钢早晨6点多从内江出发,车到两河,已经是上午10多。曹钢在校门口小卖部买了个面包,边吃边同小卖部老板聊天,眼睛却不时地看着校门口,寻思着怎样混进学校门。“这位老师,你也是要找班主任吧?”老板说。“是啊。你怎么知道?”“守在校门口,看多了呗。”老板诡秘地一笑。曹钢以为这小卖部老板会说出个班主任来呢,原来是胡诌呢。“老师你看!”老板用手指着校门口,“看见了吗,那个坐门口跟人说话的老师了吗?他就是某班的班主任。”“你敢肯定?”曹钢眼睛一亮。“前天一所卫生学校的招生人员来找过他,我亲眼见的。听说,这个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高。”“那太好了!”曹钢拿了啃了一半的面包就走,走出两步,回过头:“老板发大财!谢谢你!我也祝你交好运。”看着跑远的曹钢,老板摇摇头:“这些招生的怎么都找班主任,不找校长,校长不是比班主任官大吗?嗯,校长官儿虽大,班主任却更有实权。”他把眼光从跑远了的曹钢身上收回,发现了丢在柜台上没有拿走的矿泉水。抬起头,朝着校门口,大声喊道:“喂,你的矿泉水!”
     扔下矿泉水的曹钢已经同那位在学生中很有威信的班主任接上火了。
     老师姓刘。曹钢直截了当地向刘老师说出他们学校能够付给的生源费。
     “你们的费用是低了。”刘老师看曹钢一眼,“但你们学校正规,教学质量不错。我推荐学生有一个原则:不能只看费用,得对学生今后的出路负责。这是明摆的,你给我的费用高,你学校收取学生的学费就高。成正比嘛。”
     刘老师说话时,曹钢目不转睛地看定对方,生怕听漏了。刘老师说完了,他还看着人家。
     “你不信?”刘老师看曹钢一眼,“我也是农村人,内江师院毕业后分到这儿。”一顿,“我了解农村、农民。”
     “信信,太信了。”曹钢一迭连声地说,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简直是天赐良机。头次跑两河初中,还经政府同学帮忙,找了校长,却空手而归。这次,幸亏碰见了面前的刘老师,救星啊。曹钢在心头说。
     几天之后,曹钢接到刘老师打来电话,说是为你们学校送来了7个入读中专的学生。就这样,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曹钢在没有费任何劲,仅仅破费了一支香烟,两河镇初中刘老师就为曹钢所在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送来7个学生。
     2004年春招之后,2005、2006年春招,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威远两河镇初中没有再招到一个学生。原因是,各县教委从2005年起,均以正式文件向各乡、镇教办、所属初中、县直中学等有关部门行文:当地学校向外地学校输送学生不算完成招生任务,若输送,一经查实,输送的老师将受到处分。
两河镇初中一个老师,在2005年春招时向成都一所私立学校送了学生,该老师当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不合格。
     具有地方性和霸王性质的文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地学校的招生。也是考虑到这一层,曹钢再没有去找过那位出身农村、帮助过自己的两河口镇初中的刘姓老师。

 3.煮在云海中的“汤元”
     从乡村学校走出来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唐林,每年春节过后,便开始给内江所辖各乡镇学校先前的同学,如今的乡镇学校老师、校领导打电话,请他们帮忙支持完成自己当年的招生任务。6月,胸有成竹的黄明挎上一个简单行李包,前往那些用电话联系过的乡镇中学“拉网取鱼”——有了那些老关系,事前又用电话联系过了,唐林自认为去乡镇学校招收学生是坛子里抓乌龟手到擒来的事。
     唐林从家乡资中开始,归德镇、太平镇、兴隆镇、球溪镇、公民镇、宋家镇,一路过去,一气跑了七八个镇。所到之处,多是镇初中的教导主任、副校长之类的同学接待。酒桌上,喝得微醺的主任、校长们满口承诺:你放心,到时候我们把学生给你送来就是。酒足饭饱之余,喝茶,斗地主,玩累了,倒头便睡。第二天上路,跑一段路,中午时分赶到下一站,照旧的同学接待,照旧的吃饭、喝酒,照旧的承诺“没问题。”七八个地方跑下来,跟游山玩水似的,累是累了点,但没有精神压力。能有压力吗?人家都信誓旦旦地承诺了“没问题。”
     跑得怎样了?没问题。但凡有人问起去乡镇跑招生的情况,已经有底的唐林皆以简洁的“没问题”作答。是啊,该跑的地方都跑了,剩下的就是等着那些主任啦、校长啦把学生给送来了。约模一个星期后,盘点“战绩”,七八所镇中学,唯有资中的玉溪中学送来13个学生。在5个家长陪同下,一行20来人,坐了两辆长安车,一直开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门口。
     唐林在校门口接到这些学生,付了150元的包车费,然后带着这些学生进校参观教学大楼。一层一层地看,看完教学楼,再看学生宿舍。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叫来了几个优秀学生,现身说法地跟这些学生介绍学校情况、自己的感受。当然,主要拣好的说。
     看了教学楼,参观了学生宿舍,仔细听了老师和在校同学的介绍,新来的学生都表了态,讲了个自要学的专业,填了新生报名登记表,留下了联系电话。
     履行完这一套程序后,唐林自己掏钱请这些学生、家长去街上的馆子吃了一顿。然后将他们送上了车,叮嘱下次来时带上学费。
     返回学校,很少唱歌的唐林,竟小声哼唱起宋.祖.英的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来!
     但,这件看起来已经是死鱼的眼睛——(定)了的事,却意外地黄了,这些学生回去后,一个也没来。
     唐林至今也不明白这些学生没来的真正原因,只是猜测可能是所在的班主任对学生们施加了压力,对班主任施加压力的多半是校领导,可校领导都是他过去的同学呀。唐林忽视了这么两点:乡镇学校在面对县教委的明文规定“向外地输送学生不算完成招生任务,一经核实,将受到处分”的双重压力不能不有所顾忌。再有,唐林你这个过去的同学,对教导主任、校长们有多大的约束力?人家为你送来了学生,他从中获得的微薄的利益分配够得上他去冒这个险吗?既承担风险,又没有多少利益可言,这样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经历了这种类似煮熟的鸭子都飞了的事情,唐林对去乡镇招生完全失去了信心。
     2005年初,学校招生办将全校的教职员工作了排队,凡是在各乡镇学校有关系,或具有一定交际能力的老师,统统召集起来,组成一支人数达60人的庞大的招生队伍。然后分小组、划片区,责任到人头,实行包干跑完全省各地市(洲)县、乡镇学校。在内江资中乡镇学校有一定关系的唐林当然排在60人的招生队伍之列。无法推脱之后,唐林提出,除了内江地区,顺便去哪个地市都行。
     5月的一天早上,7点左右,还在床上酣然大睡的唐林接到分管招生工作的副院级领导的电话:快起来!带上四五天的换洗衣服,15钟内在校门口集合。你跑峨眉。说完,挂断了电话。
     极不情愿的唐林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匆匆刷牙、洗脸后,朝行李包里塞进两件换洗衣服,蹬上鞋,朝校门口跑去。赶到校门口,已经集合了等着出发的十来人。那位给唐林打电话催促快起来的招生主管在那儿点名。十来人中,有跑资阳、简阳、成都的,有跑眉山、乐山、峨眉的。
与唐林一同被分到跑峨眉的还有另外两名老师。
     车到峨眉,当天下午,唐林一行三人上了峨眉山,住在雷洞屏的接引殿。
     早上4点起床,从接引殿出发,爬金顶看日出。先爬了一段,觉得累,又怕误了看日出,于是改坐缆车。上到金顶,已经有二三百人密密匝匝地云集在那儿,等着看日出。
     ……漫无边际的茫茫云海,将一座座此起彼伏的高耸的山峰峰体完全遮盖住了,只留下一个个的峰尖,看上去像一只只正要起航的船舰。最为高大的一只船舰上,伫立着黑压压的密集人群,人群的眼光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个藏着天地间的希望酝酿着人类激动的地方:看似寂静的云层下面躲藏着普照大地、江河和人类的光芒万丈的太阳。起来了,起来了,渐渐升起来了,彤红的云海中,逐渐升腾起了半枚大大的金色的球体。球体在逐渐上升、上升,突然,大大的金黄色球体猛地朝上一跃,整个蹦出了云海!那一瞬间,站在云海中看日出的人群的心也随之蹦出了体内!二三百人纵情欢呼呀,跳跃呀,那狂呼乱叫的情景,类似煮在一口大锅沸水中的跳动着的汤元。
     太阳升起来,云海退下去,山峰露出了全貌。新的一天开始了。唐林一行三人随着散去的人群朝山下走去。走在下山途中的黄明,先前抑郁的心情突然好多了。
     当晚,唐林三人下榻在乐山县城宾馆。
     第二天,三人起来后,吃过早饭,开始进县城找熟人,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进学校发放招生宣传资料,一直干到当天晚上。第二天上午继续头天没有跑完的地方,照旧打电话,进学校发放宣传资料。
     他们工作得虽然起劲,峨眉之行却没有招到一个学生。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二章 办学的“八国联军”

4、“八国联军”办校的倡议者
     在四川省隆昌县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内江才子富顺官,隆昌人就会挽圈圈”的说法。挽圈圈者,做生意矣。会做生意的隆昌人又被叫作四川的犹太人。隆昌产青石,县城随处可见做得精致的青石小磨叫卖,有青石之乡美誉之称。隆昌不出藤子,却一样的出产藤椅;不生产苎麻,却广产夏布。隆昌人用牛骨头做成麻将远销省内外,隆昌因此又被称作“麻将之乡”。
     隆昌人刘志和,自幼儿耳濡目染家乡的商家文化,日久涵养成长于筹划,敢于决断的禀性,一番艰辛之后,终于办成内江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一所拥有教职员工150余人,大、中专学生2000余人的民办中专职业技术学校。
     1960年,刘志和的父亲死在监狱。受“历史反..革...命”父亲声名所累,初中没有毕业的12岁的刘志和辍了学,去隆昌石油器材库参加石油大会战。5年之后,20岁出头的刘志和被下放,回到出生地隆昌县龙市镇。这以后,做代理教师,去甘孜理塘县挖药材到市场上卖,自学木匠、篾匠,干泥活、砌墙壁,又搞起了个体照相。所有活路中,最让刘志和得意的是结婚时的全套家具都是自己打的。
     1978年,刘志和顶替教书的母亲,在隆昌银巷完小(小学附设初中班)教初中班语文。两年之后,会摆弄照相机的刘志和被调到隆昌印刷厂,负责隆昌一中的印刷业务,以及对外联络。因业务关系,接触到内江教育局的一些领导,其中,教育局副局长罗仲书,勤工俭学管理科科长梅希岭,日后成为刘志和走上办学之路的“搭桥”人物。罗仲书在有关场合提及:“我们提倡搞五湖四海,可隆昌人在内江工作的还没有。……”由于罗仲书的提及,刘志和从县印刷厂调往市文教局,被分配到勤工俭学管理科,负责排版、印刷、装订三大块。
     1984年5月,一篇题为《校办企业应该走联合之路》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教育报》,触动了刘志和的心思。
     促使刘志和萌生告别吃皇粮,走向私人筹资办学念头是在8年后的1992年。6月,刘志和调四川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开发中心任办公室主任。是年,陪同省教育厅原厅长去海南考察。之后,刘志和被派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开发中心南方开发公司”工作一年。这期间,四川省教育厅按中央指示,四川支援海南2000人,其中1000人为教师。为数1000人的教师队伍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海口市、儋州市(毗邻香港,中国对外最大的港口城市)作为教育考察基地。海口、儋州两地市,儋州市更最具典型性。儋州市所属中学每年毕业500名学生,大学升学率不到1%。其原因有二,一是师资队伍薄弱,二是盲目开发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教育。
     考察海南省教育现状,引发了刘志和的深层思考:四川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海南省搞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之于四川,特别是之于内江还是一块空白。想到这一层,刘志和兴奋莫名。
     1993年10月,在海南工作期满的刘志和回到成都。之后,前往中国第一所贵族私立学校“都江堰光亚小学”进行考察。
     几个月后,深思熟虑的刘志和向省教育厅递交了辞呈。辞呈中说:“……我是内江人,我要回到内江,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1994年6月,刘志和停薪留职回到内江。
     时任《中国教育报》编辑室主任的表嫂,对刘志和私人办学予以肯定和支持:民办教育能弥补中国现行教育之不足;民办学校的办学理念、运作方式市场化,具有灵活性。
     是年11月16日,内江市教育局正式批文,同意刘志和申办“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但不同意发放文凭。
     企业可以借船下海,学校不也可以借鉴吗?
     筹办学校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刘志和由企业的挂靠联想到“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四处奔忙一番后,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同四川金贸学校、成都财贸学校、四川仪表学校,重庆民政学校等七所学校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外地市七所,加上“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被人戏称为办学的“八国联军”。
     操作方法是:借人家学校牌子,发人家学校文凭,自己组织生源,自主管理学校,利益分配实行三七开,即办学收入七成给归放发文凭的学校,三成归“希望职业技术学校”。
     挂靠人家办学,别说赢利了,能够抹平就算不错了。用当地话说就是除了锅巴就没有饭了。刚开始可是真难啊,全校教职员工就3个人,资金就5000元,购买桌椅、板凳的钱都是几个办学人员的集资款。老师靠招聘,场地靠租用,教学设备靠借用,而最难的是招生必须打其他七所学校的牌子,因为民办职业学校不具备单独招生资格。
     终于到了1998年9月,国家政策松动了,允许民办学校独立招生了。这以后,“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日子开始好过一些了。
     “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罢,招不来足够的学生,办学便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刘志和总结说。

5、走村串户的招办主任
     马家坪原先是一所部队营房驻地,14年前,刘志和把它租下来,立起“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牌子,招兵买马,办起内江市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内江可谓占了先机。
     “我不是那个时候来的,我是近年才从内江另一所职业学校被刘志和‘吸’过来的。”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办主任门德说。
     2005年,内江部分县区开始实行初三学生春季分流,此后,招生学校要是得不到当地教育部门支持,要想招到学生无疑于难上加难。每年招生之前,学校必须以文件形式(内容通常写明本校为国家批准办学的正规学校,现正值春季招生,申请到当地所辖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云云)向当地教育部门写出书面申请,然后是等待。等待通常为一至两个月。等待通常是杳无音讯的。一两个月后,当地教育部门发来回复,回复件说:根据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你校今年招生被安排在今年第二批、第三批,招生时间为五、六月份。
     2006年,内江三县两区教育局所辖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安排,全部实行初三学生春季分流。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这所由私人自筹资金办的内江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也是最具实力的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却被排除在内江三县两区指定的招生学校。显然,未列入指定招生学校名单,就进不了具体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招生便成为一句空话。
     明白过来后,他们私下去市里,登门拜访有关人士。一开始,人家答复说:“文件已经发下去了,争取下一批吧。”一番“勾兑”后,对方的话变成了:“我们给下面打个招呼吧!你们去市、县(区)教育局管辖的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先交几千元保证金,保证在划定区域学校,保证在指定时间范围内,保证不跨区域进行宣传。初三春季分流结束如果没有招到学生,就将保证金全额退还。”
     保证金并不能保证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在“特许”的学校招到足够的生源。为保证学校生源,这一年,门德前往宜宾市筠连县招生。筠连县地处四川南部,属省边远山区。前些年,成都、重庆一些不正规的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筠连县招收学生,学生向学校交了上万元费用,结果捞了个受骗的结局。
     初到筠连县招生的门德,到筠连所属乡、镇,一提中职校,人家就说是骗人的。走村串户时,村民们干脆就叫他“人贩子”,或“招生串串”。听着这称呼,门德苦笑笑。2004年秋招,门德与学校招生办一位老师去资中宋家镇家访,途经双河镇,在一家路边店吃饭。听说是跑招生的,店主当场就骂开了:“人贩子”!“串串!”有趣的是,骂他们的店主被邀请到学校看了后,纠正了看法,第二天就将自己读初三的女儿送来了学校,与他女儿一起来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中专的还有4个初中生。想到这里,门德宽厚地笑笑:“职教招生是被个别学校和一些人给搞歪了,但你们不能一竿子打死一朝人。”
     在另一个村子,门德刚进村,还没有走近村民屋子,在院坝头被几个村民给堵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朝着这个从外地跑来骗他们的人发泄着心中的不满。人群中有人劝他:“算了,你这个老师快不要进屋了,这家人去年才被招生的给骗了,还没找到出气的呢!”门德轻轻地哦了一声。“不是所有招生的都会骗人的。”他看一眼那个劝他的村民,面对着大家,“你们可以不相信我,你们可以去学校实地看一看,看我说的有没有假?”“看一看?说得轻巧?拿根灯草!去你们内江看一看,几个小时路程,往返几十元车票,还要吃饭,要是当天回不来,还要住旅馆,你都给我们报销?”看门德不吭声,说这话的村民轻蔑地哼哼:“听你吹,尿罐都要飞!啥子希望学校哟,还是格老子把肚子喂饱了再说!”说完,丢下门德要走。
     “你先别走!”他叫住这个看来在村民中说话有些威信的中年汉子,“你是不是真要去我们学校看嘛?”
     “咋的?你当我不敢是不是?”中年汉子斜了门德一眼,“你敢给我报销费用,我就去。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学校到底有多歪!”
     “说话算数,我就给你报销一切费用。”门德说。
     “算球,你说话顶不了球用!”中年汉子并不相信门德。
     “我说话要是顶球用呢?”门德顶了上去。
     “那我就去。”那家伙朝门德瞪大了眼睛。
     “我是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办主任。”门德掏出了工作证,“给,这是我的证件。”
     并不真想去内江学校考察的中年汉子没有了退路。事已至此,只好大包大揽:“我倒是没有要读中专的娃儿了,我就为那些受了骗的村民去你们学校看看!”他看一眼几个村民,“免费去内江耍一趟,有啥子要不得哟。”
     后来,中年汉子与另外一个村民,跟着门德来了内江,参观未来职业学校的环境、教学楼和实验楼。之后,他们这样对门德说道:“我们不是不相信你们,而是被一些人招生串串,和那些就会坑、蒙、拐、骗找钱的人给骗了。这下对了,我们回去就对村子里头的人说,你们学校是正宗的,一点都不歪!”
     最艰难的是跑筠连县的大雪山村。这个村靠云南边境,不通汽车,从筠连的解放镇到大雪山村,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十多公里跑一趟已经够受,门德却连续跑了三趟。头一趟去,见了那个女孩和他的父亲,没有见到母亲。做工作后,同意送娃儿到未来学校读中专,并与门德约定,第二天去镇上坐车。结果没来。门德赶去村里,询问。从娘家回来的母亲对门杰说,娃儿没考上重点高中,没必要继续读书了。职业技术学校?学得到啥子?为证明自己说得没有错,做母亲的还举了周围的几个例子,某某,还有某某,读了你们职业学校,现在照样耍起,没有工作。门德插话:“不是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吧?”“职业技术学校都一样,都是混满了事。”门德摇摇头:“怕不一样吧?”“反正,我就不让她去读职业学校。”
     门德从这家出来,从邻居和本村的社员那里了解到,女孩的母亲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亲生母亲被人贩子给卖了。继母不愿意让可以外出打工挣钱的非亲生女儿读书,了解了这一层,两天后,门德又去了一趟大雪山村,是同另外一个老师去的。一进屋,门德便开门见山地对女孩的继母说:你女儿读书期间每月的生活费用,由我借给她,工作以后再还。门德强调:我保证她毕业后找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借给她的生活费用就不用还了。
     门德对这家人说了筠连县维新镇一户人家,两个大人,三个娃儿,两间土墙房子,四壁透风,用包谷杆遮挡风雨。家里五口人,一口煮饭的烂铁锅,一张睡觉的床,挂在床上的黢黑的蚊帐破旧得长满了洞眼;晚上睡觉,三个娃儿要去邻居家搭铺。2004年秋季招生,在学校答应解决娃儿的生活费后,这家人先把小女儿送到未来职业学校读文秘专业,第二年又把大女儿送到学校学电子技术,现在这两个读书的都在外地实习。而且,门德特意强调:随着这家人两个女儿到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读中专,那一年,镇上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初三学生。今年,他们又把大儿子送到了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说得有名有姓,而且就在离大雪村不远的维新镇,让人不给不信。再说了,大老远跑三趟,每趟都用脚板走十几里山路,容易么?继母被打动了,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了面前的招生办主任。
     2006年,门德跑遍了筠连县三十多个乡镇,共招生77个,创下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个人招生人数之最。末了,门德用四句话概括了招生的酸甜苦辣: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二章 办学的“八国联军”

4、“八国联军”办校的倡议者
     在四川省隆昌县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内江才子富顺官,隆昌人就会挽圈圈”的说法。挽圈圈者,做生意矣。会做生意的隆昌人又被叫作四川的犹太人。隆昌产青石,县城随处可见做得精致的青石小磨叫卖,有青石之乡美誉之称。隆昌不出藤子,却一样的出产藤椅;不生产苎麻,却广产夏布。隆昌人用牛骨头做成麻将远销省内外,隆昌因此又被称作“麻将之乡”。
     隆昌人刘志和,自幼儿耳濡目染家乡的商家文化,日久涵养成长于筹划,敢于决断的禀性,一番艰辛之后,终于办成内江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一所拥有教职员工150余人,大、中专学生2000余人的民办中专职业技术学校。
     1960年,刘志和的父亲死在监狱。受“历史反..革...命”父亲声名所累,初中没有毕业的12岁的刘志和辍了学,去隆昌石油器材库参加石油大会战。5年之后,20岁出头的刘志和被下放,回到出生地隆昌县龙市镇。这以后,做代理教师,去甘孜理塘县挖药材到市场上卖,自学木匠、篾匠,干泥活、砌墙壁,又搞起了个体照相。所有活路中,最让刘志和得意的是结婚时的全套家具都是自己打的。
     1978年,刘志和顶替教书的母亲,在隆昌银巷完小(小学附设初中班)教初中班语文。两年之后,会摆弄照相机的刘志和被调到隆昌印刷厂,负责隆昌一中的印刷业务,以及对外联络。因业务关系,接触到内江教育局的一些领导,其中,教育局副局长罗仲书,勤工俭学管理科科长梅希岭,日后成为刘志和走上办学之路的“搭桥”人物。罗仲书在有关场合提及:“我们提倡搞五湖四海,可隆昌人在内江工作的还没有。……”由于罗仲书的提及,刘志和从县印刷厂调往市文教局,被分配到勤工俭学管理科,负责排版、印刷、装订三大块。
     1984年5月,一篇题为《校办企业应该走联合之路》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教育报》,触动了刘志和的心思。
     促使刘志和萌生告别吃皇粮,走向私人筹资办学念头是在8年后的1992年。6月,刘志和调四川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开发中心任办公室主任。是年,陪同省教育厅原厅长去海南考察。之后,刘志和被派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科技开发中心南方开发公司”工作一年。这期间,四川省教育厅按中央指示,四川支援海南2000人,其中1000人为教师。为数1000人的教师队伍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海口市、儋州市(毗邻香港,中国对外最大的港口城市)作为教育考察基地。海口、儋州两地市,儋州市更最具典型性。儋州市所属中学每年毕业500名学生,大学升学率不到1%。其原因有二,一是师资队伍薄弱,二是盲目开发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教育。
     考察海南省教育现状,引发了刘志和的深层思考:四川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海南省搞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之于四川,特别是之于内江还是一块空白。想到这一层,刘志和兴奋莫名。
     1993年10月,在海南工作期满的刘志和回到成都。之后,前往中国第一所贵族私立学校“都江堰光亚小学”进行考察。
     几个月后,深思熟虑的刘志和向省教育厅递交了辞呈。辞呈中说:“……我是内江人,我要回到内江,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1994年6月,刘志和停薪留职回到内江。
     时任《中国教育报》编辑室主任的表嫂,对刘志和私人办学予以肯定和支持:民办教育能弥补中国现行教育之不足;民办学校的办学理念、运作方式市场化,具有灵活性。
     是年11月16日,内江市教育局正式批文,同意刘志和申办“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但不同意发放文凭。
     企业可以借船下海,学校不也可以借鉴吗?
     筹办学校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刘志和由企业的挂靠联想到“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四处奔忙一番后,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同四川金贸学校、成都财贸学校、四川仪表学校,重庆民政学校等七所学校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外地市七所,加上“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被人戏称为办学的“八国联军”。
     操作方法是:借人家学校牌子,发人家学校文凭,自己组织生源,自主管理学校,利益分配实行三七开,即办学收入七成给归放发文凭的学校,三成归“希望职业技术学校”。
     挂靠人家办学,别说赢利了,能够抹平就算不错了。用当地话说就是除了锅巴就没有饭了。刚开始可是真难啊,全校教职员工就3个人,资金就5000元,购买桌椅、板凳的钱都是几个办学人员的集资款。老师靠招聘,场地靠租用,教学设备靠借用,而最难的是招生必须打其他七所学校的牌子,因为民办职业学校不具备单独招生资格。
     终于到了1998年9月,国家政策松动了,允许民办学校独立招生了。这以后,“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日子开始好过一些了。
     “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罢,招不来足够的学生,办学便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刘志和总结说。

5、走村串户的招办主任
     马家坪原先是一所部队营房驻地,14年前,刘志和把它租下来,立起“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牌子,招兵买马,办起内江市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内江可谓占了先机。
     “我不是那个时候来的,我是近年才从内江另一所职业学校被刘志和‘吸’过来的。”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办主任门德说。
     2005年,内江部分县区开始实行初三学生春季分流,此后,招生学校要是得不到当地教育部门支持,要想招到学生无疑于难上加难。每年招生之前,学校必须以文件形式(内容通常写明本校为国家批准办学的正规学校,现正值春季招生,申请到当地所辖学校进行招生宣传,云云)向当地教育部门写出书面申请,然后是等待。等待通常为一至两个月。等待通常是杳无音讯的。一两个月后,当地教育部门发来回复,回复件说:根据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你校今年招生被安排在今年第二批、第三批,招生时间为五、六月份。
     2006年,内江三县两区教育局所辖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安排,全部实行初三学生春季分流。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这所由私人自筹资金办的内江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也是最具实力的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却被排除在内江三县两区指定的招生学校。显然,未列入指定招生学校名单,就进不了具体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招生便成为一句空话。
     明白过来后,他们私下去市里,登门拜访有关人士。一开始,人家答复说:“文件已经发下去了,争取下一批吧。”一番“勾兑”后,对方的话变成了:“我们给下面打个招呼吧!你们去市、县(区)教育局管辖的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先交几千元保证金,保证在划定区域学校,保证在指定时间范围内,保证不跨区域进行宣传。初三春季分流结束如果没有招到学生,就将保证金全额退还。”
     保证金并不能保证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在“特许”的学校招到足够的生源。为保证学校生源,这一年,门德前往宜宾市筠连县招生。筠连县地处四川南部,属省边远山区。前些年,成都、重庆一些不正规的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筠连县招收学生,学生向学校交了上万元费用,结果捞了个受骗的结局。
     初到筠连县招生的门德,到筠连所属乡、镇,一提中职校,人家就说是骗人的。走村串户时,村民们干脆就叫他“人贩子”,或“招生串串”。听着这称呼,门德苦笑笑。2004年秋招,门德与学校招生办一位老师去资中宋家镇家访,途经双河镇,在一家路边店吃饭。听说是跑招生的,店主当场就骂开了:“人贩子”!“串串!”有趣的是,骂他们的店主被邀请到学校看了后,纠正了看法,第二天就将自己读初三的女儿送来了学校,与他女儿一起来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中专的还有4个初中生。想到这里,门德宽厚地笑笑:“职教招生是被个别学校和一些人给搞歪了,但你们不能一竿子打死一朝人。”
     在另一个村子,门德刚进村,还没有走近村民屋子,在院坝头被几个村民给堵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朝着这个从外地跑来骗他们的人发泄着心中的不满。人群中有人劝他:“算了,你这个老师快不要进屋了,这家人去年才被招生的给骗了,还没找到出气的呢!”门德轻轻地哦了一声。“不是所有招生的都会骗人的。”他看一眼那个劝他的村民,面对着大家,“你们可以不相信我,你们可以去学校实地看一看,看我说的有没有假?”“看一看?说得轻巧?拿根灯草!去你们内江看一看,几个小时路程,往返几十元车票,还要吃饭,要是当天回不来,还要住旅馆,你都给我们报销?”看门德不吭声,说这话的村民轻蔑地哼哼:“听你吹,尿罐都要飞!啥子希望学校哟,还是格老子把肚子喂饱了再说!”说完,丢下门德要走。
     “你先别走!”他叫住这个看来在村民中说话有些威信的中年汉子,“你是不是真要去我们学校看嘛?”
     “咋的?你当我不敢是不是?”中年汉子斜了门德一眼,“你敢给我报销费用,我就去。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学校到底有多歪!”
     “说话算数,我就给你报销一切费用。”门德说。
     “算球,你说话顶不了球用!”中年汉子并不相信门德。
     “我说话要是顶球用呢?”门德顶了上去。
     “那我就去。”那家伙朝门德瞪大了眼睛。
     “我是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办主任。”门德掏出了工作证,“给,这是我的证件。”
     并不真想去内江学校考察的中年汉子没有了退路。事已至此,只好大包大揽:“我倒是没有要读中专的娃儿了,我就为那些受了骗的村民去你们学校看看!”他看一眼几个村民,“免费去内江耍一趟,有啥子要不得哟。”
     后来,中年汉子与另外一个村民,跟着门德来了内江,参观未来职业学校的环境、教学楼和实验楼。之后,他们这样对门德说道:“我们不是不相信你们,而是被一些人招生串串,和那些就会坑、蒙、拐、骗找钱的人给骗了。这下对了,我们回去就对村子里头的人说,你们学校是正宗的,一点都不歪!”
     最艰难的是跑筠连县的大雪山村。这个村靠云南边境,不通汽车,从筠连的解放镇到大雪山村,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十多公里跑一趟已经够受,门德却连续跑了三趟。头一趟去,见了那个女孩和他的父亲,没有见到母亲。做工作后,同意送娃儿到未来学校读中专,并与门德约定,第二天去镇上坐车。结果没来。门德赶去村里,询问。从娘家回来的母亲对门杰说,娃儿没考上重点高中,没必要继续读书了。职业技术学校?学得到啥子?为证明自己说得没有错,做母亲的还举了周围的几个例子,某某,还有某某,读了你们职业学校,现在照样耍起,没有工作。门德插话:“不是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吧?”“职业技术学校都一样,都是混满了事。”门德摇摇头:“怕不一样吧?”“反正,我就不让她去读职业学校。”
     门德从这家出来,从邻居和本村的社员那里了解到,女孩的母亲不是她的亲生母亲,亲生母亲被人贩子给卖了。继母不愿意让可以外出打工挣钱的非亲生女儿读书,了解了这一层,两天后,门德又去了一趟大雪山村,是同另外一个老师去的。一进屋,门德便开门见山地对女孩的继母说:你女儿读书期间每月的生活费用,由我借给她,工作以后再还。门德强调:我保证她毕业后找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借给她的生活费用就不用还了。
     门德对这家人说了筠连县维新镇一户人家,两个大人,三个娃儿,两间土墙房子,四壁透风,用包谷杆遮挡风雨。家里五口人,一口煮饭的烂铁锅,一张睡觉的床,挂在床上的黢黑的蚊帐破旧得长满了洞眼;晚上睡觉,三个娃儿要去邻居家搭铺。2004年秋季招生,在学校答应解决娃儿的生活费后,这家人先把小女儿送到未来职业学校读文秘专业,第二年又把大女儿送到学校学电子技术,现在这两个读书的都在外地实习。而且,门德特意强调:随着这家人两个女儿到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读中专,那一年,镇上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初三学生。今年,他们又把大儿子送到了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说得有名有姓,而且就在离大雪村不远的维新镇,让人不给不信。再说了,大老远跑三趟,每趟都用脚板走十几里山路,容易么?继母被打动了,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了面前的招生办主任。
     2006年,门德跑遍了筠连县三十多个乡镇,共招生77个,创下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个人招生人数之最。末了,门德用四句话概括了招生的酸甜苦辣: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三章 各有各的招

6、“毛.主.席派我来的”
     在内江市天津街的一家服装店,我见到了毕业于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刘晓庆。刘晓庆于2000年秋入读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中专,一年后在原校升大专。学的是广告设计,却搞起了服装店。2003年3月,由于非典流行,刘晓庆提前从学校毕业,去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资阳分校教书教书。教书三年,共招了上百个学生,心思都用在招生上头了。
     说起跑乡村招生,刘晓庆用了“好耍”两个字。她说招生有点像搞传...销,游说加上用小恩小惠贿赂,只要瞄准了对象,即使你搞不定,也要叫别的人去搞定,总之,不能轻易放弃。那年,学校的一位同事,带着刘晓庆去资阳市祥福镇的一个村子里招生,花几十元买了包装讲究的糖果。对方一高兴,把种在自家地里的香瓜摘了几个回来,在桌子边上一磕,然后,递给你,一个劲地叫你吃。那天,吃得连晚饭都吃不下了。这次当然是搞定了。刘晓庆说。那几年好招生,只要是熟人介绍,多半都能搞定。我在希望学校读书时,就去招过生。学生招学生,你没听说过?有搞头啊。拿得到钱,还可以减免学费呀。那年头招一个新生到学校读书,能拿1000块钱,加上报销车旅费,相当于拿了1200块钱,还可以减免400元学费。我第一次招生,去的是老家资中,那个被招的学生跟我同在一个村,叫庞小平。庞的父亲在预制厂打预制板,他妈在家务农。2000年初秋,打谷子的时候去的。庞小平初中毕业考上资中重点高中,要交1200元选校费,一开始没有交,临近开学,庞小平和他的父母还是准备花三四千元买个重高。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先叫父母做对方父母的工作,然后再去再跟庞小平现身说法。我对庞小平和他的家人说了读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的三点好处:一是学校好;二是老师好;三、关键的是,读两年书后,就有份工作。当然,大多是服务行业。刘晓庆诡谲地朝我一笑,这一点我没有跟庞小平和他的家人说。庞小平和他的父母被刘晓庆说的三点,特别是读两年书后有份工作的承诺给打动了。其实呀,刘晓庆又说,学校只让学生读一年书就以实习的名义推出去了。找什么麻烦,反正双方愿意。校方以参加了实习好安排工作,学生和家长方呢,觉得也是。当然,多交的学费是不会退的。
     末了,刘晓庆跟我讲起希望职业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去甘、阿、凉招生的故事。副校长那年在阿坝州,到一农户家,家里很穷,满屋子没有一样像样的家俱,紧挨墙壁的灶台上搁着的煮饭的锅缺了口子;地上的条凳脏得可以刮出一层油泥,屁股坐上去明显听得见吱嘎吱嘎的声响;床上的被子怕有好几年没清洗过了,凛冽的高原风从房屋破墙缝隙中肆无忌惮地进出,将冷似铁的被衾的霉味毫无保留地送进呼吸道内。唯一值钱的是拴在门外树桩上的那头耕牛。面对如此贫穷的家庭,副校长不知道怎么开口谈招生的事。他用眼睛环顾四周,蓦地,贴在正面墙壁上的一幅画像吸引出了他的目光:那是(河蟹)主席的像。一幅戴八角帽在延安窑洞的像。看见这幅像,副校长的脑袋灵光一闪,于是脱口说道:“是毛.主.席派我来看你的。”
     听了这话,老爷子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副校长赶紧把老爷子从地上扶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从地上爬起来的老爷子牵了家中唯一值钱的耕牛去了集市,快到中午时分,老爷子回来了,抖抖索索地数出交学费的钱,然后将数出的钱,连同儿子一起送到毛.主.席派来的副校长手头。
     就在“毛.主.席派我来”的副校长在阿坝州的一户农家招收了一贫困学生这年,跑甘孜州招生的内江工业学校的两位招生老师,却没有招到一个学生。

7、一天招了6个学生的在读生
     刘少才,内江希望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现在内江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当老师。就读希望职业学校期间,刘少才在一天之内创下招进6个学生的奇迹,从而在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招生的历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
     “6个被招的学生中,第一个是我读小学时的同学,叫陈卫红。”喜欢思考现实和关注当下社会的刘少才,对我要写的职业教育题材很是支持,彼此介绍后,开始对我述说起一天之内招6个学生的详细经过。为了招陈卫红,从7月3日到10日,我在一周内连续跑了三趟隆昌龙市镇。陈卫红的父亲是石匠,在当地有一定的威信。陈卫红的父亲每天晚上要六七点钟才从打石头的工地回到家里。头次去,没有见到陈卫红的父亲。第二次去,虽然见了面,可石匠父亲没有说几句话,只是向我打听学校共有多少学生,平常都学些什么技术,毕业后都找了些什么工作,但没有明确表态。第三次去是在一天中午。坐了一会儿,到吃饭时间了。陈卫红的父亲不让我走,叫他娃儿去外面买回来几瓶啤酒,我们边喝啤酒边说送他娃儿去希望学校读书的事。酒足饭饱后,陈卫红的事便搞定了。招陈卫红,带出其他五个学生,这算意外惊喜吧?刘少才看我一眼。摆谈中间,石匠父亲对我说:“你这个娃儿,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假打。”然后话题一转,又说:“村子里还有几个娃儿,也是初三学生,我可以陪你去找找他们。”吃完中饭,陈卫红的父亲陪着我跑了同他最熟悉的两家。在家坐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出来了,两家父母很快就答应下来,说第二天就跟刘少才去学校看。工作比较难做的是那家与石匠儿子同姓的亲戚家,是由陈卫红陪着去的。叫陈仁利,在县城考上了普高,想上重点隆昌七中,但志愿没有填好,只能上一中、二中。
     我同陈仁利母亲坐那儿摆龙门阵。讲到挨隆昌普庆寺小学附近的一洪姓太婆,每天拿了米到小学食堂蒸饭。母亲便叫陈仁利去把太婆给叫到家来,见面后,果然认识。
     刘少才同陈仁利母亲谈话时,呆在一旁的陈仁利的父亲爱搭不理的,这场面叫刘少才心头发毛,担心事情办不成。后来才知道,这个家由陈仁利的父亲说了算,凡事只要他点头就成,并不需要发话的。陈仁利呢,一个人呆在里屋看电视。刘少才朝里面叫了两次,她都没有出来。刘少才只好跑进去陪她看电视,边看边跟她谈读高中与读初中的主要区别。摆谈中,刘少才说自己读初中读的是隆昌六中,考高中上了重点七中,但没有去。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自己的成绩不是很好,考名牌大学希望不大;其次是家里没有盘读大学的钱。两相权衡,选择了职业学校,选学了当时的热门计算机专业。刘少才说,中专也好,大学也好,关键看你和家人有没有这个实力,读了出来能不能找份比较满意的工作。陈仁利显然被刘少才的话说动了,眼睛离开了电视屏幕,开始同刘少才说起话来。
     屋外,传来陈仁利父母的声音:“你到底想不想去读职业技术学校嘛?”
     陈仁利把脸朝向屋外,大声说道:“明天去学校看一下嘛。”
     刘少才起身出来,陈仁利父母问他:“带不带钱?”
     刘少才说不用带钱,带几件换洗衣服。说完,又补充道:还是带上钱吧,看得上就报。看不上呢,钱还在你荷包头嘛。
     2000年7月10日。隆昌普照寺。古宇湖边。新一天的太阳从湖面上升起,撒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湖边树丛里,鸟儿在婉转地啼唱着晨歌;偶尔有一只水鸟从湖面低低地掠过,激起一片水花。踏踩着草丛中的露水,刘少才早早地赶到湖边,他要在这儿等那几个去看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渐渐地,人到齐了,却比约定的人数多出一个来女生!真让人喜出望外。刘少才在前面引路,浩浩荡荡一行人跟在后面,从龙市镇乘车赶往内江。
车到内江,在希望职业学校门口小卖部,刘少才用公用电话给班主任通了话。一行人刚走到校门口,班主任便远远地迎了出来。然后带着大家在学校到处看,微机室、电子实验中心。看的过程中,一个家长对即将入读的几个学生说了一句话:“这地方离城远,干扰少,环境安静,是个读书的地方。要攒劲读书哟。”
     参观完学校,在场的6个学生当场就交了报名费,另外两个没有带钱的,第二天也赶来把钱交了。
     2000年7月10日,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刘少才,以一个在校生身份,创下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招生的历史纪录,为日后留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少才毕业安置工作那年,留校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学习成绩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一个就是在招生中业绩突出的唯一的学生党员刘少才。

8、合理利用资源
     那是个寒冷的冬日下午,我前往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大门口,约见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主任丁常正。远远地,我们一眼就辨认出了对方。在附近一家茶楼坐下后,要了两杯茶,便进入了采访正题。
     我去县里招生,基本上没有费太大的劲。简单说,就是我在学校呆的时间长,在教育这块地盘上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当然,最主要的关系是当年从财贸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如今在县一级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去县、乡镇学校招生之前,先把原来在内江财贸学校读过书,现在又在任职(主要是县级主要领导)的“学生”过滤一遍,到了该地,请出来吃顿饭,公务在身请不出来的,就请他们给写张便条,然后拿了县大爷的手谕去找学校领导。便条一般都写着这样的内容:“……请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予以支持。云云。”一般情况下都管用。你说谁敢得罪县大老爷呀。
     有了这条子,可以减少来自校方的阻拦,对方也不敢收钱。当然,付给班主任的生源费是不会少的。
     多数情况下,招生是在饭桌上谈成的。比如,隆昌有40所学校,经过筛选,留下20至30所,然后依次找到这些学校的校长,包括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毕业班班主任十几个人,请到当地好的酒店或餐馆。酒过三巡后,双方留下电话号码,事后再单独联系。联系中间谈操作步骤,具体费用。
     饭桌上不说生源费,只传达(多数情况下是假传)某某领导说过的话:在全县乡镇学校的校长中,某某校长是少数几个最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校领导。之后,话题一转:希望校长能支持我们学校10个左右学生,10个,行吗?
     喝酒正在兴头上,又听了某县领导表扬的好话,某校长当即大包大揽地:行!没问题,就10个。末了,还补上一句:生源费我们就不要了,我们没做工作嘛。说话中间,特意用眼睛瞟了一下在座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校长不要生源费,副校长当然只好缄口,教导主任自然也就不开腔了。这样,生源费就只给直接提供初三毕业生的班主任了。
     一所学校来10个学生,一个县20至30所学校,就可以来200—300人,内江三县两区学校,总计可达到1000—1500人。
     生源费标准嘛(职业学校招生付生源费早已成为教育系统公开的秘密,或者叫“潜规则”,不付生源费不可能招到学生),根据每年市场行情,参照各校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办学条件好知名度高一些的学校生源费相对付得少一些。合并前的内江工业学校1998年生源费标准为150元,1999年250元;合并后的内江经济技术学校2000年标准为250元,2001年、2002年为300元;三校合并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2004年标准为400元,2005年600元;2006年500元。从2001年至2005年,每年涨100元左右。
     私立学校付给的生源费,通常都比公立学校高出一半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高出100%至200%。
     生源费的收取,最先是由乡镇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向招生校方提出来的,名为“生源组织费”,标准在200—1000元间。刚开始,这笔费用只是县教委和学校的校长两方分成,县教委得大头,校长得小头。后来班主任知道了,才将班主任划了进来。比例就是曹钢老师说的,即教委占1/3,学校占2/3,校领导与老师的利润在这个2/3内分。交了生源费后,校长开始在有关场合给毕业班主任发话:这是正规学校,你们要接待。
     手上捏着上了招生名单教委下发的文件(上列有招生学校名单),我们这些“榜上有名的学校”的招生人员就不用偷偷摸摸了。见到班主任后,就把文件递上去:你看我们这个学校,上了指定招生名单。校长又同意了。你看……
     这种情况下,通过毕业班班主任,通常都可以招到学生。你学校如果没有上招生名单,你去招生就名不正言不顺,就没有人敢接待。
     要上县教委下发的招生文件名单,是要交钱的,标准一般在500—800元。你交钱多,你学校的名次就靠前。后来改成刊登学校简介,收取费用也相应上涨。交费分两块,一是生源费,在本县范围内录取一个学生,交给县教育局生源费50—100元;二是宣传资料(字数规定在1000字以内)印刷费,登一所学校交500元左右,外地区1000元左右。也有愿意多出一倍钱的,要求将自己的学校排在第一。上学校名单也好,刊登学校宣传资料也罢,收取费用的当地教委(费用收取先由县教委开始,后来,市教委也跟着效仿)是不出示发票、收据的。市教委收取宣传资料费标准比县教委高出一至四倍:一个学校收1000—2000元。为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宣传资料的印制一般都采用最节工省料的方式。
     在内江范围内,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没有给县教委这笔钱。除了市、县一级有领导是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原内江财贸学校)毕业这个因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江市教育局该付给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费用,比如建设费、设施添置费等,市教委没有给,也没有钱给。基于这一点,学校找市教委,要求将其列入下县招生计划名单。在各区、县教育局,尤其是隆昌县,原县委书记、县长都是从内江财贸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县教育局长对外声称:我肯定要保护我们县的利益,但拿有“关系”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却没有办法,只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003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老师曹钢,跑内江威远县两河镇初中招生,没有招到一个学生。这一年,跑资阳所属的乐至县乡镇中学招生的丁正,因抬出了毕业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原内江财贸学校)、现担任乐至县委书记、县长的某某,从而“阴转多云”,结果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了50名学生!
     回忆起那次乐至之行,丁常正说:当时我们面临的背景很复杂,2002年,成都有一所办学条件极差的“三无学校”(无师资,无校舍、无教材)来乐至招生。这所私立学校开出的生源费比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给付的高一倍,送一个学生付给600元。在优厚的生源费利诱下,有班主任私下向该“三无学校”推荐了学生。事后,受了骗的学生向当地教育局举报,推荐老师由此受到警告处分。所以,我去乐至时,当地出于对曾经有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对他们采取的坑、蒙、拐、骗行为的愤恨,以及老师遭受处分引发的心有余悸,产生出对外来招生人员的习惯性怀疑和反感,一度让双方在招生问题上面临僵局。为缓和气氛,丁常正列举出乐至一些乡镇中学的好多老师,都是从内江师专毕业分来乐至教中学的,还有现在担任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的县领导,还是内江财贸学校毕业的学生呢。……气氛融洽后,对方从中分辩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与成都那所“三无学校”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国家级重点中专到底不同哇。受品牌和情感的双重影响,一时间,他们放弃了本校初中生毕业后输送的主要方向(成都附近学校),给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送去了50个学生。
     面对招生市场的不规范竞争,这应该算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吧?丁常正说。

9、靠弟弟读书的招生老师
     “是下苦力的弟弟打工挣钱资助我读书,我才从农村走了出来。”内江希望职业技术学校招办副主任李如毅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我家在四川省荣县东家镇,东家镇位于荣县边缘,赶个场什么的,要走十多里山路。我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娃儿读书有多不容易。我招的学生,80%都是跑田坎跑来的,就是说,大多数学生都是走村串户跑来的。每次去农村招生,看到那些贫困乡村和贫穷的家庭,我都会想起自己在荣县农村的家。每当这些贫穷娃儿的父母拿不出钱交学费时,我会从自己仅有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给他们垫上。几年下来,我给这些娃儿垫付的学费,加上生活费有好几千元了。这些钱少数学生毕业后有了工作还了,多数的没有还,我也没有打算让他们还,就当是我赞助给他们了,就像当初弟弟赞助我读书一样。说良心话,我招这些贫穷学生不是要诓他们来学校,我是想让他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太贫穷的现实。”
     2006年夏天,李如毅跑资中乡镇农村招生。这一年的夏天是内江50年来最热的夏天。在资中县杨柳乡的一个村里,吕如一走进一个叫王艳梅的学生家里。从杨柳乡完小(小学戴帽初中)毕业的王艳梅,父亲于七年前去世,家里现有四口人(母亲、王艳梅、读初一的弟弟和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80岁的爷爷),全凭在银山镇丝厂打工的母亲每月挣的400元钱度日。由于家里太穷,王艳梅的母亲不让她继续读书了,非要王艳梅外出打工挣钱。在丝厂打工的母亲一点不回避家里的穷,她说家里三至四个月才吃得上一回肉,而且是肥肉。
     “打工挣钱是要的,但没有文化也挣不了多少钱。再说,挣钱也不长久。”李如毅对王艳梅母亲说。王艳梅母亲白了他一眼,这一眼叫李如毅猛然意识到,对这样的家庭说这种空洞的话是多么的不中用。得来点实际的,于是他对她说了:“这样吧,王艳梅的学费由学校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我解决。第二,王艳梅学习毕业后,包吃包住,我保证她每月不下于1000元的工资待遇。第三,工作以后,如果所干的工作不满意,还可以找我,由我们学校出面同厂方联系调换。”末了,李如毅说:“干脆,你带着王艳梅去我们学校看一看,你要是觉得学校行,再叫王艳梅读,不行就算了。”
     李如毅接了王艳梅一家三口(母亲,弟弟和王艳梅)到学校去。从杨柳乡赶车,到内江市中区庆民乡,在乡镇的一家馆子,李如毅请王艳梅一家吃饭。饭桌上,李老师为他们一家叫了鸡肉、猪肉、鱼内,花了一百多元,让一家子吃了一
顿在过年都难得吃上一回的伙食。
     吃完饭,李老师去跟馆子老板结帐,王艳梅的弟弟用手背手揩了一下沾在嘴角边的油,对身旁的姐姐说道:“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这么好的伙食?”
     王艳梅横弟弟一眼,“就你一个人馋!”
     一家三口跟着李老师进了希望职业技术学校大门。依次看了教学楼、实验楼后,王艳梅的母亲含着眼泪对李老师说:“你没有骗我。”
     报名时,没有骗人的李如毅先替王艳梅预交了200元学费。
     鉴于王艳梅经济特别困难,学校同意王艳梅三年的学费可以分批交。
     看王艳梅没有衣服穿,李如毅找了几件爱人的旧衣服送给她。
     2006年6月,也是资中杨柳乡,李如毅走进一个叫涂巧的学生家里。家,就两间土墙房子。一道土墙用砖砌了,上面铺一块板,就是睡觉的床。没有饭桌,没有凳子,唯一的一张条凳脏得根本没法子坐。由于穷,涂巧的母亲坚决不同意初中毕业的三女儿涂巧读书。
     李如毅避开她母亲,直截了当地问涂巧:“你想不想读书?”
     涂巧眼巴巴地看着李老师:“我初中没有用功。但我非常想读书。特别想学门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就会容易些。”
     听了涂巧的话,李如毅有了底。他进而说服涂巧的母亲:“你穷,你女儿还穷。你的两个初中没有毕业外出打工的女儿(大女和二女),不是也找不到多少钱吗?每个月拿三四百块钱,连自己都难以养活,更谈不上寄回家了。”针对这个家庭的现状,李如毅总结说:“母亲穷,娃儿穷,娃儿的下一辈继续穷。”然而这“代代穷下去”的话并没有动摇涂巧母亲不让涂巧读书的决心。李如毅进而说道:“我先给你们涂巧交300元学费吧!”学费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涂巧的母亲似乎并不高兴,她说我一时半会也没有钱还你哪。李如毅说不用急,慢慢还,实在没有,等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再说。
     当天,在李老师带领下,涂巧母亲带着涂巧到学校报了名。
     涂巧因此避免了沿袭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却挣不到钱的两个姐姐的老路。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四章 别出心裁的招生宣传

10、昙花一现的“让新生本人受益”
     内江一职中,紧邻内江市东兴区委、区政府办公楼,是内江市所属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工作中,一职中多年来推行的是“全民皆兵”政策,即每个教职员工都有目标任务,教师完不成任务,罚!学生招来了新生,奖!虽赏罚分明,招生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随着被罚老师的增多,一部分老师本着“不被罚”或“少被罚”原则,于2006年联手推出生源组织费直接“让新生本人受益”的招生方法,即新生报名当天便可领取400至800元(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定,领取上交的一个学期学费)费用。
     “让新生本人受益”的思路源于“零收费”的倡导者内江电大。内江电大依托国家电大、省电大办学发证权限,协调省电大和地方办学力量联合办学,开设电大系列职业中专班,有计算机、保安、酒店管理等技术专业,发给电大中专文凭。2006年,内江电大在职专科函授班提出招生新理念,实行零收费(指学费)入学。所谓“零收费”是指入校暂不收学费,学费由学校与学员工作单位“操作”处理。按说,这一操作方法对学员极具诱惑力,遗憾的是,2006年的内江电大“在职专科函授班”却未能如愿以偿。那么,效仿电大推行“让新生本人受益”的内江一职中呢?
     一职中于2006年在内江职业招生中,率先推出所谓“让新生本人受益”(也叫“零收费”)的招生方法在内江教育界,尤其在内江职业学校内部引起一片哗然。惊讶者有之,旁观者有之,怀疑者也有之,多数意见则大致相同:一职中率先推行“让新生本人受益”无非是想通过这种做法吸引更多的生源。当然,也有干脆说一职中别有企图的,有人直接质疑一职中其操作手法明显违背了招生的“游戏规则”,搅乱了职业招生秩序。
     前些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只设了学费一个名目,而且规定予以免除。后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却另设一个“杂费”名目,细则规定学费可免但杂费不可免。此口子一开,越来越多的收费项目被纳入了“杂费”,教育乱收费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4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与全国教育总支出的差额,总计高达14200亿。这14200亿不都是杂费,但肯定相当部分是杂费。这14200亿的杂费中,职业技术学校所收的杂费占了多大比例,我没有查到有关统计数据不便发言,但肯定是个不小的数额。要知道,这笔不小的数额绝大多数都是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在土里刨食喂养孩子的乡村农民给支付的!
     类似情况不止一职中一家。升格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仍在兼招中专生的老师唐林,回忆有一年去在内江田家镇搞招生宣传的情景。那天,每到一所学校,学校老师都要冲着他们来上一句:你们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疯了?已经是有十多批教师来过了,你们还来?说着,就有学生模仿着他们的腔调,维妙维肖地说道:我们学校是内江职业学校的品牌。学校培养过地市、县一级领导。每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以上。选择我们学校就是选择品牌,就是选择高就业率。
     当人们围绕一职中推出的“让新生本人受益”的议论还未完全消退时,仅仅推行了一个学期的“让新生本人受益”的一职中却嘎然中止了。第二学期开始,一职中招生依然外侄跟舅舅打灯笼——照(舅)旧:照收学费不误。主要原因推行“让新生本人受益”后,七职中仅招收到400个左右学生,比没有实行前的2004年春、秋招生还少了一半人数!一职中仁老师说,主要是学生、家长对前些年去乡镇学校游说像成群的黄蜂一样的招生队伍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这些招生的,从城里跑到乡下来,跟跑江湖卖狗皮膏药似的,变着法子让我们乡下人钻圈圈!现在又实行啥子“让新生本人受益”了,说得比唱得好听,还不是在跟我们编圈圈!
     正是这种在招生过程中发生的交叉现象(学校与学校交叉,学校内部之间交叉,彼此抢生源的现象)给乡镇学校、学生和家长造成的混乱,导致对招生宣传怀疑到反感到强烈抵触。这种情形下,再好的招生办法也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对于学校仅仅实行了一个学期的“让新生本人受益”就息旗偃鼓的作法,该校仁老师指出: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是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的,可现在大多数学校偏偏就把盈利放在了第一位,把执教老师当成了招生工具——学校针对招生专门作了奖励性规定,实行等级评比,分别发给一等奖奖金500元,二等奖奖金300元和三等奖奖金200元。与此相对应的是处罚,校方不止一次地在有关会议上强调:你招不来学生,你就没有这个岗。受这种气候影响,学校老师成天想的是如何招收学生,不,是如何花言巧语地把学生诓来、骗来!一句话,把学生当成了追逐的猎物。日子长了,再笨的猎物也学会防范了吧?所以我说,招生要宣传,但一定不要过了头,过头了,就难以收场了。这些年的招生,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家长们采用的都是轮番战、疲劳战,弄得来学生反感,招收学校疲惫,两败俱伤啊。

11、环环紧扣的招生宣传
     1998年,面对招生市场“暗流”(内江允许跨地区招生——跨地区招生意味着招生的路子放宽了;政策允许私立学校独立招生——私立学校加入招生行列意味着竞争开始趋于激烈)涌动的现状,内江工业学校(即现在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中专校之一)率先在内江市的中等专业学校成立起招生办公室。招办成立之初,只有陈建新一人,既是招生办主任又担任专业招生人员。
     客观上讲,与私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的师资、设备优势、办学条件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就是教学经费(说是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其是只拨给人头经费,其他运行成本,包括教师福利、奖金都不在内),私立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大多属聘用制),设备简陋,没有教育经费,全靠自己找米下锅。正因为全靠找米下锅,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看重招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招生工作中击败对手,私立学校的杀.手锏就是给出比公立学校多一倍甚至两三倍的生源费。可以说,没有经费的私立学校在招生工作中比公立学校更敢于违反常规,更敢于缠住目标不放,甚至更敢于“假传圣旨”:希望职业技术学校那个假冒“毛.主.席派我来的”的副校长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面对强劲对手,公立学校也不甘失弱,在教学方面有着几十年积累的公立学校的教师,在招生工作中,其手法自然也是招数频出,花样翻新的。
     为了在招生工作中打败对手,尤其是打败比自己学校多出一倍以上生源费的私立学校,内江工业学校第一任招办主任陈建新在招生宣传上铆足了劲,精心制作彩页招生简章同时,花力气制作了VCD专题片、宣传展板。陈建新一人担任编剧、拍摄和主要演员——向所招生的乡镇学校师生们倾情演绎自己学校的实力。别开生面的VCD专题片成为内江教育招生工作中最早的宣传形式。在学生中考期间,组织部分老师、学生带上专题片,连同纸质宣传资料、宣传展板前往县城考点,大张旗鼓地进行招生宣传。集资料宣传与视听宣传于一体的专题片,在学生中考期间的各县城考点反复播放,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的眼球。
     由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操作、演示的计算机旁,围满了为数不少的学生。电脑显示屏上,学生在用标鼠向同学们演示学校所开设的有关专业:市场营销啦,机械制造啦,模具设计制造,等等。熟练的演示,无所不能的计算机,让来县城考点参加考试的同学看的眼花缭乱。激动亢奋之余,有学生问用标鼠标演示的学生:我们学了电子技术后,也能像你们这样操作计算机吗?能。肯定能。而且比我们还做得好。真的?那我们到时就报考计算机专业,不,是电子技术专业。欢迎你们!我们在学校等着你们!
     另一宣传点。一名老师在负责向所有或围观或咨询的学生赠送精美的礼物:一张制作精美的64(河蟹)色贺年卡。还有礼品?啥子礼物?每个人都有吗?都有。喏,贺年卡。先拿到礼物的学生挤出来,朝询问的同学扬了扬手中的贺年卡。这是工业学校招生办的又一小创意:向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赠送一张制作精美的64(河蟹)色贺年片,正面为彩印的教学主楼外景,下方是当年日历;背面是学校概况、招生专业等。随着考点学生陆陆续续散去,招生宣传的阵地也开始转移:夜幕降临后,陈建新们带着VCD专题片,以及贺年卡深入学生住宿的旅店,继续为当天考完了试的学生播放专题片,赠送贺年卡,宣传学校概况及招生专业,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与现场播放VCD专题片配套进行的是去乡镇广播站联系,达成付几百元钱播放为期一个月专题片的协议。占领乡镇宣传阵地,也不放弃扩大学校在市里招生工作的宣传。下乡镇宣传的同时,去市广播电视报刊登一则几百字的宣传广告。
     第一阶段中考刚结束,学校招生办抓住第二阶段学生填写志愿的时机,组织招生人员于星期日早早占领了市中区繁华地段。紧张忙碌一阵之后,展板在显眼处竖起来;资料、精美小礼品摆上了课桌;VCD专题片通过电脑显示屏向在场者现场演示。组织有序的系列宣传媒体,似礼炮轰然齐鸣,如焰火精彩鸣放,让观者目不暇接,好不热闹新鲜。
     从初中毕业考试6月起,至县城中考7月,到学生来校报到填写志愿的8月份,近三个月时间内,内江工业学校所采取的密集型的招生宣传,以一环扣一环的凌厉的宣传攻势,在内江的职业教育招生宣传中独放异彩,创下了内江工业技术学校成立以来招收学生最多的纪录:当年内江工业学校招收普通中专410人,(河蟹)0余人。内地招生成绩蜚然的同时,去外地招生的学校老师也捷报频传:前往川西雅安、西昌、眉山(刚从乐山分出)、攀枝花等地共招收学生82名,第一次走出了异地招生总是尴尬的困境。
     2000年,内江工业学校与内江财贸学校两校合并,正式组建国家级重点中专“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原内江市市长亲临学校授牌“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细心人士或许会发现,两校合并组建后的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着意强调了“经济”两个字。学校正式成立招生就业办,丁正任招生就业办主任,负责招生全面工作;副主任陈建新(四个副主任之一)负责招生宣传、录取工作。
     内江经济技术学校招生就业办成立后,将原内江财贸学校、内江工业学校两校招生人员于1999年(时为中专招生最低迷期)在每个县的招生人数作了个统计(其中,两校在学校最有关系的隆昌县招了40人,是招生人数最少的一年),根据统计人数给学校招生人员划定指标:专职招生人员每人负责招50人,兼职招生人员(包括校领导)3-5人。这一年开始,所有学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即招生不再统在国家包分配计划内。毕业不包分配了,招生自然也就更难了。面对更难的招生现状,新组建的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班子绞尽脑汁,为招收到足够的生源,给招生就业办下达了硬性指标:招生人员岗位津贴与招生人数挂钩;招生完不成任务的,扣罚当月奖金;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重奖。等等。虽有硬性指标,招生人员也竭尽了全力,但这一年的招生却并不理想,两校合并后的“内江经济技术”只招到400名左右学生,较1998年原内江工业学校招生人数减少近1/5。生源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实行自主招生不包分配,再有是受亚州金融风波影响,用工单位,尤其是沿海城市的外资企业受金融风波冲击尤其严重,招工人数急剧减少所致。
     2001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正式升级为国家重点中专。鉴于上一年招生人数的下降,升级后的学校给招生就业办增加了一定金额的招生宣传费,用于制作宣传广告、VCD等。其次是增加了生源费,由1998年的250元提高到300元。学校招生就业办针对1998年VCD光盘在招生宣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按照招生老师人头(每个老师发10张)制作了大量的招生宣传光盘,陈建新个人就自费刻制了七八十张。彩印招生简章也扩大到占报纸两个版面大小。
     这一年6月中旬的一天,隆昌县招生办隔壁商店,店门打开后,店老板将一块1.2米×0.6米的宣传展板挂出店外。下午,商店关门,又见老板将展板收回店里。有好事者询问此事。老板告知:是内江搞招生的陈建新老师付了费叫挂的。陈建新同商店老板达成协议:付100元钱,老板每天早晚负责挂、收展板,持续到招生结束。
     隆昌县城老汽车站候车室。细心的人们发现,候车室四个报架中的一个报架栏内,张贴着与发行报纸全然不同的内容: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的招生宣传。整整占了报纸四个版面篇幅!这也是陈建新的“杰作”:每月付给车站50元,摆放4个月;至当年招生结束。对农民乘车消费(农民旅客多选择票价较高速路便宜近一半走老路的公共汽车)作过调查的陈建新,选择老汽车站候车室的报架张贴招生宣传,同让商店老板往外悬挂宣传展板目的相同: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乡镇学校和乡村农民知道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就是原来的内江财贸学校。
     与品种繁多的招生宣传相呼应的是满天飞扬的数量可观的录取通知书。其中,2001年就向当地邮局订购了近万枚寄发录取通知书价值0.8元的邮票,为回报学校,邮局按一枚邮票一个信封免费为学校制作了近万个信封(信封上印有教学主楼)。一年寄出的录取通知书(凡留下通讯地址的就给寄)达五六千份。据统计,学生当中收到通知书最多的有20多份(包括私立学校)。在众多的收到通知书人当中,原工业学校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也收到了。

12、为招生搞起夏令营
     2002年7月,学校中考结束,当内江一些职业学校效仿上一年的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将宣传的主要力量放在刻录VCD光盘、制作宣传展板时,在招生宣传方面总是抢先一步的陈建新又开始玩起了新招:搞起了“新生夏令营”。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夏令营的词条这样写道: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早期的夏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点的夏令营。……诚然,陈建新搞的夏令营与早期的夏令营在实质上已相去甚远。说白了,陈建新搞夏令营是为了稳定生源,扩大生源。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招生市场,实力之外,谁能出新出奇,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击败对手,获取胜利。
     7月,各校学生中考刚刚结束,内江经济技术学校为抢占招生先机,招生就业办围绕招生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副主任陈建新在会上提出:组织中考结束的中专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我们是内江第一家搞招生夏令营活动的。”陈建新看大家一眼,“要搞就要搞得热热闹闹,搞出个性来。搞得其他学校再搞也搞不出我们的气氛和声势了!”他说我们要专门为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设计、印制一套体恤衫。体恤衫正面印“国家级重点中专”图案;背面印“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字样,下面是这样一行小字:高新技术人才摇篮。然后,他把眼光看了主任丁常正:“凡报名参加的学生人手一件,免费赠送。对是免费赠送!”他看着大家:“我的意思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多招收几个学生,就什么都有了。大家说呢?”
     招生就业办的老师们相互看看,彼此轻声嘀咕两句,然后,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着丁正:“丁主任,可以。我们看陈老师的创意可行。”
     几天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大门口,扯起一条耀眼的耀眼的充气彩门——
     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夏令营欢迎你!
     十二人的军乐队在彩门下拉开了架式。军乐队旁边,摆放着几张迎接学生报名参加夏令营的课桌,课桌上搁放着相当数量的专门为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设计、印制的免费体恤衫,总计600件。
     渐渐,就有了报名参加的学生。一传十,十传百,报名参加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的学生很快多了起来。
     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在得到免费特制的体恤衫后有了几分得意。有学生当场便将体恤衫穿上了身。
     不止是体恤衫免费赠送,夏令营期间吃饭、游玩的一切费用都由校方出。校方如此慷慨之余,招生老师劝说报名参加的学生:你最好交一点费用,多少不论。在劝说下,参加的学生都交了钱(每人100元),也有交1000元(一个学期的学、杂费)的,极个别学生一次性交了2000元(两个学期的学、杂费)。负责收取费用的招生教师对交费的学生再三承诺:如果没有被学校录取,这笔费用是一定退还的。
     收取费用后,夏令营的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项内容参观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和实验室。然后对学生进行学校开设课程的专业教育。参加的学生临时编了班,招生老师担任临时班主任,对所学专业进行讲解。第二项内容带学生前往参观时下风光无限(三年以后息旗偃鼓的壳公司)的方向光电科技园。
     早晨九时,租来的满载着学生的十余辆大客车——车身上张贴着:“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夏令营”字样——在一辆小车(车里坐着学校招生就业办老师)的带领下,从里面缓缓驶出;等候在校门两边请来助兴的军乐队,随着乐队指挥手上小棍给出的信号,鼓手与号手一齐发力,瞬间,鼓点声如骤然降下的豆大雨滴;铜号、单簧管齐奏,似鹤叫长空,声闻遐尔。鼓乐齐鸣声中,车队经过临时搭建的冲气彩门,向着方向光电科技园区一路驶去。
     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在本地游玩和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游园啦,有奖活动啦。夜晚,学校带领学生们参观占地面积堪称西南第一的大洲广场。广场中心看喷泉,读内江籍作家、巴蜀怪才魏明伦撰写的《大洲赋》;沱江边上观夜景,看不舍昼夜的江水东流。……
     短短七天的夏令营看着就结束了。结束的头天晚上,学校专门为他们联系了专场电影,是在学校的操场坝放映的。
     这一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为招生在内江率先搞起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空前成功。夏令营开始,报到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人数就达600余人。八月中旬,来学校报到的学生又增加400来人——这400来人,都是参加夏令营的学生给带来的——学生报到人学录突破1000人大关,创下学校历年学生报到人数之最。招生总结会晚宴上,招生人员相互调侃,有老师说陈建新:你今年搞得不错,“骗”了好多学生来!
     “内江经济技术学校招生首次突破1000人。现还有部分招生计划,欢迎学生前来就读。”并不满足于1000人的学生报到入学率,学校招生就业办花了近千元,去内江广播电视报报眼处登了这样一条广告。
     也是这一年,陈建新同学校于老师合作,出资12600元钱,买来一辆二手面包车,专门用于跑招生。从4月中旬开始,到8月份招生结束,陈、于二人驾车跑内江、资阳两地市的乡镇学校招生,4个月内,行程近10000公里。
     第二年,内江的轻化工技校、内江七职中、希望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纷纷效仿内江经济技术学校,搞起了“新生夏令营”。
     2003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与内江农业学校、内江水电技术学校三校合并,
     组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设计随之有了变化,“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字样成环形排列,下面是三张起航的船帆图案,象征着腾飞;红、蓝、黄三色,标志着三校合并。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下篇 方兴未艾的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摘录

第五章 教育产业化

13、仿效校名与“讲课就这么回事”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内江职业教育的品牌,面对着日渐产业化的教育,品牌学校 “品牌”不起来了,照样一边投身市场与其他学校抢夺生源,一边参与本校教师之间的抢夺。三校组建后的2004年,该校老师鲁伟班上的一个学生,对鲁伟说可以联系一个学生来职业技术学院读书,让鲁老师把生源费给他。事情办好后,鲁伟信守承诺,把500元生源费给了这个学生。几天后,学校的一个老师找到鲁伟,那老师对鲁伟说,哥们,你这件事做得不醒豁,你招的那个在二中读书的成绩差的学生,他是我老婆弟弟的老婆的朋友的娃儿。人家早就给我说了要来我们学校读书,我一时没搞赢,叫你哥子抢了先。抢先了也就算了,但这笔钱你得还给这个学生家长。鲁伟跟他说钱已经给了班上的一个学生。对方说什么也不信。
     翌年,鲁伟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去宜宾招了一个学生,这个头儿为了巴结院领导(院领导一年的任务6-8个,中层干部3-5个,一般老师70个——两个中专生算一个名额)把名额让给了院领导。让了就让了吧,鲁伟也没办法,可对方还问鲁伟钱呢?鲁伟想说那500的块钱不是你拿去了吗?还问我要钱!
专好巴结领导的中干,被人称为二大爷。比二大爷更霸道的当然是专管“截流”的大老爷了。该校老师唐林对此发表高见:假设把“生源”看成河流,那么,招生广告、宣传资料、VCD光盘、招生夏令营、以及各种为招生设的宴请,就是能够影响河流流速的原动力的“风雨雷电”,原动力充足之后,生源之河就源源不断奔泻而至……河流的下方,设计、制作了原动力的人们在巴巴地等候着“资源河流”的到来。可左等右等就是不来。原来在“资源河流”的上方,早已有了“截流”的人——那守候在家中,仅需一部电话就能将招生搞定的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院领导,轻轻巧巧地就将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生源“截”到自己手上!以一个学生生源费500元计,50个学生就是25000元。这是利润分配的不公,是权力无处不在的具体体现。
     “我们已经见惯不惊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曹钢说,“将争夺生源说成是职招工作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点不过分。从每年3月开始,到入学前8月底结束,这场争夺战要持续半年之久。抢生源,尤其是抢中专生源的现象在中职学校中简直司空见惯。学校内部抢,本校与外校抢,争抢之风简直就成了招生中的一大奇观。唯一抢不了的是高职生,因为高职生要经过考试录取,属全省统一划线,填的又是指定学校。”说起招生工作中发生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校内之间的看不见硝烟的生源大战,曹钢感慨系之:抢中职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校门口拦,冒名顶替,多了。这还是小行为,大行为就是在命名上搞模糊概念,比如,你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家教委统一命名的,那我就仿效你来一个“内江职业技术学校”、“内江职业培训学院”等,一字之差足可以晃花了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还有,就是开校时间选在同一天,你今天新生报到,我今天新生也报到。2006年9月初新生报到那天,内江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在羊子岩(距内江师范学院几十米处)扯起欢迎新生的横幅。就有不少不明就里的学生跑到紧邻师院的内江职业培训学院报到。这叫浑水摸鱼!
     2004年秋招,内江的一所私立职业学校,派该校学生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门口“拉”已经报到的中专生。他们对“拉”人的学生承诺:拉一个学生给900-1000元。在校门口,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将这两个学生给拦下来,交当地派出所。市教育局知道后,赶紧出面调解,最后不了了之。原因嘛,听说市教育局一些人在这所私立职业学校入了股份。
     再有就是学校内部互相抢生源。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兼职老师,去安岳一所乡镇中学招了一个学生,车到内江,中午请这个学生和家长吃了饭。吃完饭,这位老师办事去了,叫他们在校门口等他回来。这时,从学校里面出来了另一个老师,一眼看见站在校门口等候的学生和家长,这个老师灵机一动,上前对站那儿等候的学生和家长说了:某某老师一时半会回不来,他委托我来接你们。
     曹钢认为学校内部互相争抢生源的现象很不正常,但根子还在学校。如果学校不对课任老师下达硬性招生指标,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说着叹了口气,话题又回到当今那些混淆视听的广告或招牌上头。他说自己是学经济管理的,对市场特别敏感。你看,孔府家酒与孔府宴酒,椰树牌椰奶与椰风牌椰奶,就一字之差,混淆了消费者视听,让消费者无法识别!人家花钱打广告,你倒好,在那儿守着捡落地桃子,这叫不劳而获。商品广告,要搞防类似商品注册,学校命名,为什么不可以由政府出面,教育部门具体操作,在批文时就严格防止类似名称的学校出现。与产品相比,学校的命名应该更为严谨,产品为防伪,可以多取几个名字,但学校不行。另外一块,就是对老师的考核,将招生与奖金挂钩有一定道理,关键是挂钩的比例问题。我是副教授,一年的工资加奖金两万多一点,一年上400多节课,一学期16周,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每周必须上满14-16节课,如果每堂课的学生不够40-50人,你所上的课时就得打折。换个说法,你保证不了课时,你的奖金就得不到保证。我要招生呀,我怎么能保证课时?你要保证课时,就招不来学生,你得下乡镇四处跑生源呀。每年花在招生上头的时间精力,大约占到了学时的三分之一。你说,这老师还怎么当?!

     “你算说对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要把招生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讲课嘛,不就这么回事吗?……”这是一职中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在台上大谈招生重要性时说的一句话,一句颇能代表当前职业学校多数领导意志的话。
     采访中,内江一职中的仁老师,跟我说起他所在的学校于2005年推行“全员全年招生”的事。年初,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在给老师们下达招生任务时反复强调:今年的招生指标更重了,每个老师要招够7个(2004年为5个)学生,少招一个扣200元!直接从你的课时费中扣除。如果你一个学生都没有招到,就逐月扣,直到扣完为止。
     坐在仁老师身边的一个老师听了这话,在下面嘀咕了一句:“那我们都去招生算了,还教什么课哟。”这话刚好叫在台上说话的领导听见了,于是那个领导就对大家说了上面那番话。
     一职中原先是内江的一所普通完中,从20世纪的1986年开始,转为职业技术中学,更名为一职中。从那个时候起,学校就开设了电子机械专业系。整整20年了,别说彩色电视机,系里连一台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学校的理由是:没有收学生的实习材料费。弄得这个专业的学生上实验课,只好自己凑钱买回来一台二手的黑白电视机进行组装。职业技术学校不教给技术——能给学生创造条件偏不创造条件实验——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头,从而忽略实践教学,或根本就不重视教学的学校能教给学生多少东西?据悉,一职中每年都有10%—20%的学生退学,退学理由就是学不到什么东西。这样的学校在老百姓心目中还会有好的形象吗?!

14、争当差生班主任与招生专业户
     2005年4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扩大中等教育工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工作会议,省教育厅负责人李小鲁在讲到招生宣传资料到不了学生手上时,提到有些地方的初中教师争做毕业班的差班主任,因为差班的学生读中职,班主任可以卖名单,可以将出价最高的录取通知书发给学生,他可以从中收取可观的回扣。李小鲁针对争当差班班主任一事,说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闻”!
     地处川北的四川省安岳县,被称为柠檬和石刻之乡。安岳县共和镇中学教师S,就是李小鲁说的一个争当差生班主任的老师。S教师的教学能力,别说在全校,即使在本年级老师中也排不上名,是一个不被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看好的平庸老师,可就是这样一个不为人看好的S,在职业教育招生中居然大出风头,在为自己捞了足够多的实惠之余,也让曾经不看好的校领导在适当场合对他说出“要重新认识和重新估价”的评价。可不是要重新认识么,连续几年,S推荐出去读职业中专的镇中学生名列全校第一!仅凭这一点,就不能不让学校的教职员工对S看高一眼。其时,当着共和镇中学多数教职员工的思维还停留在争当好班班主任阶段时,一直密切关注着招生市场的S,在那次对学生实行分班的会上,其他老师面对差班避唯恐不及,他却主动提出当差班班主任。
     “争当差班班主任?是不是脑子进了水?”有老师说。
     “就凭他那两刷子,莫非还能争当好班班主任?他能教好差班就算不借了。”
     对于这些议论,S不屑一顾。S朝着这些人的背影嗤了一声:你们这些书呆子,懂个屁!
     教学不行的S,将精力投入到招收学生,不,是蒙骗和诓哄学生上头却显出了超出常人的本领和技巧。在蒙骗和诓哄学生之余,S还连带哄骗着职业学校的招生老师!
     知道你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心切,可你没车来接送。S打电话到学校招办,在电话那头抛出诱饵:“我可以带二三十个学生来看你们学校。只是这包车费……”学校招办赶紧回应:“包车费由我们出吧。”放了电话,S对学生家长说:“有个学校好,但你们找不到,这样吧,我帮你们把娃儿带去,包车费由你们家长平摊。”
     学生上车后,他坐在司机后面的座位上,一个劲地同司机砍价:少点嘛,少点嘛,我们以后会经常打交道的。司机经不住他软缠硬磨,由300元一趟降成了200元。车到了学校,S故意拖延到吃饭时间,然后打电话给学校说:学生送来了,得吃顿饭呀。吃了学校的招待伙食后,S开始向学校要“玩耍”。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就在桌子上趴着睡会儿,吹吹风扇,看看录相。回头他对学校老师说:今天我酒喝多了,想去洗个头,可我对这一带又不熟悉。他这一说,你还只得陪他去。洗头时,他又开始给你讨价还价。再涨一点吧,再涨一点就可以了。如果说不下来,他就马上撕下脸皮:实在不行,我就把人带走。好不容易带来的学生,那能轻易就让走呢,无奈,只好再涨他一点生源费。看完学校,下午返回镇上,下车后,他一一找到学生家长:中午的饭钱是我出的。不多,一人就五元钱。不明就里的家长一边掏钱一边感谢他“谢谢你带娃儿去看了学校。”
     安岳县共和镇中学S老师,凭着向职业学校提供生源,不,是转买学生,买摩托,买房子——几年后,竟在内江县城买下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单装修费就花了十多万。至于频繁更换手机,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S的发家致富路子让周围那些将精力用在教学上的老师们刮目相看之余,也对自己的坚守阵地产生出了质疑:这年头这书还有啥教头?

     内江市东兴区沱江乡中学老师G争当差班班主任,起源于该校教导主任一句无意识的话语。那年秋天,内江的一所职业学校的招生老师,为招生跑来请沱江乡中学教导主任外出吃饭。教导主任当着G所在的班级老师说:好班的班主任就不要去了,只去差班班主任。
     经过一番摸底,原来这差班班主任大有搞头。G先找差生家长,再找校领导,说自己愿意当差班班主任。校领导说这你得想好。成绩差的学生,一般行为都不大好。G说我想好了。我还跟几个差生的家长交换了意见,他们还感激我呢。那好吧。学校说。G就这样当上了差班班主任。
     每年秋季招生期间,是G最为忙碌的日子。有心人看见,G少则带着几个,最多时带着二十来个学生,在市里的职业学校往来穿梭。常常是上午在这所学校,下午又到了另一所学校。去学校前,G先给所去的学校去个电话,说某某学生选了你们学校,你给登个记。登了记,半天不见G把学生带来。学校给G去电话询问。G说了:这个学生又不想读你们学校了,选了另外的学校。你看咋办?看着送到学校门口的学生要被带走,谁还不着急。说得直接点,生源关系到个人的奖金,严重的还会涉及到岗位。那家伙像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熟悉你的每根大小肠子,就在你犹豫不决时,那边的G说话了:已经是9月初了,马上就开校了,你们不是还差学生嘛,你就象征性地给几百算了!
     四川有句俗话,叫拿着一块骨头哄了几条狗。就这样,G拿着手中的骨头(学生)几乎哄遍了市里所有的职业技术学校,他就从中收取几次费用。他倒是赚了,可学生却被坑苦了。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鲁伟,说起曾经是一名普通初中老师,现在是一名常驻成都华阳县的招生专业户。前些年,这个初中老师有幸结识了成都某职业学校的一名副校长,受副校长点拨,他当年给副校长所在学校送去10多名学生,领到1万多元的回扣。乖乖!简直就是自己一年的工资总额了。惊叹之余,第二年,他开始大干,联系了原在达州某师专读书的同学,从此把教学当业余,花大力气为招生组织生源。2004年,他为招生学校带去了170多个新生,一下子领到28万元,钱到手后,他将其中的9万多元分给了他的下线,这些下钱多是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如今,这个人已经在华阳买下住房,还把在广东打工的老婆接回家里带孩子,以便让他全身心投入职业招生。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15、职校“JQK”学生
     四川省发行量很大的《华西都市报》在2006年8月初“要闻”栏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学费挪作回扣 职校“JQK”学生》的报道。这篇报道分别用扑克牌的“J(勾进来)、Q(诓下去)K(锯一刀)”作小标题,形象地披露了四川某些职业学校(集中在成都龙泉驿、华阳、双流等地)多用诱骗、欺瞒、承诺等方式,收取高额学杂费,坑害学生的卑劣行径。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私立民办职校骗术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是因为他们将“毕业后百分之百安排就业,并且薪金不低于一千元”的承诺作为对学生及家长的诱饵。
     J(勾)进来 保证就业 毕业退还学费
     某职校的一份入学协议里,明确注明校方可将在学生毕业后提供就业,待遇可达1000-3000元,如校方在学生领取毕业证书起三个月内未能提供学生就业安置服务,校方可赔偿学生1-2万元。……“如今就业很困难,学校能如此承诺,我们作家长的就像吃了颗‘定心丸’。”家长朱云坦言。
     在另一所学校,一份“退款协议”更具诱惑力——学生领取毕业证后可凭缴费凭据,学校学费全部退还给家长。“农村学生没有城市孩子拥有那样优越的教育环境,甚至有的学生通过多年卧薪尝胆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也仍然要为高额学费发愁。”从事多年职业教育的李老师说。“一些民办职校正是抓住这些卖点推出极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熟知内幕的某职校李刚校长说道。
     Q(诓)下去 教学缩水 生活条件极差
     这些学生被学校承诺的种种好处所吸引,但来到学校后,他们可能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美好”。
     “因为高额的回扣,原本用于投入教学成本的钱挪作他用,学校就只能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大大‘缩水’了。”一所民办职校的老师刘霞称,“学校里一般没有正式教材,所用教材都是薄得不能再薄、学校翻印的老师的讲义。”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很多职校往往采取大班上课,有的班级甚至超过了100人。更有甚者,学校往往以弹性学制和半工半读名义,把学制擅自改为半年或一年,但学杂费仍是一次性收足三年。“师资水平低也是学校教育缩水的体现,”黎老师说,“在一些职校,中专生给中专生上课的现象比比皆是。”
     缩水的不仅是教学质量,学生的生活条件也显得捉襟见肘。“学生多的时候,12人一间宿舍,两个睡一铺。”一名身穿着军训服刚刚训练回来的学生向记者抱怨道,“宿舍人太多,很不方便,晚上睡觉又挤又热,我们宿舍还因为争抢厕所打过架。”
     对于学生、家长们的反映,学校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学校办学时间短,条件是差了点。等到毕业了,一切就都好了。学生、家长方呢,钱已经交给人家了,又不退,那就熬呗,到毕业就好了。
     K(锯一刀) 提前进厂 掠取实习工资
     在就业难的今天,学校承诺“保证就业”确实是大多数人抵抗不了的诱惑。结果呢?调查发现,不少民办职校毕业的学生提前毕业后被分往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服装、电器工厂,学生每天工作时间往往超过10小时,每月的工资基本由学校代领。所谓“学校在学生毕业后所退还的钱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挣的工资。”李刚校长透露,“按教学计划应该在学校学习2-3年的学生最长能上够一年半的学,最短的两三个月就被分配到工厂工作,开始了所谓的‘实习’。学生的工资往往被学校拿来作为学费退还给学生家长。”
     面对学生被某些职业技术校“J(勾进来)、Q(诓下去)、K(锯一刀)”的现象,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唐林指出:首先是收费,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在1996年12月联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八条明确规定:学费收费按学期进行,不得跨学期预收。违规收取学费的现象公立学校有,私立学校更为普遍。这些学校不仅一次性收一年,往往一次性收满三年、四年,说是毕业后退,其实是让“实习”学生自己挣钱给家长,等于是“赎身”。内江资中县一所私立职业学校,招进一个学生,收2400元压金,承诺三年毕业后全额退还。三个月后,学生就被学校推向了社会,名曰“实习”。实习期间每月领取600元工资,学校从中扣除200元,扣满两年半。每月200元,两年半就是6000元,学校就从这扣除的6000元中抽出2400元退还给学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用你的骨头熬你汤”。一些职业学校就采取这种卑劣的手段从学生身上牟取暴利!
     针对这种丑恶现象,唐林义愤地指出:学生不是产品,就算学生是产品,这产品产生的效益(假设生源费和多收取的学费也算一种效益)也应该归抚养的子女的学生父母。现在来说生源费。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源费也是一种卖身契。学生通过卖身换取来的收益,你说该归乡镇学校老师,还是该归养育了他的父母?你教了人家二三年,你就把人家给卖了,你不(河蟹)觺了吗?生源费虽然算不上职教招生中的万恶之源,但至少是一个畸形的字眼,就像不正常的葡萄胎一样,听着不舒服,看了叫人恶心。停了一会儿,唐林又说,目前国内的职业技术学校还处在一个不规范的发展阶段,有待规范的现象还很多,除了根除这种一次性收三、四年的学杂费或所谓的“压金”外,就是要逐渐杜绝生源费。职业技术学校的首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尽快尽早地让学生的父母少支付,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不然,谈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当然包括中职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16、频繁更换校址的学校
     与对学生J(勾进来)、Q(诓下去)、K(锯一刀)的私立职业学校相比,四川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在对待职校学生方面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高招。该校将本无法挪动的校舍频繁搬迁,创造出学生一学期换了四处读书的特大奇闻。一篇题为《学校打游击 学生一期换四地》的文章详细披露了这一奇闻。文章指出:学生本该在教室里上课。但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的学生,或被安排到三星级酒店,或被安排到紧邻养殖场的度假村。学生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上学还是在度假。更可怕的是,学校还在不停地换地方……昨日,18岁的小林(化名)忧心忡忡地向本报反映,自从他2006年9月进入四川省经贸校簇桥校区读中专、大专套读班后,“一学期内,我们学校换了四个地方,现在连学生证、校牌都没有一个,我们都不晓得寒假过后还有没有属于我们的学校!”
     奇闻,学生长期入住“度假”村——
     入读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的学生,他们来自四川各地,大多都是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进入该校的,其中分为中专生和中专、大专套读的学生,年龄在14岁至20岁不等,一年学费3900元。据学生们说,去年10月中旬,不知何故,学校终止了在簇桥校区办学,将学生分为两拨人,一拨去了邛崃,另一拨则由老师带到了成都黄田坝。
     “我们住在邛崃百鹤山山顶的一个三星级酒店里!”学生小刚(化名)说,“在那里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怎么上课。”而去了黄田坝的王强(化名)说,他们被带到黄田坝的一个养殖场背后的一个类似度假村的地方,学生们见着前来度假休闲的市民,心里很是别扭。
     担心,校区无牌学生无证——
     去年12月初,困惑了一个月的两拨学生终于“会合”了,他们又被带往双流某单位空置的地点内。“这里至少有操场,有教室,还有宿舍。但我们听说,还要搬!因为别人也要用这地方啊!”学生们的语气中明显透露着不安,“直到现在,这个校区也没有校牌,我们的学生证也没办下来。我们也常常问老师为什么没有固定校区,老师也很敷衍地说‘很正常’!”据一名学生透露,学校的簇桥校区是租的,现在的双流校区也是以便宜的价格租下来的,是单位的宿舍。
     面对竞争日趋百热化的职业招生,为将生源弄到手,将自家学校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者有之,为抬高自己诋毁人家者有之,承诺“保证就业”、“工作没问题”诱骗学生者有之,可像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这样频繁搬迁校址(一学期换四处),拽着学生打游击的恐怕难得一见。很显然,这是一所典型的“三无”(无师资,无校舍、无教材)学校,不然,就不会带着学生打游击,频繁转移换校址,更不会在记者赴成都市总校核实情况,被学校保安以校领导不在为由拒之门外。后来,辗转打听到分管学生工作的蔡姓校长电话,却总也打不通,后查询114台,回说该号码为空号。
     不具备办学条件却能将学办下去,个中缘由明眼人一看便知。套用一句老百姓的话就是:学校与招办合谋算计学生,教育局与学校协议分成。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六章 “规范”招生
17、控制应届生外流
     四川省乐至县,陈毅元帅的故乡,20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乐至隶属四川 省内江市。1999年9月,内江、资阳两地分设,乐至划归资阳。初建地市阳,百事待兴,教育招生一时还未列入政府重要议程,内江所属学校仍可去乐至县属学校进行招生。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内江、资阳两地市分设的1999年4月,乐至县教委向县各乡镇教办、单设(戴帽)初中、县直中学下发了《关于重申会考招生纪律严格控制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外流的通知》,严格杜绝外地市(包括管辖乐至的内江市)来乐至所属中学招生。
     该通知开宗明义地向所属部门和单位指出:近年来,发现一些外地、市(含本地区邻近市、县)的某些办学单位未经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入县辖区内的中学强拉初中毕业生生源。他们以高额酬金为诱饵,买通学校内部个别人员,定立非法的生源供求关系;同时允许在校园内摆摊设点播放影像进行招生宣传和张贴虚假广告,致使部分学生及家长上当受骗。学生入学后不堪经济重负而债台高筑,甚至中途辍学贻误前程。外地、市非法入境招生大多以欺骗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严重地打击了广大人民群众送子女求学的积极性,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维护教育的整体形象和教育法纪法规的尊严,遏止腐..败行为对教育的侵蚀,根据省、地会考招生文件的精神,教委党委、行政办公会议作出如下决议,要求各乡、镇教办、学校遵照执行。
1(略)
2、任何外地、外部门私自与毕业学校接洽招生事宜,均属违反招生纪律的违法行为,必须一律拒之门外,并向主管部门实行举报。
3、任何学校与个人无权接洽为外地无论何种层次、类别、性质的招生事宜;不得承诺无论何种形式的生源供求协议;不得提供考生名册、成绩及家庭住址和家长姓名;不准在校园内摆摊设点搞所谓的咨询宣传;不准在校园内张贴、散发外地招生简章及广告;不准播放外地送来的招生录音、录相带。
4(略)
5(略)
6、为确保以上决议的执行力度,乐教发〔1999〕16文件成立的“会考招生(河蟹)小组”于4月上旬开展工作,随时下到基层进行执法巡查,听取群众举报。
     举报电话:(0832)×××××××
                 乐至县教育委员会
二000年四月十日
     前往乐至所属几所乡镇初中招生的内江经济技术学院招办主任丁常正,几经碰壁之后,情急中借口要再看看文件,趁校方不备,暗中吩咐同行将文件复印了。出于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向自己所在的校领导写了一封信。下面是信的原文摘录——

校长同志:
您好!
     呈上乐至县教委2000年4月10日同时下发的两份文件(复印件),请仔细阅读。
     ……乐至县教委将教育系统内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个别人,与少数不正规的私人办学者相勾结,所造成的招生中的腐..败现象强加在各级各类国办中专学校头上,以偏概全,向辖内教办、乡镇学校下文,严格控制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外流。
……
     为全面贯彻(河蟹)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的谈话精神,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让中专学校在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招生的公平待遇,还国办中专在招生中的清白,……还学生及家长应有的知情权、选择权,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招生。
专此
          一个关心中专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二000年七月六日
 18、初三分流与职招同步
     2000年4月10日,乐至县教委在向县各乡镇教办、县直中学等有关单位下发《关于重申会考招生纪律严格控制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外流的通知》的同一天,下发了《关于对2000级初中毕业生实行分流教育确保两高招生生源并实行目标责任的通知》。通知内容包括分流的意义、分流对象比例、分流任务、分流时间及操作方法、严格兑现奖惩六个方面。分流比例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生源为85%,职业高中生源为15%;原老区中学和教办所辖初中分流于重、普高生源为65% ,职高生源为40%。分流任务一览表中的35所初中,无一所乐至以外的学校。
     “一天之内连续下发两份不准外地市进入本地招生的通知,别说在内江教育界,在四川教育界也是少见的。”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丁常正说,“这是一种看似有理实属地方保护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将学生框死在一地(即划地为牢)的做法。”由于乐至县教委将乐至以外的学校全部排除在外,激起了前往招生的丁常正的义愤,从而滋生出给自己所在学校领导写信的愿望。丁常正在信中义正词严地指出:乐至县教委把乐至以外的全部中专学校排斥在招生之外的做法实属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说得严重一点,是与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思想大解放”的精神根本相抵触的。
     与乐至县教委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初三分流确保两高招生类似,内江市东兴区教育局在下发类似通知后的2005年,就继续推行初三分流教育与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同步进行,向各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及有关学校下发了正式文件。文件对分流原因、分流原则、分流的具体要求作了具体规定。从通知到正式文件,乡镇中学的初三分流开始逐步走入正规。不可否认,面对国民经济现状及我国现有的招生体制,实行初三分流是很有必要的,唯一值得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的仍然是:各地市、县下发文件中对推荐学校的划定范围:限在我区(县)招收分流学生的职业学校名单。文件强调:各校不得向文件以外的职业学校输送新生,不得在输送新生过程中违纪,个人不得收取推荐费,等等。
     “客观地说,县教委(包括东兴区教委)下发文件的初衷确是为了保护当地招生,但发展到后来,文件的内容却变成了:经我们审查,下列学校(即暗中送了礼的学校)属正规学校,可以来我县进行招生宣传,云云。于是,收取了费用的县教委出面组织,带了外地招生队伍(第一年二、三十所,第二年三、四十所),浩浩荡荡一行人坐着汽车,到指定学校进行招生宣传。送礼的学校多了,由此便产生出恶性竞争,生源费的名称由此正式叫响。”丁常正透露,“内江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就是运用生源费运用得最为成功的学校。”
     由此看来,只要给生源费,给足够多的生源费,那写在文件上看似很有效力的东西便被轻轻化解了。亦如怀有绝技的武术高手,于伸手轻轻一拨之间,那蕴藏在体内的精湛的内功释放出来,便可将对手袭来的恶招化有为无了。
     与丁常正同在一个学校,担任过招办副主任的陈建新,由初三学生分流的比例(普高生源为65% ,职高生源为40%)说起当年就读普高与后来就读中专的质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家下达招生计划,学校每年秋季统一招生,当时能够入读中专班(那个时候读中专国家要包分配)的必须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县才有一、二十个指标。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年。之后实行定向委培招生,等于变相保了饭碗。再后来,开始招生并轨,学生毕业后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采取交费入学,发展到今天的乱收费。

24

主题

193

帖子

4233

积分

少尉

UID
88666
帖子
193
主题
24
积分
4233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11-4-12
最后登录
2021-12-26
在线时间
9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第七章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19、被工作遗弃与考学第一却办了退学
     1994年秋季里的一天,四川省简阳县乡村一龚姓人家屋里,龚姓夫妇在招待来自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的老师陈建新。
摆在饭桌上的一大碗用急火炖的鸡肉,是招待客人的最好的菜肴。主人先把鸡腿、鸡翅搛进一只大碗,然后推到客人面前。“陈老师你吃啊!”主人说,“龚建树在你们学校读书,叫陈老师费心了。”一年多前,龚建树考上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的委培生。这次陈建新来简阳乡镇学校招生,顺便来龚建树家看望。龚建树父母硬是把家里养的一只生蛋鸡杀了,非要留陈老师在家吃饭。陈老师将搛进碗里的鸡肉一一搛回大汤碗,“我自己来吧,你们快吃。”说着,陈老师从汤碗里搛了一小块鸡肉,放进嘴里,嚼不烂,问主人要了泡菜,和着鸡汤,三下五除二吃完了饭。
     主人不相信地看着陈建新:“这么一点就吃饱了?”“真的吃饱了。”陈建新说。“怕没有饱吧,是吃不来我们弄得饭菜吧?”主人有些惶恐。
     陈建新坚决地摇头:“真的饱了,我不撒谎。”说了这句话,不知为什么,陈建新的心头有些发虚:真的不撒谎吗?自己说龚建新毕业后有工作,能做到吗?受市场经济影响,眼下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显出不景气来,照此下去,两年多后这倒闭的工厂不是更多吗?那个时候龚建树刚好毕业呀。不幸中的万幸,龚建树毕业那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分到一个委培指标,陈建新通过妻子的关系,将龚建树送去内江医疗设备厂上班。
     一年多后,该厂重组,实行减员增效,刚从学徒转正的龚建树一次性买断工龄,带着四千多元(仅仅是四年学费的三分之一!)离开了厂子。先去浙江,后去眉山龚建树的一个亲戚所办的一家工厂,每月拿几百元的工资,自己都难以养活,别说报答父母了。
     “毕业即失业。”如今人们爱用这话概括多数好不容易上了普通高校,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般来讲,相对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就业率相对容易些(多为服务性行业),可也经历过毕业即失业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招生并轨,中职学校不再包毕业分配。90年代末期,市场经济进入最为严峻的年代,多数国有企业在转型改制中纷纷倒闭,当时在报考中职校的考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读中专,尤其是工业类中专没有前途。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马上又没有工作了。
     找到工作很快又被工作所遗弃委实叫人痛苦,入学考试获得第一名,手捧800元奖金却选择了退学实属不敢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1998年,也就是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搞得红红火火的那一年,为了吸引学生来校就读,学校招办在招生简章中增加了一条:凡考入前三十名的分别给予奖励。第一名奖励800元,第二名奖励500元,第三名奖励300元,最低奖励100元。
     奖励大会开得隆重而热烈,校领导为考入前三十名的考生颁发奖状、奖金。
     获得考试第一名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的来自巴中县的农村学生。校长双手将烫有金字的奖状、连同800元奖金递到这个学生手头,身材瘦弱的学生接过奖状、奖金,向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台上台下掌声雷动的那一瞬间,坐在下面的不少老师湿润了眼眶。
     几天之后,获得考试第一名,从校长手中领取了800元钱的农村学生,意外地去学生科办了退学手续。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里太穷,交不起学杂费。

20、放弃文凭与没领到文凭的学生
     “好多年了,我的心头始终晃动着那个读完四年书,不要文凭,悄悄背了被盖离开学校的乐至县良安镇的女生。”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陈建新,说起这个1998级毕业的原内江工业学校的学生,总有一种类似世纪情结的情绪萦绕心头。她为什么要走?还不是因为家里太穷,连每月几十元的生活费都常常要靠老师们支助。辛辛苦苦读了四年书,就因为穷,连文凭都不要就离开了学校,把几千元的欠账(住宿费和各种杂费)留给了招收她的学校。
还有一个西昌来学校读书的女生,暑假期间回西昌,买了回西昌的车票,没有钱了,只好在学校食堂买了十多个馒头,用塑料袋装了,灌了一水壶开水,坐上了返西昌的车。
     穷,读中职校的学生家庭普遍都很穷。那一年,一个学生家长来校为儿子交学费。这个累得腰背明显弯曲的农民从身上掏出用布包着的一大包又脏又旧的钱(尽是块票,最大面额五元,多数是两元和一元票),几乎每数一张,就得用手指沾点口水,把粘在一块的钱弄开。看他数钱,像看一个将自己贱卖了的人在清点为数有限的票额!
     为什么不找银行申请助学借款?陈建新仿佛看出了我的疑问,这就是助学贷款的存在的漏洞了。大学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中专却只能申请商业性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性助学贷款有着根本的不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当地财政贴息,商业性助学贷款却没有这样的优惠。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职业中专学校少有申请商业性助学贷款的学生。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唐林老师的侄女姚瑛,于2001秋招入读内江科技电脑学校,学校收了她两年学费,却只让她读了半年书,就推荐到深圳东莞的一家电子工厂打工。干辅助性工作,包吃、住,月工资1千余元。干了一年半,挣了两万余元,厂子倒闭,回内江。去一家电脑城打工,人家要文凭,她去找学校。学校当初答应她,学一年也发电大文凭。现在却说,都水过了三秋了,你还来要文凭?
     一个靠着学校老师们资助生活费,终于熬到了毕业,却连文凭都不要——她是不敢去要文凭,要文凭就得付清所欠的四千多元!——含着眼泪背了被盖悄悄离开了学校。一个是交了两年学费,却只读了半年书,就被“推荐”到外地打工,干了一年半活(打工一年半,加读书半年,刚好够她应该学完的两年学业),赶上厂子垮,返回家乡打工,向求读的职业学校索要先前承诺发放的文凭而不得!
     能够拿文凭却主动放弃是无奈,一种被贫穷所逼出来的无奈。承诺发给文凭却根本不打算发文凭却是一种欺骗,一种对教育的亵渎,对“教育灵魂工程师”称号的玷污,不,简直是对神圣的教育的毁灭性颠覆!

21、职业教育进入政府考核
     2007年初春,坐在沱江边的一家茶楼里,再次采访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原招生就业办主任丁常正。
     这次采访,丁常正说了一件叫我吃惊不已的事。他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前的30亩临街土地,马上就要被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公司收购了。确切点说,不叫收购叫政府行为的转让。2005年内江政府的一项重要招商项目,就是将包括教学主楼前的30亩临街土地,以总计2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沃尔玛集团公司。按现有地价建筑面积一平方米价格1000元计算,一万平方米价值1亿元,加上土地上的建筑物(教学楼、部分男女生宿舍、办公楼、商贸实验楼等),估价至少应该在2亿元。
     老教学楼主教学区“转让”出去了,新教学区的建设目前还只有一纸规划,连划拨土地的手续也没有,等于是画饼充饥。建设新教学区至少在一个亿(仅够购买土地的费用)以上。2000万与一个亿,差距为10倍!
     “还有,”丁常正迟疑了一下,“所谓沃尔玛集团是否冒牌还很难说。”此前,由内江峨柴与壳公司沈阳北泰重组打造的所谓“内江速度”至今让内江人苦果难咽!
     窗外笔直的东桐路,像一根串接珠子的线,慢慢地从脚下朝前牵出,将内江最有名的几所高等、中等学校联接在一条线上。东桐路边交叉栽种着一长溜的小叶榕树和红梅。行道树下面是半江枯萎的江水。高出水面的被开挖船掏挖得百孔千疮的裸露的河床,难看得如同长了疮的疥疤。
巨大的疥疤叫人想起就要被收购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前临街的30亩土地。
     一阵风过,行道树的枝条上吹拂过来一缕春风。栽种在路边人行道上的红梅树枝条已绽放出少许绿的芽苞。春天开始悄然来到人间。
     出了茶楼,我们来到教学大楼正门,久久地看着目前还暂时空着的土地。或许是出于一种宽慰,丁常正说你最好再核实一下。我掏出手机,拨通了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朋友电话。“是真的。”我说。之后,我们不再提这件事。很难想象,当教学主楼前30亩临街土地成为沃尔玛商场的一块地盘,学校被热闹喧嚣的商场所包围,学生受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困扰,那个时候,教育还能潜心“职业”吗?!
     也谈教育产业化最早提出教育产业化的是分管教育的前国务院副总理。据说,面对教育改革带来的种种弊端,当年在有关场合热衷于大讲特讲“教育产业化”的那位副总理已经不记得自己讲过这种话了。大人物的健忘症啊!看似颇有创意的“教育产业化”于不经意间给教育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教育界和学校的头头脑脑们成为“教育产业化”的受益者时,老百姓,尤其是穷困山区的农民却被产业化了的教育逼得几近发疯!
有一首流传在老百姓中间的顺口溜,将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房地产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描述得淋漓尽致——
教育改革产业化,把家中二老逼疯;
房地产业商品化,把百姓腰包掏空;
医疗体制商业化,提前为你送终!
     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客观上讲是一种产业,但不能产业化,产业化了,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了。为盈利而办教育,就像开矿者把矿山当作掘金场,全然不顾矿工的生死存亡,最后,矿塌人亡,矿主的利润也不复存在了。教育也是如此,一味地追求产业化,这教育可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办职业教育就像办商学院,首先是‘学院’,然后才是‘商’。职业教育根本是教育,其次才是产业。如果一味地‘化’,这教育就走向了岐途。”丁常正说,“政府部门对职业学校不能管得太死。其次是对所有职业学校(无(河蟹)办、民办)要一视同仁。第三是真正做到普高、职教同等对待。一、读普高、职教的比例为1:1;二、当地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升普高、职教比例1:1;三、对一个县在校学生(普高、职教生)的比例也是1:1。只有三个1:1的比例真正落到了实处,才算是同等对待了。”
     我点头认同。从当地政府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前临街30亩土地,强行以最低价格卖给沃尔玛集团公司,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当地政府心目中的位置和份量。可这也不能只怪当地政府,因为经济指标要进入GDP考核(普高升大学要进入 GDP考核),职业教育是不进入考核的。
硬性的畸形的GDP考核!可怜的职业教育!
     这儿涉及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教学主楼前的土地该不该由当地政府出面低价转让给沃尔玛集团?学校是政府的还是接受教育的老百姓的?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得弄清楚学校姓“公”还是姓“私”。明摆着,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姓“公”,学校姓“公”,管理学校的政府当然更是资深“公”姓,资深“公”姓支配资历浅的“公”姓似乎理所当然。问题在于:在政府背后还有一个更大资历更老的“公”姓,这就是养育着政府的人民。没有了广大人民群众哪还有各级政府?照此推理,政府既拥有管理学校的权力,那么养育政府的人民则应该拥有管理,至少应该拥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权力。然而,历史从来就没有真正赐予过人民这一类权力。所以每当政府的利益与百姓的利益(学校也算是百姓利益的组成部分)发生摩擦或产生矛盾时,代表人民的各级政府往往是舍弃百姓利益而就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推理至此,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主楼前临街的30亩土地,由政府出面以低价转让给可能为当地政府带来GDP指标的沃尔玛集团公司就不足为怪了。
三无学校
     职业教育要进入政府考核,规范职业学校是首要前提之一,“三无”学校则在必禁和首禁之列。前文提到对学生实行“J(勾进来)、Q(诓下去)、K(锯一刀)”的成都龙泉驿、华阳、双流的几所私立学校,以及频繁更换校址的四川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新区——一位知情者说,这所位于成都龙泉驿地区的技术学校,是由原省教育厅几个退下来的老干部搞起来的——当属首禁学校类。
     2005年春季,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两名老师前往乐至石湍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在中学门口,见到“四川省经济贸易技术学校”字样的横幅。他们正抬眼看横幅,上来一个老师模样的人搭话:“你们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吧?”不等回答,那人又说,你们帮我们招一个学生,付给你们800-1000元。”据说这所为拉生源无孔不入的学校,师资力量多是一些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包括一些中专毕业生)。
     一位知情者透露,省内的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学校开办了三年的数控专业,竟然没有一台数控机床!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是我的一个学生。这位知情者颇为痛心地说。
     是否可以说,如今中专(尤其是职中)难招生,招不到好生,其主要原因是国家不再包分配。次要原因呢?除了社会各阶层对职中的认同不够外,还有就是如今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得也太滥了些,有些根本就具备办校实力和能力,只要花钱打通关节,就能申请办学。再有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遗余力地对学生、家长进行坑蒙拐骗。
     针对职校中的“三无”学校,以及职业招生中出现的坑蒙拐骗现象,不止新闻媒体多有披露,社会人士多有尖锐批评,连职校内部也颇多非议。希望职业技术学校招办主任门德,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职招生中存在着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买卖学生。最终受害者是学生、家长。”
     门德的话没有错,但说的不完整,除了受害的学生、家长,到头来买卖学生的学校不也同样成为“受害”者了么——招不来学生,你这学校还办得成吗?
     100%的就业率?
     关于就业,无论是公办,还是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简章上,或接受采访时都说能保证就业,个别学校甚至将就业率定格在100%,并且保证让学生满意。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安排云云。
     在招生这个阵地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担任过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副主任的陈建新说:这种说法完全是夸大其词,别说一般职业学校,就连中国一类大学中的一流,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都不敢说100%!前些年,主要指1998年至2000年这三年,国内企业纷纷倒闭,以及受亚州金融危机影响,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好,真正通过学校推荐参加工作的学生连50% 都不到。这几年有所好转,但也达不到100%!说就业率100%的多是一些私立学校。这些学校交费通常较公立学校高,一年2800元,三年8400元;一次性交清为6000元,可优惠2400元。这类私立学校往往只让学生读一年到一年半,就把学生弄到沿海地区工厂“实习”了,名曰“就业”。实习期间,厂方与学校签合同,规定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厂方规定,如果违规违纪责任由实习人负责。再有就是工资待遇,省内如资阳、成都等地区的企事业,包吃包住,月薪通常为500-600元。外省市的企业,包吃包住,工资也差不多少。区别在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半年试用期满加一次薪,标准在100元左右。新到一地的学徒,人生地不熟,没地方去,即使想去兜里也没钱,休息日只好加班(加班费2.5元-3.5元/小时)。一个月下来,工资加全勤费(70元全勤费),可以拿到六七百元。一年以后,工资加全勤奖,包吃包住,可以拿到1000元以上。
     另一所普通中学,了解一些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安置毕业生内幕的老师指出:要说就业率为100%也没有错,只是就业时间的长短却不能保证。这些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或一年半,就以实习的名义将学生推出去了。去向多为早就联系好的沿海地区,深圳、广州、珠海一带的外资或合资企业。企业那边将人接了,用你一段时间后,又把你给下了(理由通常是违反了厂规厂纪类),腾出位置再接收新送来的学生。换句话说,学校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往那边的企业输送学生,那边企业也源源不断地在接收送来的学生,然后又源源不断地炒了你的鱿鱼!这就是所谓的100%的就业率!
那个就读内江科技电脑学校,交了两年学费只读了半年书,就被学校推荐外出打工的姚瑛,就是所谓100%就业率的牺牲品中的一个。
     2002年,内江经济技术学校派一姓唐的老师到内江椑木镇某初中招生,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志愿,听凭(实则授意)学生乱填,学生填报得愈多,学校便可多收取生源费。初中毕业班300多人,志愿栏目清一色填写的都是内江经济技术学校。录取时,市招生办打来电话,叫这边去交学生录取费。收费标准按每个学生30元计,300多名学生须向市招办上交10000元录取费。10000元录取费倒是交了,结果呢,填报内江经济技术学校的镇初中300多人中,只来了一两个学生报到入学。学生乱填志愿,招生学校被当地招生办强制缴纳(学生既填写了志愿学校就必须录取)录取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所谓就业率为100%的招生广告有多大水分!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长周济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老百姓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离开了多数人的就业,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的宗旨。
     注:原载《报告文学》(2007年第7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4-28 07:59 , Processed in 0.0943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