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成都110走过23年;不少接警员说梦话都是接警 那时,人手一册地图,背地图成了业余必修课。为熟悉街道,每个月还要抽出一两天到各个辖区巡逻。当时办公室没有沙发或床,夜晚,有人用报纸垫在地上,有人抱来棉被,试图打个小盹,但刚闭上眼电话就响了…… 大到人命关天的案子,小到上厕所没带纸,都要接听处理。 “你好110,有什么警情?”昨日是1月10日,成都110已陪伴成都市民走过23年。 从最初只有5部转盘式电话,到现在的电脑操作,从过去单纯的匪警电话,到现在集匪警、火警、交通事故,以及各类民生事件为一体的综合性热线,“110”随着这座城市的变化而不断成长。
1990年 5部电话12人 接警基本靠手 巫煜生已年过六旬,2009年从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退休。1990年9月27日,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他是那里的第一代接警员。 “那时还是在成都市公安局里的一间瓦片平房里,中间一张桌子,上面摆了5部电话,有手摇式和转盘式。12个接警员,大部分都是从派出所临时抽调来的。”巫煜生回忆,当时大家还叫110为匪警电话,每天接到报警100多个,其中90%都是求助类的。 “最累的不是抄写,而是每时每刻都在练折返跑。”巫煜生说,他们用笔将听到的每个警情抄写在报警单上,跑到离服务台100米外的值班局领导办公室,得到指示后,再跑回服务台,通过电台向分局下达指令。 后来,服务台引进了一个成都市区的沙盘,在东西南北各标注了岷山饭店、珠峰宾馆、成都饭店等地标建筑,为方便他们找到出警位置。
2004年 “女保安”加盟 认路基本靠走 1997年,110指挥中心正式成立,民警方科从那时成为接警民警。“当时指挥中心已搬到高楼里,我们都改用电脑记录警情了。”而随着城区的扩大,每天的警情也突增到700多次。当时办公室没有沙发或床,夜晚,他们有人用报纸垫在地上,有人抱来棉被,试图打个小盹,但刚闭上眼电话就响了…… 2004年,第一批37人的女接警员加入,辅助接警民警的工作。“有趣的是,她们清一色穿的都是浅蓝色保安服,她们当时的身份是保安。”方科说。 “最麻烦的是,别人报的地方你不知道。”方科说,那时,人手一册地图,背地图成了业余必修课。为熟悉街道,他们每个月还要抽出一两天到各个辖区巡逻,休息逛街时,还得记着经过的街道和标志性建筑。
现在 大事小事 做梦都在接警 现在,110报警服务台有185名接处警员,40多个坐席,接警、处警、反馈和针对金融机构等特殊行业的专业报警台各司其职,接处警全部由电脑完成。前日中午,记者来到指挥大厅,李璟从7年前就成为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 “冬季每天接警7000多次,夏季8000多,除了110、119、122交通事故,还有爆管停电,大到人命关天的案子,小到上厕所没带纸,都要接听处理。” 李璟说,很多同事患上了电话强迫症,怕听电话声,一旦听见,非接不可。“你好,110”,“不要着急,120马上就到了”,“你的具体位置在哪儿”……这些同事们说过的梦话,成为彼此工作之余的笑料。
骚扰误报占报警数4成 没事请别呼110 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了解到,2012年全市共接警265万件,其中求助类77万件,交通事故类39万件,骚扰误报103万件,占到接警总数量的4成。 110指挥中心接警员李璟说,一些人打进电话来就“引吭高歌”,或是乱骂一通。还有一些学生报警,说被绑架或勒索,但民警赶过去看,不是扯皮就是恶作剧。 “最囧的是有个人说发生了火灾,问地点,他说是自己的心里起火,原来,他和老婆吵架,想不通才报警寻求心理疏导。”她说,骚扰误报影响了110正常的接线,占用了许多空间,更浪费了警力,他希望市民能珍惜有限且宝贵的公共报警资源,不要谎报、误报、骚扰110。(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