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有消息称春节过后财政部等正制定针对国企、央企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亚布力,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微博)和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也就国企改革话题展开争论。一向快人快语的任志强,今日开口就将矛头指向国企,称“做大做强国企的真正含义是掠夺民财。” 这位一直被认为是“体制内”的企业家,在不久前刚刚与吴法天等展开骂战,否认华远地产是国企身份,也否认自己是国有资产管理者。 今日任志强的论据在于,市场经济基础是民营企业,强大的国有企业可以任意占有资源、利益和特权的话,是对市场经济巨大的破坏。做大做强国企,用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最后造成的结果一定是对全民资产的掠夺。 他的观点遭到了刘晓光的反驳。刘所执掌的首创,是北京国资委下属企业,也是华远地产的股东之一。 刘晓光认为国企分成两类,一是垄断型二是市场化型。市场化国企跟其他企业相比可能在资源占有优势,但不能一概说国企都是“混蛋”,都应被消灭。他认为国企下一步改革方向是产权结构进一步明晰、股权多元化;同时对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坚持更多的“混合型”。 国企占有资源充沛上交少 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类似发生在这两位合作伙伴之间,有关国企改革、国进民退的争论颇多。特别是2004年一民营钢铁企业被强制关闭后,关于国企地位和未来的质疑更明显的存在。2005年,政府出台的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这种论调延续至今。 任志强完全不认为国有企业有能够做好做强的“基因”。他举例,国企利用全民产权的名誉拥有大量全民资源,包括无偿土地、大量优惠贴息贷款,获得的收益却少得可怜。国企上交的利润,甚至远远不及其土地占用费用。国企里大家拼命的“吃、喝、占”,私有企业不会有这种浪费。 占有资源多,上交却屈指可数,是外界一直诟病国企改革的问题之一。 以央企为例,红利上交政策始于2007年,在此之前央企只需纳税。目前资源类央企上交红利一般是15%,竞争类央企是10%,军工科研类央企是5%,烟草总公司20%。吴敬琏等学者曾提出应该将国企部分股权划转到社保和公益性基金。在新加坡,国有企业收益是会给全民分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