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3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个人信用记录,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二张"身份证",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不良信用记录会影响公民申请银行贷款、购房等等许多方面。一份良好的信用报告将是个人的一笔无形资产,反之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通常大家理解的信用记录啊,主要是与银行借、还款有关,不过从昨天(1日)开始,内蒙古开始实施一项新规:在内蒙古境内闯红灯及其他主观故意交通违法行为将列为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并依法采集。公民今后在求职、购房、银行贷款等领域如果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将受到一定限制。 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张文清介绍说,主观恶意交通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逆行、超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驾、醉驾等,这些交通违法不良信用记录将在公民求职、升学、晋升、结婚、出行、购房、银行贷款时都受到一定限制。 张文清:主观恶意、故意的交通违章信息纳入自治区信用数据库,使之成为公民信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民若因主观恶意或者故意的交通违章行为在信用数据库中存在不良记录的,针对多次违章和造成的后果等不同程度扣除相应的信用分值,并在公民信用报告中以"该公民有破坏规矩的习惯"等语句进行描述。 张文清说,通过这样的方法,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减少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为全社会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目前,第一批违章信息共14万余条,正由内蒙古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录入。严格执法,不少司机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叫好。他们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有利于交通环境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