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岩锋 实习生 吴雪峰 发自北京 “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在2010年就开始进入调整期,企业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面对2012年并不算好看的业绩,安踏体育副总裁张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倒是态度坦然。 近日,安踏体育公布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6.23亿元,净利润13.59亿元,同比下滑14.4%、21.5%。这是安踏自2007年香港上市以来,首次面临业绩下滑的境况。与此同时,安踏还表示今年将继续减少475家-575家门店。 “2012年是我国运动服装行业极其艰难的一年。”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向时代周报指出,高企的库存、不断下滑的订单成为了商家头上的一大烦恼,行业跑马圈地、规模扩张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2年,安踏、李宁、匹克等本土六大运动品牌关店数已超3000家之巨,仅匹克和李宁在去年关店数量就逾千家。 在行业集体遇冷之际,安踏在2012年年报中te别提到了新兴的户外用品市场。此外,安踏也加快了儿童体育用品的发展步伐。预计到今年底,安踏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将从833家增至1000家。 “安踏一边关闭门店一边增加儿童装门店,体现了其经营战略的转变。”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说,安踏加速进军童装市场需要等待市场和消费者的验证。 业绩增长刹车 收益去年首降 营业收入下滑,毛利率下跌,净利润下降两成……对安踏体育而言,2012年无疑是不寻常的一年。 去年安踏系列店铺共8075家,较2011年共关店590家。而今年预计安踏店(包括运动生活)总数为7500-7600家,这意味着安踏今年将继续减少475-575家门店。 而在此之前,安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8年至2011年,安踏体育营业额由46.27亿元上升至89.04亿元,净利润由8.95亿元增至17.30亿元。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六大运动品牌的销量都实现了大幅提高,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经历了跑马圈地式的加速扩张。”业内人士说。依靠门店数量的大量增加和密集的广告轰炸来拉动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品牌积累的存货数量越来越多。 据统计,2012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中国动向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与2011年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增长了0.22亿元。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员彭港祥亦指出,批发模型导致了体育用品行业的零售库存积压。 粗放式扩张的背后,库存积压的集中爆发,如海啸肆虐。饱受库存压力的同时,关店大潮一度蔓延。去年上半年,李宁关闭了1200家低效门店。而截至2012年9月30日,匹克体育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为6739个,与2011年末相比减少1067个。 而事实上,关店潮不仅肆虐国内体育品牌,也波及了外企。德国品牌彪马近日宣布将关闭90多家不盈利店铺。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安踏体育副总裁张涛向记者解释说:“在经历常年的高速增长中,体育用品市场从小到大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主要仍是卖方为主的市场,更多是靠渠道的扩张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张涛也表示:“安踏注重单店效益,在调整时关闭的都是低效乃至无效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