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小春抗旱技术的指导工作,力争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达到科技治旱的目的,我乡积极采取抗旱减灾技术对策。 一、强化肥水管理。 组织科技人员和发动农户积极抗旱,对小麦、油菜进行浇水和施肥,保证小麦安全抽穗,小麦、油菜正常灌浆结实,确保产量不减。目前,小麦亩穗数已成定局,但是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籽粒数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三分之二来自开花以后的光合作用,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管理方向是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1、抽(挑)水追肥。有条件的首先要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至5斤。 2、趁雨追肥。无水源保证的地方,应趁雨追肥,此时应抓住下雨机会,立即亩施尿素3至5斤。 3、根外追肥,一喷多防促增产。小麦生长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而适时根外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肥。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四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如果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为了简化操作,可与其他田间操作措施结合进行,如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以同时防病、防虫、防早衰等“一喷三防”效果。在灌浆期可用1%~3%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50公斤到60公斤。叶面肥的施用还可与防治病虫害相结合,以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油菜地每亩施用量可按200克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多菌灵、50-100克速乐硼(有效硼含量≥20%)兑水50公斤喷施。促进生长,防早衰、防菌核病、防高温逼熟。 二、搞好病虫综合防治。 切实抓好以条锈病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科学部署防控措施。重点抓好条锈病、白粉病防治。要利用植保专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能力和防治质量。 1、小麦条锈病。当条锈病病叶率达2%左右时,要求进行普治。药剂可选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亩用8—10克;15%(河蟹)酮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 2、小麦蚜虫。当蚜株率达20—30%、百株蚜量达250头以上时,应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亩用20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亩用20克。 3、麦蜘蛛。拔节孕穗期百株螨量达500头以上时,应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爱诺虫清,亩用10—20克;1.8%集琦虫螨克,亩用5—10毫升。 4、油菜菌核病。当油菜初花期病叶率达5—10%时,应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亩用50—6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 以上药剂手动喷雾器兑水40—50公斤,机动喷雾器兑水10—15公斤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