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参公管理是笼罩在这1万多名红十字工作人员头上的“光环”,红十字系统从高层到基层都留恋这个身份。为了这个身份以及所带来的稳定感,他们可以接受低于市场价格的工资水平。 红会改革:不可能单兵突进 一旦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红会人员将面临工资、社保和级别“三损失”,改革阻力相当大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 当下红会改革可以预期的一个现实路径是,在不触及行政和人事改革的前提下,对所有社会捐赠收支进行公开透明的披露和接受社会监督 ] “有级别,有编制,有经费。”中国红十字会的“举国体制”,本应是其最大的救助优势,但现在越来越成一个障碍。 这一点,刚刚给红会捐了100万元的珠海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浩最有感触。一开始,他诧异于红会对微博上收到的几十万个“滚”字无动于衷,于是试图通过捐款的机会向红会高层提出建议。 但让他伤心的是,这一举动被网友误认为是“托儿”,100万元的爱心,换来一片骂声。更让他伤心的是,“出席捐款仪式时很热情,但仪式结束就没有人理了”。 因此,陈利浩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说,红会若要重生,“去行政化”是唯一出路,回归社会组织的本质。 但陈利浩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他低估了红会1万多员工对公务员身份的“迷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红会社监委委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旦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这些人员面临工资、社保和级别“三损失”,改革的阻力相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