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4日深夜,有一条微博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一名游客自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字样,这起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再次激起了人们的反思。发布这条消息的微博博主"空游无依",是在这个月的3号赴埃及旅游的。5月6日,他来到卢克索神庙,发现了这个不文明行为并拍摄了照片。他表示,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事后,该名刻字游客的父母已经公开发明道歉声明,然而大家执着的从一开始就不是这件事的是非对错,而是“到此一游”这短短四个字所折射出的当代中国文明之痛。中国和埃及同为文明古国,从前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备受推崇。进入现代社会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更加富强,然而传统美德在遗失,贪污腐..败盛行,拜金主义严重,文明风气渐失,还记得“小月月事件”众多路人的麻木,犹如一把重锤击打着人们的心脏,拷问着人们的良知。 我们应当这样问自己: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在外旅游时,个人形象往往和国家形象紧密相连,“到此一游”者损害的远远不止是他个人的形象。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召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呼吁中国游客要注意言行。 我们应当反思,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等行为是否是文明之人应有的行为。“到此一游”是民族精神空虚、民族素质低下的集中体现,实乃民族之痛。当前,应当着眼于在家庭教育、学校素质教育上下狠功夫,提高国人文明素养,杜绝这类不文明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