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北京国土局公布了首批清理的小产权房名单后,北京再掀小产权房清理风暴,并于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名单。 北京市房山国土局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堪称史上力度最大。 据了解,包括房山国土局在内的多个区县,均被要求建立辖区内的小产权房或者疑似小产权房项目建立台账,全面摸清辖区内小产权房的数量和分布。 据其透露,北京市高层官员已经内部要求,力争实现新增小产权房项目零增长。 变相小产权房被处理 针对去年9月北京国土局公示的首批79处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的清理,北京市国土局的相关人士表示,部分该追究行政责任的已经移送至纪检监察机关,部分涉嫌犯罪的已经移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截止到目前,已没收建筑物面积240.92万平方米,收缴罚款2408.86万元,拆除建筑物面积2.23万平方米等。 在首批小产权房项目被初步处理之后,北京市国土局再曝6处小产权房项目。 本报记者梳理前后公布的两批小产权房名单发现,第二批公示的小产权房名单中,还特别列出了变相小产权房项目。 比如,以设施农业为名的“大棚房”,一个位于昌平区的华尔克草莓园;一个位于房山区的西吕大鹏。 据本报记者调查,北京部分区县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名,在承租方建设蔬菜大棚等农业园时,在旁边和内部建设“配套用房”,对外租售,租、售期一般为20到50年。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关爱军表示,农村集体土地未经批准不能进行非农建设。农业附属用房属于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文件,耕地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3%至7%以内。 “租一个5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顶多就能盖一个小开间,”关爱军提醒,此种向市民出租、售的建筑,部分属于变相的小产权房项目,亦不能买。 实际上,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北京掀起的小产权房专项整治活动,亦特别强调对变相小产权房项目的巡查、处理。 以房山为例,根据北京市国土局房山分局的要求,要加大巡查,多种渠道关注变相小产权房开发、销售信息,对辖区内现有的疑似小产权房项目要建立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