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昨天,审计署官方网站宣布:“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审计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审计署并未强调“地方”,预计将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首次进行全面审计。 7月18日,“汽车之都”美国底特律向法院申请地方政府破产保护。底特律债务极其庞大,有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底特律破产案再度给国内一些过度举债的城市敲响警钟。 2011年,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174.91亿元。 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抽查”结果也不容乐观。 这两次审计结果,审计署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报告,也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今年6月,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审计报告时提出,地方债风险不容忽视,关键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建议,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抓紧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 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审计学会理事、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教授郝振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可能正是因为国内地方债问题持续发酵,以及国际上底特律正式破产等国内外问题的双重刺激下,才促使国务院正式要求审计署开展新一(河蟹)规模,而且全方位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应该说,国务院也是希望通过此举发挥审计部门的免疫功能,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因此对居民和企业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