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即将全线运行,中石油对国内天然气管道运输的掌控也进一步加强。 来自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项目部的消息显示,中缅天然气管道云南禄丰—广西贵港段开始天然气置换工作,预计10月20日可到达广西贵港,从而实现全线运行,并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基本形成全国天然气统一调度的格局。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石油对管道的垄断进一步加强了。因为中石油一家独大垄断天然气管道运输,所以表面上看中石油业绩显示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导致亏损,实际上高昂的管网费给中石油带来了不菲的隐形收入。”一位石油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以陕西绿源子洲LNG液化厂为首的9家陕西液化天然气(LNG)工厂抱团拒绝执行价格上调后的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以停产威胁中石油,其中的矛盾焦点就是管网费。 管网费引发陕企抱团 陕西9家企业抱团对抗中石油,表面上看是反对天然气涨价,究其根源,实际上是反对中石油加收管网费。 9月27日,中石油长庆油田油气销售公司宣布上调陕西地区LNG原料气门站价格,上调后存量气1.955元/立方米、增量气2.48元/立方米。其中,2.48元/立方米的价格是国家发改委统一核算的最高门站价格。 之后的10月12日,绿源子洲LNG液化厂、安塞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西蓝集团靖边天然气液化厂等9家陕西LNG工厂达成一致行动方案,认为陕西LNG气源门站价格包括的0.4元管输费用极不合理,因为陕西省地处气源地,不应该含有管输费,决定抱团拒绝执行调价后的存量气、增量气价格。 中石油方面对记者的回应则称,中石油执行的是统一核算的门站价格,调价并非企业自身行为。 目前天然气价格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所规定的13种管制商品之一,天然气的定价权在国家发改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物价局(城市天然气配气)。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具体由供需双方在浮动幅度范围内协商确定。 上述石油专家告诉记者,此事归根结底是因为中石油“一家独大”垄断天然气管道运输。 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上游开采和管网建设运营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石油国企,它们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其中,中石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掌握了全国大部分天然气的进口、开采与输送等。 当下,中国管道天然气供应基本由中石油控制的西气东输管道和中石化控制的川气东送管道垄断,二者的价格决定着中国天然气的使用价格。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10月20日将到达广西贵港,从而实现全线运行,并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接,基本形成全国天然气统一调度的格局。中石油对国内天然气管输的垄断进一步加强。而中石油、中石化垄断天然气输送管道正是导致我国目前天然气定价混乱、一些地方气价畸形偏高的根源。 以天然气进口为例,中石油每年的财报都会曝出亏损。不过业内专家指出,虽然进口气价的确不便宜,但是相关企业早就在管网运输过程中暗中加价。天然气在从“三桶油”运输到各省管网再到大用户局域网的过程中,需要增加的实际费用并不高。但天然气管网的垄断性则导致各地管网公司的加价动辄为成本的若干倍。这也导致最终的进户气价中,一部分价格属于管网公司私自加码的费用,而这通常不被视为回收的价格成本,所以呈现在石油公司财务报表上的仍然是进口气价的“高昂”与销售价格的“低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