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预示着,“单独两孩”的政策将全面放开。 国家卫计委负责人表示,实施“单独两孩”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 近一段时间,“单独两孩”持续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报道不断预测单独二胎将放开,但主管部门一直未予肯定。在五次三番舆论发酵后,“单独两孩”政策终于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确认。 单独两孩政策的启动实施,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透过这一政策调整,我们可以对计划生育国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计划生育并不是对人口增长的简单控制,而是强调人口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从宏观角度看,人口是国家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人口安全,与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金融安全等,一同构成国家安全的基础。人口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避免出现人口失衡、萎缩、超低生育率等情况。 人口众多依然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与此同时,经过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已出现若干结构性问题。生育率是影响生育政策的重要指标。根据公开报道,国家卫计委官员近日称,完善计生政策准备工作的启动始于2008年。但其实在本世纪初,卫计委就已着手调研。调研的一个动因,跟生育率太低有关。从1992年开始,中国总和生育率就低于人类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1个孩子),到2000年只有1.6,进入世界生育率最低国家行列。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2012年出生人口净增仅669万人。同时在老龄化压力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人口净增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同步减少,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人口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目前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一定的紧迫性。这是因为,人口安全具有连续性,也就是人口的变化具有惯性,现在人口状况是过去人口的结果,也是未来的基础。人口问题一旦出现,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因此,此次“单独两孩”政策的启动,是未雨绸缪保障人口安全的提前出手,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保持我国未来的劳动力规模,并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从微观角度看,我国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目前全国户均3.1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在提高,家庭的传统功能被弱化。“单独两孩”放开,可以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的照料功能,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将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同时,这项政策让公众的生育权利得到更多满足和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发现,在我国无论城市或农村,生育意愿已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优生优育观念的形成,目前两个孩子已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生育意愿。 总而言之,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对我国个体家庭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社会发展同样也具有深远影响。“单独两孩”是个人家庭的需要,也是国家人口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社会及人口发展形势,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完善,将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民族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