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学校人员、也不是教师,我也是从学校走出后、进入社会的市民。
站在不为谁说话、偏袒的立场,客观说说对此事的看法。
本人觉得:我们哪一个不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哪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没有劳动过?从小吃得苦,对长大后才有好处。
让在校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劳动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以后进行社会后,缺少锻炼的孩子缺少“自食其力”的能力,家长心疼孩子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基本上都是“一胎化”,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肉,但疼爱要有正确的方式 和心态。
怎么会有让孩子在学校搞点卫生,就觉得孩子成了学校的清洁工?难道说,最基本的劳动都不会,以后进行社会,让以后的中国,个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角色?
难道,让在校生打扫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不应该?扫地、擦玻璃、拖地,这些最基本的劳动,都是学生份内的事,我觉得,学校让学生搞卫生的做法就是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学生是学校的组成部分,让学生搞卫生美化校园卫生,就像一个屋子的主人动手搞家庭卫生一样,顺理成章。。
想当初,我90年代,我在简阳中学读初中、高中,学校就已经让我们学生自己人从家中带帕子、扫帚到简中搞劳动,还要进行量化评比,学生们不一样的搞得热火朝天?也相当于在紧张的学习的放松,劳逸结合。现在简中也保持着这种学生的劳动,阳字中学还组织本校的学生在校外搞大扫除,按照发贴人的心态:阳安中学的学生不就成了校外的清洁工了?
简阳各市级机关人员,还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到街上进行义务劳动,按照发帖人的想法:上街劳动的机关干部,就成了简阳的清洁工了?
现在我自己的孩子也在简中读书,每周(轮流),同样要进行校园卫生大扫除,即在劳动中锻炼自己、也从学校的评比中体会竞争机制。
我支持学校让学生在校自己搞劳动、美化校园的做法。
对于认识“劳动”一事,心态非常重要,1、对于厌恶劳动的人,视劳动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2、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劳动创造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