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3|回复: 7

[原创文字] 辞赋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不容错失----谈谈城镇化建设与辞赋文化的创新发展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发表于 2014-3-2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赋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不容错失
                                                                  ----谈谈城镇化建设与辞赋文化的创新发展
                                                              
                                 改革再现加速度,城乡风貌绘宏图。
                                 神州期创新美文,撷与龙人把怀抒。
       
       牵动全国上下人心世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无疑将会给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民群众的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方式、内容等等,带来超划时代的影响与变化。虽然,这种旷古空前的嬗变转换,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但是,随着旧有的城乡布局,和人口迁徙流动,在更广范围与更大幅度上的调整变动,便不可避免地会使长期历史形成的地域人文、乡土文化、民间秘笈面临分崩离析,悄然消散甚至不复存在的严重危机。有鉴于过去单一的“大城市化”,对软、硬生态多有破坏的历史教训,习总书记在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让老百姓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字字千钧,语重心长的话,前半句指的是必须注意自然生态的保护;而后半句,就是专门告诫我们,还必须保护好乡土非遗,地域人文,民俗文化等等。
      回顾以往,传统的记载地方史事、遗珍名胜、民间人文之手段、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的地方志撰写形式了。长期的实践证明,地方志的写作记存,虽有细致入微、内容详尽的特点与好处。但它终因面面俱到,内容繁冗而使其展示形式单一呆板,很不灵活,很不便为大众记读、传扬。以致不少的地方志写作记存,几乎都成了徒走过场,写完了事,而长期闭锁于柜屉之中,与广大老百姓并无眼缘之功用。
      相形比较之下,运用辞赋文化形式与地方志写作补互并用的办法,则可以更加有效地让地方人文生态的继承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近些年,改革开放,文化繁荣,千古辞赋,应运方兴。在无数志士仁人和广大辞赋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运用辞赋文化反映、记载、传承地域人文、遗珍的成果已是有目共睹,初令人喜。
      显而易见,辞赋文体的写作记存,较之方志等记叙散文,更显短小精悍,文采姝美,展示灵活,有望喜闻乐见者日渐广普增多,起到更大的社会功用。往往它只需几百、千把文字,便可将一村、一乡、一镇一团体,乃至一市一省的历史人文,万象风情尽展无余。其内容既可入书览读,又能上墙、勒碑,传之广泛久远。如果说,以往的辞赋写作,由于过分偏重沿袭古旧单一的形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以地方风情为主要对象的辞赋文化的更好更快发展的话,那么,新型城镇化建设蓬勃兴起的强势推动与迫切需要,正可以倒逼我们,刻不容缓地加速辞赋文化的创新改革。而认真改变,以往只重其“规程性、司古性、小众性”的旧有特点,而轻视其“灵活性、记实性、大众性”之现实要求的写作趋向。让千百年来束之高阁,只供也只能让少数人孤芳自赏的辞赋文化,真正走进乡镇村落,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鉴于,我们于前几年开展的“辞乡赋市”创建活动中,在一些乡镇试行创建“志、赋”两书,已取得过良好反映的实例,我们再次特别恳切地向各级、各地宣传、文化、方志等有关部门建议: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抢救、继承地方人文生态,应当抓紧实施辞赋文化的运用发展工作。其中包括,写作队伍的组织、培训,城镇乡村地域文化,民间秘藉的保护规划,收集整理,上网备查等等。努力为各级各地撰写设置“方志、辞赋”两书,并行共用、共存之实践而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呼吁、建议,所有关于辞赋文化写作、传播的社团、会所、网站、媒体,以及广大辞赋作家与辞赋爱好者等等,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好形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办法,书写更多更好的辞赋华章,在抢救、继承、阿护、发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作出更加突出的成就与贡献!
      在此大任当前,大局考验,大急呼唤之际,各人、各体,都应消除门户宗派,争名争利之种种偏见,除正常有益的相互探讨而外,千万免做那些无休无止,无功无德的争吵论战,互相攻击。而多干有利于让更多辞赋爱好者入门参与,投身辞赋文化的改革创新,顺世发展的好事实事。设若至此,可以想见,如果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真正开辟出一条各级各地,市县乡镇,村落团体,机关单位都能“志赋两书”并存、写作新路,那该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局面。还将会造就一个多么庞大的辞赋文化产业队伍。而且,又将可以使我们广大辞赋爱好、写作者们大展身手,有了多么更加宏阔的用武之地啊!
      有道是:      放眼百代文史篇,几多风雨辞赋苑。
                  天赐良机令光复,革故鼎新没等闲。
                                                                                    
                                                                                    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成都市锦江菱窠书屋
                                                                                       2014年3月23日



217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副管理员

UID
16
回帖
20079
主题
217
积分
83806
阅读权限
245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1-10-15
在线时间
3462 小时
发表于 2014-4-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这样的古老文学样式,在遇到现如今的文化社会格
局,不可否认要与时俱进。我其他的不关心,只是对现
在的新名词、新说法加入文体中读起来是不是习惯,是
不是拗口有点怀疑。虽然古人的词汇在他们那个时代也
是新鲜、时髦词句,同样我们读今人所作古体诗词赋也
要习惯,毕竟我们的后人读现在创作的古体作品也是古
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娃娃 发表于 2014-4-10 17:30
辞赋这样的古老文学样式,在遇到现如今的文化社会格
局,不可否认要与时俱进。我其他的不关心,只是对现
...

谢谢常管赐玉留香!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少将

UID
21798
回帖
16057
主题
5
积分
53547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09-3-2
最后登录
2022-10-22
在线时间
2899 小时
发表于 2014-4-2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让人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94帅 发表于 2014-4-23 15:33
深刻,让人思考。

谢谢理解,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辞赋家和创作者!辞赋只有走改革之路,不拘一格创新体,承古而不泥古,厚今而簿古。同现实,同更广大人民的心声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正摆脱时兴时衰的历史命运。仅由少数精神贵族孤芳自赏的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5

回帖

844

积分

四级军士长

UID
113273
回帖
15
主题
8
积分
844
阅读权限
80
注册时间
2012-2-13
最后登录
2016-5-27
在线时间
12 小时
发表于 2014-6-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冷老师许多帖子,赞其才情;
忧过简州城一些陋状,苦其无奈!
简阳有那么多值得以文字记录的历史旧事,风情典故,
可是简阳的“官们”有几个在这方面用过心?
------连街道,江桥的名字都起不好哦~~~~~~~
也就知道数一下一二三四,东西南北,
还好:上下左右还留着,也许还没想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874

回帖

8199

积分

上尉

UID
112669
回帖
874
主题
342
积分
819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2-1-30
最后登录
2020-8-6
在线时间
742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芽的土豆 发表于 2014-6-8 14:07
看过冷老师许多帖子,赞其才情;
忧过简州城一些陋状,苦其无奈!
简阳有那么多值得以文字记录的历史旧事 ...

谢谢理解,感佩情怀!问好,遥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8-22 10:53 , Processed in 0.035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