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尉 UID585
回帖736
主题39
积分3966
阅读权限130
注册时间2006-6-18
最后登录2016-8-1
在线时间130 小时
|
记得“官宣”前,我回过一次简阳,身边有亲戚朋友问我的问题,倒是和之前论坛一些朋友讨论的话题一样,谁收益?
我大概思考了一下,回答:都受益。不妨把我们简阳人分为三个阶层来看待这个问题吧:体制内的就不用说了,这几天我看论坛QQ群传得沸沸扬扬的成都某区关于收入的争端,这个阶层的人员,得到的是实实在在收入的提高,当然,被隔壁欺负多年,需要多长时间恢复并发钱,看发展进度吧,但是前景是可预期的;体制外的普通工作人员,更多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便利,比如交通什么的,当然也算是受益;另外就是创业阶层,这个自不必说,企业愿意落户谁家,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创业阶层的受益,也可以促进第二阶层的就业和收入。
一切看来都那么美好,那么我是不是说了一通废话?作为初夏午睡过多导致睡不着,半夜爬起来找不到事做,权衡再三愿意把这个等待瞌睡的时间献给家乡的人来说,不发一通奇谈怪论,那就不是我了,哈哈。
当天我说过一句话:我长期住在双流,至少从招聘信息看,好像招收一个非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和简阳的收入是不相上下的。那么六城区呢?同样一个写字楼工作人员,恐怕平均收入不是成都其他区县能够比的,可是双流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收入,可是在全省都有名的呐!那么非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收入,起最大决定的因素是什么呢?我大胆猜测:圈层!这个就引出了今天我想说的话题了。
接下来的话可能有些拗口了,看花了眼的请放过我——撂句狠话在这里:锦江区的体制内人员收入在十年内都无法与双流区持平,更不要说赶超了,但是双流不要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不可能会有春熙路,还是那句话:圈层!曾经有朋友在“官宣”后问到的房价问题,我想洗洗睡吧,因为你在第几圈层?
曾经采访过一位专车司机,他是专职,在成都某城市化进程的拆迁中,赔了三套套二的房子,和部分现金,我说恭喜很幸福呀,他说幸福什么,父母住一套,他们一家三口一套,另外一套租出去,由于在三环外了,所以也就千把块钱一个月,现金买了一台科鲁兹,自己失地农民,跑跑专车就算是工作了,而且以后娃娃长大,如果没有本事,也许那套租出去的房子还得给他......他们拆迁前,是离中心圈层较近的居民,拆迁后呢?别以为人家是瓜的,赔你三套一环的房子,当然就赔得比较远呐,回到前面我说的:虽然你远了,但是你享受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交通也方便嘛......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小区,邻里之前寒暄:你是从哪里过来的,我们又是哪里哪里的,你们是咋个赔的?不用说:拆迁安置小区,都符合一个根本特征:从内到外迁。这算不算是被城市发展“挤出”了?
最后传递一个正能量,也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家乡有如此机遇,确实是普天同庆,可是年轻人,如果你不幸既不属于第一个阶层,也不属于第三个阶层,那就不要坐等发展红利,那不是红利,而是“城市挤出效应”。你是愿意做工作在北京,每天天没亮就从河北坐公交车去市区上班,还是就住在北京五环附近呢?
也许有人反驳了:既然你都提到圈层,简阳这个圈层,至于像成都市中心那样夸张豪华吗?但是我给你说个老实话,你知道体制内人员涨工资,谁最敏感吗?菜市场!哈哈,懂了吧,一个地区如果收入高的人多了,物价相应涨一点点,那是正常的吧?我曾经去过延安,按理说论居民人均收入,并不算高,但物价却比我们这边高,因为那个地方出石油,街上豪车随处可见,导游说,十有八.九是油老板的车。这个类比应该比较接近了吧:同样不属于中心圈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石油和机场,导致部分人收入提高,随之出现另一部分人的不幸福感,甚至是大部分人。
在论坛一片叫好之声,这个时候发表这些言论当然是找骂了,不过如果没有人问我关于“受益”的问题,也许我还真没思考过如此杞人忧天的事情。在大家都一片乐观,期待生活在更加豪华、更加便利的城市的时候,请问,这属于你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