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k简阳专题-,草池镇特辑【四】,汪家山石刻与中国狮王,专题一直更新中,谢谢大家支持 此图片设有版权,转载,商业使用请经过作者的许可 说起汪家山石刻大家可能是一脸雾水,有些人可能会说,咦,怎么这么眼熟呢,怎么好像去 过,那我换个方式用它说它你一听肯定会知道,狮王。说起狮王有人可能会说‘那不得了, 谁又不知道 狮王呢,前几日还登上了各大网站的首页呢,记者还说了有三个姚明那么高呢,还引起了许多 考古人员的关注,现已是简阳的旅游圣地,在简阳古迹里都快要赶上白塔了,那天新闻现场 记者还来采访了’这些话让k弟有些含糊了,有三个姚明那么高,这么说来有些夸大其词了 哈,但是亲身体验了还是不一般,但是现在不能进去了哈,因为被保护起来了,立了个铁门, 话说叫成都狮王会令简阳人高兴,但‘狮王’这一艺名的出现引起了简阳重大网友的反感,这是不仅仅是因为几位考古专家考察新机场故作的惊诧之举引起公愤的原因,还有那位记者报道中没有任何关于简阳的地名,当然还有令当地人不满的说法将狮王迁移,如果叫现 在迁移很容易,但据当地的人说,当年有人出重金想买走石狮子,被村民们拒绝了,如果有 人想运走狮子,不知道当地的人同意不?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早已成为三鱼村的风水标志,多 半都不会运走,而新取的狮王艺名让许多人流年忘返可原名汪家山石刻却让人满是雾水,但愿大家叫他的原名汪家山石刻,因为这是它最传统的学名,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记住汪家山的传统用名,还为了简阳的文化发扬光大,好了我们先不说那些种种的传闻了,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说法。 汪家山石刻可能是草池镇最远的一处文物,离芦葭镇仅仅几公里,位于三鱼村,村如其名,为什么村如其名呢,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在大安桥西岸的岩壁上刻有着,三条鱼同一个嘴,其雕刻非常有数学的艺术,相传村里有一个人,见石壁上有双鱼同嘴的石刻,很不服气,于是他在二鱼同嘴的基础上,画了一条鱼上去,自此成了三鱼同嘴。但现在被染上了颜色,还有些人在上面画蛇添足,变成了四鱼同嘴,而作者是谁其雕刻意图已不可考。据说原来还有雄雌两狮一尊在河西,一尊在河东,河西的狮子据说在三鱼同嘴下面,现在不知河边那块巨石是不是那座狮子,没人研究。而石前大安桥却是晚清的,大安溪却是是倒流的,有很多人来研究过,都没有研究出结果。还有那座高4.6,米,宽3.2米,围圆13.6米石狮子,的百吨罕见的巨石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如果是人为的是怎样借助原始用具运到这里的,浮现在脑海里的却是草池千古谜团,可以体现出古人的智慧,除了狮王的别有一番情趣的雕刻引人注目以外,还有山下的保全寺里面还有五圣造像古迹与草池千佛崖石壁上有‘开元天宝’都有文字刻记,前三为观音,文殊,普贤,后二为释迦,老君。供释道两家为于一座,这在各地的寺庙中也非常地少见。
民国简阳县志里关于汪家山石刻的文字记载
公路旁立得指示标志,还好最近游客算是冷静下来了,汪家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三鱼同嘴浮雕,用水泥掩盖了一条鱼】 近日,“中国狮王”的报导屡现媒体。偏辟而不为外人知的草池镇三鱼村,一下子引来万人 踏访。其实,隐藏于该村群山绿水之中的谜,并不是那蹲石狮,而是位于河边崖壁上那 副“三鱼同首”浮雕图。这图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是三条鱼,而是四条鱼。与顶端那条鱼垂 直的下面,还刻有一条鱼,大小与其它三条差不多,只是其头并不与另外三条相交,而是嘴 对嘴,似是亲密,又似是嬉戏,十分可爱。 三鱼同首的图案,最早出现于两汉,大多是刻在墓室中的石壁或石棺上。刻在崖壁上的较少见。因鱼可遁形水底,古人视之为通阴阳二界的使者。远古更有颛顼死后即为鱼的传说。总之,鱼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珍贵食品,更是人们精神上的某种寄托。很多研究认为,三鱼同首,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的图画体现。寓意三鱼同首,可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在美术史上,更把三鱼同首看成是早期绘画和建筑中最合谐、最成比例的美丽图案。 那么三鱼村的三鱼同首图,是何时刻上去的?为何多刻了一条?而这条鱼又不与另外三条同首呢? 没有资料记载,或许民间传说可以透露出些许玄机。当地民间传说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藏宝说、参透天机说、放牛娃与教书先生比赛说,等等。 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早在两晋时期,有一云游四方的道士,途经此地时病倒。当地人善良,寻医找药,供住供食。道士康复后,见此地山不长树,河无水流,便在石壁上刻下“三鱼同首”图画。道士走后,村民们仍像往常一样劳作。谁知几年后,这里的山开始绿了,河水也丰富了,鱼也突然多起来,怎么也捞不尽。这才想起道士刻在石壁上的画。于是大家相信这画有灵,便立庙朝拜。 几十年后,道士重返此地,在石壁下歇息,突遇有壮汉哭。便上前细问原由,方知这壮汉因家贫取不起媳妇,母亲因此而终日流泪。道士见他面带善相,不忍心,就说,你找一长梯来。壮汉不解,道士催促说,我还要赶路,你快点吧。壮汉回家扛来长梯。道士爬上石壁,在三鱼同首图下面,又刻上一条头朝上的鱼,与头朝下的那条鱼,似是接吻。道士离开后的第二年,壮汉竟然就娶了妻,还生了子。后人觉得奇了!因此,凡娶不上老婆,或娶了老婆生不出小孩的人家,都会跑到石壁旁边,刻上男女头像,或是婴儿头像,据说大多能如愿。 传说终究是传说。三鱼同首图,在四川并不多见。这种“四鱼图”更是少见。其中奥秘,的确值得有心人士探讨。【陈水章文】 这天,村里来了一位游方和尚。刚到村口溪边,看见这尊狮子石,就站在那儿左右端详,还绕着石头转来转去瞧了许久,一边口里喃喃着。老和尚走进村来,又看见两尊锣鼓石,更是惊诧不已。就问刚巧路过的村民:“你们村子里是不是刮风下雨经常有响声啊?”“是啊!是啊!大师有没有办法治一治呀?” 老和尚没有回答,却指着村口山崖上那尊三条鲤鱼同一张嘴巴的石刻浮雕问道:“你们这儿可是叫做三鱼村?刻这尊三鱼石的人家还有后人么?” “有啊,有啊!汪石匠的祖祖刻的这条三鱼同嘴,汪石匠就住在村口山崖边。”村民一边讲一边领老和尚来到汪石匠家中。 汪石匠的岁数也和老和尚差不多了。村民本想留下来听老和尚怎样讲,老和尚却把他打发走了。村民只好远远地站在石匠家门口路边不肯走,只见老和尚在汪石匠耳边说了些什么,汪石匠直是点头。过了一会儿,老和尚就出门走了。 第二天,老石匠就带上儿子孙儿和徒子徒孙们一道,在狮子石边上比比划划,动起工来。在汪石匠亲自指点下,这尊本来就极像狮子的巨大石头,稍稍经过斧凿修饰,就在众石匠巧手之下变成了一尊高和宽各有一丈四五的巨型石狮子座像了!奇巧的是,巨狮胸前两腿之间还蹲伏着一头活泼可爱的小狮,雕刻得栩栩如生!村民和过往行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赞不绝口。接着,汪石匠又带领大家一道,把村子里那两尊锣鼓石一起搬到巨狮像两旁,也只是稍加修饰,就雕刻成了石锣石鼓,配立在石狮子像两旁。更为神奇的是,自从石狮子石锣石鼓三尊石像配立在一起之后,无论狂风暴雨之夜,电闪雷鸣之时,村子里的人们再也听不见狮子怒吼锣鼓乱鸣鸡啼犬吠的古怪声音了。人们终于能够安然入睡。 人人都说老石匠真是给全村人做了好事,积了阴德。人们也爱在空闲时瞎猜,老和尚究竟对老石匠说了些什么,让他做成了这样一件功德事儿?然而,村子里却有一个人不甘心,对汪石匠耿耿于怀。他就是村中首富,也是本村的甲首。从前,每逢风雨大作狮子乱吼鼓锣齐鸣鸡叫狗咬之后,第二天一早,甲首富员外都会挨家挨户催大家凑份子钱,请端公道士驱鬼跳神。尽管这样做于事无济,但是富员外每次都能够从中得到好处,也总是乐此不疲。如今,狮子不吼锣鼓不鸣鸡犬安份了,富员外却份外感到寂寞。总觉得老石匠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儿,他就悄悄到州里奏上一本,说老石匠意图“谋反”,大兴土木,在自家宅子门前修造石狮石锣鼓高宅大第,犯下弥天大罪! 早有好心人偷偷把富员外到州城告黑状之事告诉了汪石匠,汪石匠听后,就赶紧召集自家儿孙徒弟们,日夜赶工,在石狮子座像后边溪畔,山崖岩壁上雕刻成太上老君、文殊普贤、观音菩萨的石像,又在岩边修建了一座小巧的庙宇。这样就和石狮石锣鼓一道,配套成了一处完整的佛寺道场。等到官府派人前来察看询问时,村民们就把来人带领到现场,一边指看着告诉官差,汪石匠如何带头雕刻石狮子安宁百姓,又捐资出力修建庙宇为地方祈福,真是地方上大大的好人啊!官差回去禀报之后,州官就把富员外叫到城里训斥了一通,又对汪石匠作了一番口头表彰。这事儿也就平息下来了。 富员外仍然心中横着一根剌儿,那就是老和尚到底给老石匠讲了些什么,让他就这样把一场惊天动地的狮吼锣鸣弄得来悄无声息了呢?村子里其他年轻人也时常想方设法找老石匠打听,汪石匠却总是笑笑,从不回答。直到老人死去后,这秘密也就被他带走了。 (徐正唯)
可惜狮子已经被设计了防护措施,不然还会靠近些拍点
狮子扶着的小幼狮子,石刻艺术高明,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别有一番情趣
一夜成名的狮王,其实在08年简阳旅游局已经提出开发成旅游景点,可惜被别人抢了
保全寺内的燃灯古佛
据巫昌友报道与查阅【三岔区志】该燃灯古佛,也是宝贝,一直保护得很好,系五圣造像一绝,可惜当年破四旧,人们用锅烟子涂抹全身,得以幸存。
佛窟
保全寺内独特一绝的五圣造像
五圣造像系磨岩造像分坐于前后两排,前三为观音,文殊,普贤,后二为释迦,老 君。供释道两家为于一座,这在各地的寺庙中也非常地少见。
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座古石碑的来意
这碑是:民间修建"玉清宫奠基"碑。
竹林里的古墓碑
怀疑是古岩洞
保全寺位于三鱼村二社汪家山,寺内有盛唐时期的’五圣造像‘原系摩崖造像是罕见的岩下一巨石状的狮王,雄距大安溪东岸。雌据说在大安溪西岸【三鱼同嘴旁边】相传‘旧时狮子石善鸣,里中有石锣,石鼓各一,狮鸣,则锣鼓皆响应,鸡犬不宁。清道光三年【1823】里人毛于刚于岩下建保全寺,移石锣,石鼓于寺内,并命工匠将狮子石略施垂凿刻成一幼狮,高阔约5米,重约70吨,为远近所罕见。刻狮子建寺后,今天亦是中国狮王旅游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