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语言
人类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交流、沟通,昆虫之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沟通的呢?其实,昆虫之间的沟通方式可多了,声音、气味、动作等,都是它们交流的方式。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能听到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扯着嗓子,一刻也不停,这是雄蝉在寻找配偶。雄蝉背部有个发生器,能够发出高亢尖厉的声音,来吸引雌性。一旦雌蝉慕“声”而来,雄蝉就会降低音量,发出“求爱宣言”:“好姑娘,嫁给我,好吗?”雌蝉就会发出低低的回应声。不过,因为雌蝉没有发声器,发出的回应人耳听不见,所以人们称雌蝉为“哑巴姑娘”。依靠声音进行交流的昆虫还有很多,蝗虫、蟋蟀、蝈蝈儿、纺织娘等都是优秀的“歌唱家”。 “啊,好大一朵花呀!”一只出来侦查的蜜蜂情不自禁地感叹。可它虽然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却不会利用声音来传递消息,怎么办呢?山人自有妙计!小蜜蜂采了一些花粉,急急忙忙飞回巢穴,在伙伴面前跳起舞来。 原来,蜜蜂是通过舞蹈来表达蜜源的地点、距离的。如果蜜源在蜂巢百米以内,侦查蜂就会在蜂巢上交替着向左或右爬行,跳起“圆圈舞”。如果蜜源在百米以外,侦查蜂就会跳起“8字舞”,动作越快、转弯越急,表示距离越远。 小小的蚂蚁既没有高亢的嗓音,又不会跳优美的舞蹈,那它们之间是怎样交流的呢?我们观察蚂蚁时,经常看见蚂蚁之间碰触角,它们是在打招呼吗?其实,蚂蚁是在靠触角来判断对方身份。如果对方身上的味道与自己所在群体的味道一样,那对方就是自己的伙伴;反之,就可能是敌人了。蚂蚁身上的气味其实是一种激素,它们一边爬行,一边分泌激素,食物越多的地方,分泌的激素越多,其它蚂蚁便能循“味”而来,将食物搬回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