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查看: 15350|回复: 4

简阳党史|赵君陶为简阳播下革命的火种

[复制链接]

674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92
主题
6748
积分
2828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5-13
在线时间
10778 小时
发表于 2021-4-3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赵君陶为简阳播下革命的火种

来源:简阳发布

t01e2bfe72f59b07c04.jpg


1938年春,中共党员赵君陶来到简阳。

赵君陶是根据中共四川省工委书记邹凤平的指示,经人介绍来到简阳县立女子中学工作,任初五班班主任兼科任教师。她到校后开展的活动,由邹凤平直接领导。当时,国民党中央军一个师驻防在简阳训练新兵,地方封建势力横行,加之女中戒律颇多,校内没有一名中共党员,也没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导致学校中多数人对抗日之事并不关心。

赵君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向师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她发现音乐教师曾静渊是一位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就主动和她接近,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讨论社会各阶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的态度,引导她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教学生们唱进步歌曲。经过赵君陶的教育和帮助,曾静渊提高了对抗日救国的认识,成为宣传抗日的骨干。1938年夏,经赵君陶介绍,曾静渊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君陶还向同学们讲述历史上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同学们听得义愤填膺,决心要为抗日宣传出力。经过赵君陶耐心细致的思想启发和教育工作,学生中涌现出了不少思想进步、勇于革命的积极分子。学生傅育渠、蒋玉祥积极投身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后经赵君陶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赵君陶的领导和组织下,曾静渊积极教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抗日救国歌曲,扩大抗日宣传,原本抗日气氛不浓的女中,出现了抗日救亡新气象。赵君陶抓住时机,和师生一起创办了《抗日壁报》,组织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进行讨论,加深了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据《中国共产党简阳历史》记载,为把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推向社会,赵君陶组织师生排演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并到简城大十字街口、车站码头进行抗日宣传,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群众纷纷捐钱捐物,支持抗战。同时,赵君陶还组织成立宣传小组,每组五六人,由积极分子带队,分别前往吉安铧厂、简城、石桥、东溪进行抗日宣传,在工人、农民中扩大了抗日宣传的影响。

赵君陶在女中开办夜校,让穷苦孩子和附近居民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开简阳之先例”,得到社会普遍赞扬。在简阳期间,赵君陶忘我工作,生活上却十分简朴。据当年初五班女生蒋秀珍回忆:“赵老师常穿一件长袍,工作起来什么都不顾,经常别人吃饭很久了,她才到食堂打点饭,有时连菜也没有,饭冷了她就用开水泡热吃。”没想到,赵君陶几乎一生都献给了革命和教育事业。后来,蒋玉祥回忆道:“新中国成立后,赵老师曾担任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委员,她一生大部分时间从实教育事业,辛勤培育革命和教育人才。”

1939年2月,中共南方局调赵君陶到重庆主持战时第三保育院的工作,她随即离开简阳。赵君陶在简阳一共发展了3名共产党员,到重庆不久,就把蒋玉祥、傅育渠调到重庆第三保育院工作。后来,蒋、傅二人先后去了延安,继续从事伟大革命事业。

从1938年春来到简阳,到1939年2月离开,赵君陶在简阳的时间仅短短一年,但她为简阳播下的革命火种,却越烧越旺。1939年,中共资(中)简(阳)特支、中共简阳支部、中共简阳特支相继成立,在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当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时,总能想起革命先辈们的开创精神和英勇身影。当百万简阳市民在中共简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时,总忘不了赵君陶这样的革命火种传播者和革命事业耕耘者。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4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92
主题
6748
积分
2828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5-13
在线时间
10778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李鹏: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

  2003年1月17日,是我的母亲赵君陶诞辰100周年之日。同年2月23日,又逢我的父亲李硕勋诞辰100周年。我听说重庆市委、市政府要为这一对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召开纪念座谈会。我和朱琳同志并我们的子孙全家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

  有鉴于李硕勋烈士的事迹早已流传于世,广为人知,在建党80周年之际,北京举办了规模宏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会,李硕勋已被列入我党80名著名烈士之中,他临终前亲笔写的致妻子“陶”的那封遗书,也陈列于大厅,供后人瞻仰。所以我现在写的这一篇短文,将着重介绍我的母亲赵君陶,以表达我和朱琳对她深切的怀念。

  据我所知,对我母亲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第一位就是她的五哥赵世炎烈士。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她和赵世炎自幼在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兄妹感情至深。赵世炎天赋聪慧,勤奋好学,品行端正,为同学所敬仰。赵世炎教她识文断句,背诵诗词,是她的启蒙老师。1919年,赵君陶随家迁居北京,赵世炎向她灌输了反帝反封建、求民主爱科学的思想,带领她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引导她信仰共产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的征途。赵世炎和周恩来一起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赵世炎因叛徒出卖被捕,而英勇牺牲。当我的母亲从南昌归来,在她的三哥赵世炯那里,得知五哥赵世炎牺牲的消息后,万分震惊,悲痛欲绝,昏厥过去。她没有因为五哥牺牲而挫伤革命意志,她也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实现烈士理想的决心。

  第二位对我母亲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李硕勋烈士。1925年,他们相识于杭州西子湖畔,互相萌发了爱慕之心。以后他们又同时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这是一座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李硕勋是学生领袖,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会长。赵君陶认真攻读革命理论,是品学兼优、思想进步的学生,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情投意合,在上海大学结成良缘。从他们的结婚照片可以看到,母亲相貌端庄,温柔文雅,坐在一个大椅子上,父亲身材修长,刚强坚毅,坐在母亲之旁。这张照片我母亲一直珍藏在身边,留下了这幸福而永恒的纪念。从此以后,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俩战斗在各自的革命岗位上。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1926年冬,他们由上海转战到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李硕勋投笔从戎,在号称“北伐先锋铁军”的叶挺部队担任师政治部主任,而赵君陶则担任湖北妇女协会宣传部长,动员妇女支援北伐铁军。1927年,李硕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赵君陶也紧随其后。起义失败后,两人在南昌分别,不久又在上海会合,此后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李硕勋担任中央军委委员、江南省军委书记,赵君陶则是中央妇委的秘书。当时我党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党的工作者随时都有丧失性命的危险。李硕勋、赵君陶多次遇到险情,但总能沉着应对,机智勇敢,配合默契,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志们和地下党机关的安全。1931年5月,李硕勋奉党中央命令去南方,担任两广军委书记,机关设在香港。同年7月,赵君陶携带着她三岁的男孩——自然就是我,由上海到香港。我们在香港的团聚是短暂的。7月,李硕勋到海南岛召开军事会议,不幸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英勇不屈,于1931年9月16日在海口从容就义。李硕勋临刑前写了致我母亲“陶”的遗书。这封遗书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正如郭沫若所书:“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左券,是训育革命后进的不朽教材。”

  我父亲就义时,年仅28岁,正当英年。我母亲与之同年,也算得才貌双全,风华正茂。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终身没有再婚。难道这是因为她受封建道德束缚,信守“一女不二嫁”的旧礼教吗?不是的,绝不是!她从青年时代起就是反对封建婚姻、谋求妇女解放的先驱。对一些再婚的战友和同事,她也绝无轻视和反感。惟一能解释的原因是,她对我父亲爱得太深了。父亲的遗像始终摆在她的床头或书房,她经常面对遗像,静坐沉思,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本载有详细介绍李硕勋的书《红旗飘飘》总是放在她的枕下,经常取出反复阅读。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她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父亲的遗书,所以遗书才能完好保存至今。直到她去世后,我和朱琳将遗书的原件送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管陈列。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的母亲赵君陶已病魔缠身,她希望有生之年再到西湖一次,那里毕竟是她和父亲初识之地。她终于如愿以偿,在疗养院度过了一个夏天。在我的母亲弥留之际,我和她所疼爱的儿媳朱琳均不在她的身旁,这是我们引为终身的憾事。当时我的妹妹李琼和我的子女们、亲友们守候在她的身旁。她在临终的昏迷中偶尔苏醒过来就问“儿子怎么还没有来?”她最后的话是:“是我把他们拉扯大的”,“不容易啊”,又以微弱的声音说,“要防‘狗’,要防‘狗’啊”,就溘然去世了。我明白她的意思,“狗”就是指特务和叛徒。她是在告诫我,不要忘记过去“狗”的危害,也要警惕可能产生的新“狗”。1960年,吴玉章同志,我父亲的这位老师和战友在悼念李硕勋烈士的诗中写道:“遗骨琼州何处觅,喜看红日照天涯。”母亲多次嘱咐我和朱琳,身后把她的骨灰撒在琼州海峡。我们完成了她的夙愿,她的骨灰终于被安放在海口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内。

  第三位对我母亲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三姐赵世兰。赵世兰是党内最著名的几位老大姐之一,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出色的党的工作者。大家也许熟知鲁迅先生写的《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刘和珍和赵世兰都是当时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都是学生会的领导人。为了反对反动校长杨荫榆推行恢复封建旧礼教的种种倒行逆施,女师大学生开展了一场震撼北京乃至全国的学生运动。赵君陶和赵世兰姐妹自幼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长大成人后,同在北京读书,同时接受进步思想,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赵世兰还参加了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进入低潮时期,她俩都奉党组织之命先后回到四川成都,在她们二哥赵世双家里隐蔽下来,都以教书为生,伺机宣传进步思想和党的主张。1935年,那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困难的年代,红军正在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许多党的地下组织遭受破坏,她俩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一个叛徒,后来当了国民党的特务,在成都发现了她们,对她们进行追踪和威胁。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她们机智勇敢地与特务作斗争,终于化险为夷,逃出特务的魔掌。就因为这件事,她们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陷为“大叛徒”,都错误地受到批判、斗争、抄家等种种折磨。赵世兰年老体弱多病,受不住这样身心的摧残,于1969年1月8日含冤去世。而那时赵君陶已被关进化工学院“牛棚”,正在接受批斗审讯。朱琳冲破了重重障碍,终于见到婆婆。婆婆面容憔悴了许多,身体十分虚弱。对此,朱琳心如刀绞,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婆婆对朱琳说了一段被审讯的经过:专案组问她:“你丈夫都牺牲了,你为什么能活下来?”赵君陶回答:“如果干革命的都死了,哪里有今天革命的胜利。”正义的声音驳得那帮人哑口无言。朱琳深为婆婆的浩然正气所鼓舞。当赵君陶从“牛棚”里释放出来,才得知与她相依为命的姐姐赵世兰去世的噩耗,她决心竭尽全力在有生之年为赵世兰昭雪平反。只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赵世兰的冤屈才得以昭雪,她的名誉和尊严得以恢复,而流芳于后人。

  我始终感谢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她是一位不寻常的母亲,首先,她是党的忠诚战士;其次,她又是一位慈祥而严格要求子女的母亲。她为了抚养我们兄妹,真可谓含辛茹苦,饱经磨难。父亲牺牲以后,她带着才三岁的我和遗腹妹妹从上海回到成都。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她既要随时防止特务的迫害,又要携儿带女自谋生计。我幼年时代是在成都二舅赵世双家度过的。我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有时还相当困难,但我的母亲仍把我送到当时成都最好的成都实验小学读书,使我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受环境所迫,母亲经常更换执教的地方和学校。我的童年与母亲时而在一起,时而分离,不断承受母子分离的痛苦,但我也因此得到锻炼。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在学校住读,自幼养成独立生活、应付各种环境的能力。

  我要感谢母亲在几个关键时刻对我的帮助。1941年,在我13岁的时候,她就毅然决定把我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去学习,使我受到党的教育,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要感谢母亲让我受到高等教育。在建国前夕,党中央决定派遣一批青年到苏联学习经济建设的专业知识。我原来不想去,而她极力主张我去。为此,我们母子之间发生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冲突。她批评我目光短浅,有自满情绪。最后,我听从她的劝告,服从组织决定,到苏联学习了水力发电专业。

  朱琳自幼丧母,失去了母爱,是她的婆婆赵君陶给了她第二次真正的母爱。1959年,朱琳怀上我们第一个孩子,住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她遇到早产和难产,母亲终日守护在她的身旁。林巧稚大夫问我的母亲:“你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母亲毅然回答:“大人也要,孩子也要。”她的语气是那样的坚决,那样的诚恳,使林大夫深受感动。在林大夫的精心治疗下,朱琳终于顺利产出我们的第一个男孩。人到老年都喜欢自己的孙子,所谓含饴弄孙乐,隔代亲,母亲也不例外。但她在疼爱孙子孙女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把她自己的品德和学识,通过言传身教留给他们。晚年,我母亲以练书法为乐,写得一手娟秀的“赵”体字。她为孙子和孙女们亲手书写的几篇赠言,充满了对后代希望之情,如今还完整地保存下来。母亲对我们子孙两代的教养之恩,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955年,我从苏联学成回国,分别多年的母子又得重逢,她是多么想能与儿子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当她得知组织上分配我到东北基层工作,以便受到更多的磨练,她放弃了自己的愿望,又一次毅然送我走上了新的征途。在东北基层的锻炼,对我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我要感谢她的智慧和远大的眼光。

  我和母亲生活在两地,平常只有书信来往,偶尔我到北京出差,才有见面叙谈的机会。1960年初冬,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报,要我速到青岛某疗养所去见她。这是很不寻常的事,因为母亲从来没有要求我专门去看望她、陪伴她。我和朱琳甚至想到她的身体遇到什么不测。当时朱琳已怀上我们的第二个孩子,行动不方便,我就独自一人乘火车从吉林市赶赴青岛。我找到她的住所,母子再次相逢。经过一番长谈我才知道,在1959年后党内反右倾的斗争中她受到了批评,指责她不支持在化工学院大办钢铁,搞“兴无灭资”和“拔白旗”。运动过去了,她只受到批评,没有给什么处分。我们母子可谓“同病相怜”,我也在反右倾斗争中受了批判。也许母亲听到了什么风声,才急忙找我来了解情况,以她丰富的党内斗争经验,告诫我要以宽广的胸怀来正确对待同志们的批评,勉励我既要坚持真理,又要接受教训。她的谈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勇气,使我满怀信心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我的母亲是学教育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在大革命时代,她从事妇女工作,也曾在工人夜校教过书。父亲牺牲后,她回到四川,就选择以教育为职业,既谋生计,又继续为党工作。从1933年至1938年,在短短的六年中,她换了几所学校执教。就我所能记忆起的,她先后在成都、金堂、简阳、五通桥教过书。最近又查到,她还在合川、雅安教过书。她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一股清风。学生们都为赵老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而折服。她到哪里,哪里就播下革命的火种,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生,有的学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李一氓同志奉命到四川做统战工作。从此,赵世兰和赵君陶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使她们度过了生平最困难的时期。她们的工作更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1939年初,南方局决定赵君陶在保育院工作。抗战时期的保育总会是在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推动下,为收容抗战难童成立的组织,下属若干保育院。邓颖超同志推荐她到重庆第三保育院任院长。赵君陶在第三保育院工作长达6年零9个月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她和她的同事共抚养了800多名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年岁不齐的儿童,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赵妈妈。邓颖超是赵君陶的直接领导人,对她在第三保育院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亲笔写下:“在抗日烽火中以伟大慈母般的爱培育下一代”。由于赵君陶机智灵活,又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第三保育院中共党组织始终没有被特务发现和破坏,还为党输送了一批新党员。她在第三保育院工作时,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方法,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院里经费十分困难,她就发动师生自己动手搞生产自救,克服种种困难,使孩子们得以生存下来,得到健康成长。在爱国进步人士眼里,第三保育院是“国统区的延安小学”。

  解放战争时期,她到了哈尔滨。她是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熟知她的蔡畅同志曾告诉我,组织上本来准备分配她在东北妇联或政府担任重要职务,但她热爱教育事业,执意要到中学教书。后来如愿以偿,赵君陶担任了哈尔滨第四中学的校长。如今四中颇负盛名,成为该市的重点中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赵君陶的铜像安放在校园之中,以寄托师生们对她的思念。

  建国以后,赵君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她对工农出身的干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中南教育部工作时期,她首先创办了工农速成中学,继而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工农速成中学。来到北京后,又参加了北京化工学院的创办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担任过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也都是在教育界别。她每次开会,都积极参加讨论,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我的母亲赵君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生。她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特别的功绩。她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但是,她一生却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在她身后,她的学生和同事写了许多思念她的文章,颂扬她的高尚品德,高风亮节,以及她诚恳待人的感人肺腑的事迹。

  今天,我和朱琳怀着深厚之情来纪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愿他们的革命意志、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能给人们以启迪,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4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92
主题
6748
积分
2828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5-13
在线时间
10778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李硕勋写给妻子的绝笔信


2018年12月21日08:1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1.jpg

  李硕勋和赵君陶夫妻合影照


2.jpg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


  九.四


  1931年9月5日,李硕勋烈士在海口英勇就义。在前一天,李硕勋给妻子赵君陶留下了这封绝笔信。


  李硕勋(1903—1931),四川庆符(今高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925年,李硕勋与赵君陶相识于杭州西子湖畔,互相萌生爱慕之心。后来,他们又都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李硕勋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赵君陶品学兼优、思想进步,两人情投意合,在上海大学结成伉俪。


  1931年5月,李硕勋奉党中央命令去南方,担任两广军委书记,机关设在香港。同年7月,奉组织安排,赵君陶携带3岁的儿子李鹏来到香港,掩护李硕勋开展地下斗争。然而,夫妇俩刚刚见面,李硕勋就要去海南岛指导工作。


  8月,根据党的指示,李硕勋来到海南岛。他住在海口得胜沙路中民旅社,按照秘密地址与琼崖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准备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工作。不料,由于原中共海口市委书记严鸿蛟叛变投敌,李硕勋不幸被捕,押至海口府城监狱。


  李硕勋被捕后,敌人称“抓到共党要犯”,对他施尽了皮鞭抽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各种酷刑,妄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硕勋忠贞不屈,拒不泄露党的半点机密。


  狱中的同志们看到李硕勋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非常难过,而他总是说:“要革命就不能怕死。请转告党组织,我顶得住。”李硕勋知道敌人不会放过自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于是给夫人赵君陶写下遗书。


  从书信可以读出,李硕勋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和绝望,将自己看作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牺牲的志士之一。为了信仰而牺牲,他心满意足。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儿。短短几行文字,我们可以读出烈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深情眷恋。


  1931年9月的一天,海口府城监狱铁门大开,大批反动军警拥进牢房,将李硕勋押向海口东校场刑场。这时,李硕勋的双腿已经被敌人打断,血肉模糊,不能行走。敌人只得用竹箩把他抬出牢房。李硕勋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同志们,继续努力吧!”一路上,李硕勋不断地支撑起身体,昂着头,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李硕勋英勇就义时年仅28岁。解放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李硕勋牺牲之后,赵君陶遵照爱人“善育吾儿”“设法送之返家中”的遗嘱,带着儿子李鹏并怀着遗腹女李远芹(后改名李琼)回到成都,先后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属第三保育院、延安大学、中央教育研究室等单位工作。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她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李硕勋的遗书,所以遗书才能完好保存至今。


  1985年,赵君陶不幸逝世,李鹏将母亲骨灰送到海口父亲就义地安放,与李硕勋烈士合墓,了却了其母亲的心愿。这对革命伉俪永远在一起了!(杨春来)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6748

主题

8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站长

UID
66
帖子
80592
主题
6748
积分
2828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2
最后登录
2024-5-13
在线时间
10778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播火记----革命家赵君陶简阳活动纪实

作者:冷林熙

原贴冷老师2015年6月4日发表于简阳论坛
链接:https://www.jy0832.com/forum.php ... d=251164&fromuid=66


按:简阳,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美丽山水风景的自然人文胜地,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传奇之乡。七十年前,老一辈革命教育家赵君陶就在这里首先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火种。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认识简阳,特将我于二十年前写的这篇报告文学重发 论 坛,期与家乡及更多天下父老乡亲们共同分享!                                                                 


播火记
赵君陶同志简阳革命活动

---冷林熙、巫昌友文集《天府雄州千古情》第四篇章“抗日烽火”撷选

   1938年初春的一天早晨,一辆从成都开往重庆方向的美制中型吉普正飞快地奔驰在逶迤盘旋的龙泉山地段。汽车上,一位品貌端庄,衣着素雅,秉性文静的中年妇女,此时此刻还在为着自己身负的特殊使命,而思索着一个个异乎寻常的问题。以致顾不得回答她身旁的儿子对一路山水景物的好奇询问。她是谁?她就是1931年被反动派杀害的李硕勋将軍的妻子,早期革命家赵世炎烈士的妹妹,原国家领导人李鹏同志的母亲---赵君陶(时名赵郁仙)女士。

    一、受命危难
    1937年,以华北“芦沟桥事变”为发端,如疯似狂的日本帝国主义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眼看华夏中国半壁河山危在旦夕,数万万同胞于刀兵战乱,水深火然之中而身家不保。因躲避反动派的捕杀而寄居成都亲戚家的赵君陶女士不由得浮想连翩,恩绪绵绵。她联想起自已从“五四”时期跟随哥哥赵世炎投身革命的追求、向往。想到1936年在上海入党明誓的情景。想到哥哥和丈夫相继为革命献身的悲壮场面。国难家恨,理想浩志,使她多么渴望为党、为人民多作些贡献,多么渴望去到抗战前线,去实现自己的初衷和兄长与丈夫的遗愿啊!   
    思啊,想啊,盼啊!从浣花溪畔的柳叶飘落到新芽萌生;从西岭丛峰披白盖絮到冰消雪融的时节。己在蓉城文化界参加抗日救国会的赵君陶终于盼来了奔赴新的战场的时刻。
    一个余霞未尽的傍晚,中共四川省工委书记邹凤平同志突然派人通知赵君陶同志谈话。不知是喜之将至的预感,还是思之费鲜的猜测。让这位多次经历过重要领导召见的赵女士也不免既惊喜又担忧。喜的是,组织上也许终于要安排自己担任新的任务了。忧的是,怕又是不让去前线,而是又去到什么大后方。然而,久经斗争磨砺的赵君陶毕竟是一位具有高度自觉性和纪律性的共产党员。当听到是派她去到古称阳安的简阳县开展革命斗争时,她却又是那么干脆、利落、爽朗、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以致连邹凤平这位老练精细的领导者,也没能看出她那清秀的面庞上,一闪而过的一絲絲有失所望的表情来。
    离开邹凤平同志的住处回到少城路家中,看见儿子李鹏正专心致志地还在灯下看书,赵君陶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一本正经地凑过李鹏身边,轻声问他;“你爸爸呢?”这突如其来的问话,让李鹏一时惊愕了起来。可很快,细心的儿子似乎从妈妈的神情中看出了几分戏意,也便认认真真地回答说:“我爸因病早就去世,离开我们了。嗯,不过,请您以后别当着我妈妈这样提问!她会……”。李鹏猛然止住话头,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正是对着妈妈在讲呵!旋即,他一伸手,扭过身,一下子扑到赵君陶的怀里。“妈,您一定又有重要任务了吧”?“鹏儿,妈妈将去到简阳县的一所女子中学教书,我怕那里的姐姐、阿姨们问起你的爸爸。所以,……”“妈,你可千万别难过,别担心。我一定记住,替爸报仇……”母子俩一夜话语不休,久久难以安.眠。
    不出三天时间,赵君陶准备就绪,便告别了亲友,登上了去简阳的路途。一路上,清新明媚的旷野风光和云遮雾罩的龙泉山景,以及那古朴幽雅,香烟袅袅的石经名寺,都未能引起赵君陶絲毫的闲情逸志。竞连她自己也有些疑惑,去简阳的事,不是己经反复思量过了吗。可为什么愈是事到临头,愈会在心中不住地翻腾。这又是什么引起了她的思绪?原来,她从与邹凤平谈话后,就一心思考着到简阳这个既无党的组织,也还从未兴起过抗日救亡斗争的地方该怎样迎接一场艰巨而又特殊的战斗。坐在身边的儿子李鹏也渐渐明白了妈妈的心境。当他眼看到母亲那深沉严峻的神情,便再也不问这问那的了。
    来到简城北街下车,母子俩便打听着直向城内的女子中学走去。时未至午,师生们正值上课。简阳女中门前路静人稀。似显萧条冷落。校门内,庭廊幽深,空寂无人。几只羽毛未丰的麻雀檐际啾啾,更显得此时此地的清冷与沉闷。老远就认准了“简州官立女子中学堂”招牌的赵君陶正欲径直朝门庭里跨步,却又突然被门棂上那金灿灿的匾联所吸引。旦见得,大门上方嵌题“縠我女士”的文匾与内牌坊上“淑慎尔止”,的横额相映相衬。大礼堂中所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龛主与“达世界文明之极点,立家庭教育之初基。”构成了古今貌合,中西神离的畸形摆设。本来早有思想准备的赵君陶也不免诧异。如此看来,这所女子学校的办学宗旨也不过仍要缚女子于旧礼教之中。人们送女入学也无非是企求让她们识得几个字,懂得些妇道规矩家教而己。“郁仙呵,郁仙,你只身来到这样的地方,开展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你可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要遇到的艰难有多大呀”?暗暗告诫、警醒自己的赵君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手轻拂了一下飘动的鬓发,便快步向学校后院奔走,去找女中校长姚以敬先生报到去了。


    二、开枷解锁         
    后来的事实,完全映证了赵君陶同志的慧识与预判。随着一天天在教学活动中的接触了解,她便渐渐发现,这里由于风气闭塞,旧习俗深重至极。学校清规戒律严而繁多,几乎是应有尽有,无一疏漏。。虽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洗礼,也只不过是“细雨微湿,风过复旱”。赵君陶来校不几天,便遇一位学生的哥哥因赶集顺便来校探望她。兄妹俩只能在会客室里隔着玻璃窗谈话,且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事后,赵君陶悄悄启发式问那个学生:“她既然是你的亲哥哥,在家中都亲密相处,怎么在学校就只能隔窗谈话呢?”呵,赵老师,听说你是大地方来的,见识多,你能不能劝校长把这些规矩……哎,我们学生和家长都纳闷,太烦人了。”接着这位姑娘便一五一十地把学校的清规戒律告诉了赵君陶。诸如:一曰、学生十二岁以上者必须住校,平时不得擅出校门。违者记大过。犯三次者开除学籍。二曰、住校生回家,在城区来去皆须夜间,以免面见世人。且每每须有亲属妇女接送。家居乡村者,来去皆要坐轿,并严闭轿帘接送,连轿夫也不得面见学生。如回校时,力夫将轿抬回学校内牌坊处,便即刻退出校门外,再由女子揭起轿帘下轿,并再走入室内后,才叫力夫复入校门把轿抬走。三曰、学校买有缝纫机一部,请一位男技师安装并教授操作,也要由年老的女监学监视。技师坐在校内穿堂中操作,学生们只能在外面空隙中窥视学习。四曰、学校凡初聘的男教师,学生有不懂之处,只能在课堂上发问,下课要问者,只得用纸条写好交女监学转呈男老师在上课时才逐一给以解答,……。听到这些难以想象的封建训条。赵君陶不由感到一阵阵楸心式的痛处。她以沉重而又十分亲切的话语劝走这位可爱的姑娘之后,便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她想,若不将这些清规戒律打破,何以谈论、开展抗日救国,解除国家和民族之危亡呢?如果听任这些封建礼教永远把青少年妇女们束缚起来,这怎么实现妇女的翻身和人类的解放。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她们开枷解锁,让她们首先成为一个平等、自由于当下,奋争、求索于未来的新青年,新女性。    赵君陶心里明白,由于自已初来乍到,人地生疏,既要教书,还要抓紧打开革命斗争局面,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几乎都是自己始料不及的呵。她,开始了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忙碌。整日里教书上课己经够累了,可她几乎每个夜晚都要找师生们聊聊。不断超负荷的重压,非但没有让她困或无奈。相反,一个个令人惊异的奇巧战术、方略,和感人肺腑的行为,不断在这位看似平常的女土身上显现。学校不是立下只许住校不能回家的规短吗?赵君陶以为,这正好利用学生生活集中,多多接触他们,关心体贴她们,以便逐渐在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的过程中实现心通志合。有的学生因有急事非回家可,而一时又无人伴随。赵君陶就不论晴雨天、摸黑地争取护送她们。并以此向熟悉的学生家长宣传新思惒,新道德。或说服开明、正直的家长带头支持女儿破除封建,关心社会。学生们遇到难题,一时又不敢找男性老师解答,赵君陶就主动上门问教、送教,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她担仼一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并兼任第五班的班主任。可不管哪班学生找她问什么。她都尽力耐心地给予解答。通过这些,赵君陶把教书育人和开展革命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引寻学生们认识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与伪善。使姑娘们逐渐解放了思想,懂得了必须打破男女界限;争取自由、民主、平等的道理。
    因见校长担心学生介入社会,怕乱了方寸,毁了校誉时,她就反复以“国之不存,焉有祖规。学生无为,何谓校誉。青年见多识广,中华才有希望”等道理开导启发,终于使校长同情学生们取消清规戒律的要求。赵君陶的言行品格终于感动了大家。师生们有什么忧虑、苦恼,都愿找她倾述。油灯下。宿舍里,课堂上,花园中。……她总是那样耐心细致、生动贴切地给师生们讲解革命、人生的道理。给姑娘们讲被称为“伟大女性”的德国女革命家蔡特金的故事。讲秋谨女士如何冲破封建枷锁投身民主革命,并为之献身的英雄事迹。一对对天真无邪的大眼,巴望着赵君陶涌出了晶莹的泪花。一双稚嫩纤细的手,伸进了君陶老师温暖的掌心。一个个充溢馨香的头颅扑向了她的怀抱。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泉注入了师生们的心田。一群群青春年少的姑娘终于象一下子挣脱笼篱的小鸟,使劲地张开着双翅。自由自在地飞翔起来。校内校外也都有了师生们谈笑风生,无拘无束的身影。
    不过,赵君陶为师生们开枷解锁的壮举也触犯了那些旧俗卫道士的利益。便对她产生了忌恨与报复。一天,赵君陶正在和师生谈论有关男女平等的道理。一位老学究凑过来,冲着她酸溜溜地说:“请问赵先生,这男女交言授受不亲是何意呀?………嗯,赵先生至明在上,老夫领教,老夫领教"!赵君陶见来者不善,便马上镇静下来。继而轻轻浅笑着说:“呵,老先生堂堂大男,如此不尊自奉伦理,而与我女流之辈切切相问相语,岂不怕粘污了你的清白么?“哈哈………”赵老师的回答使在场的师生们爆发一阵阵哄笑。从此,这位老学究和一那些也曾不满赵老师除旧布新的人,再也不敢说三道四了。赵君陶的智慧与胆识,大大鼓午了师生们反对旧礼教,接受、宣传新思想的信心与士气。

    三、抗日救国   
    赵君陶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她从引导师生们冲破封建樊篱入手,果真实现了她使师生们一步一步走向关心国家民族危亡,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实践的道路。眼看昔日里死气沉沉,无一人参加抗日活动的女中学校,而今如沸如腾,如诗如画。有谁能比赵君陶更感到欣慰和振奋。在赵君陶的影响带动之下,师生们群情激奋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各阶层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大家走上街头,将《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等到处教唱、传播。她们还编出抗日街头剧上街演出。踊跃订阅、散发“新华日报’。大力宣传抗日前线的胜利消息。并利用帮助街道办夜校的活动,把抗日救国思想传播到广大民众之中。历经如火如萘的革命实践,一大批师生成了救亡宣传的积极分子。以她们为骨干,学校还办起了很有生气而为师生都喜闻乐见,也很让当年目击者深情回味的“抗战壁报”和‘抗战诗歌会"。   
    大约是1938年下旬的一个雨夜,已过三更锣响,一盏如豆的油灯下,赵君陶刚刚备完第二天课程,正解衣欲睡。一股破窗而人的冷风,使她不禁打了个寒战。虽是阳春三月,但夜阑风雨,仍不免让人感到春寒料峭,寒气逼人。赵君陶却顾不得这些,立刻又穿好衣鞋。她要去到学生寝室去查巡一遍。可当她快步轻声地来到学生宿舍时,一个异样的场面竟使他不免惊疑而又有点儿生气。为什么姑娘们还不安寝?十几个大大小小,黑一半亮一半的头影凑成一团,正围着油灯嘀咕不停。“哇!赵老师来了。我们好问……”一位姑娘首先发现赵君陶。姑娘们一下子围了过来。当看到赵老师那满脸严肃的神情,大家又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赵老师……我……们在商量办抗战壁报的事……“”唉!赵老师,我们实在睡不着。您,您不也还没睡吗?……”“赵老师快给我们讲讲这版面咋设计更好看吧!……”看着这一个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姑娘,赵君陶真感到笑也不是怨也不是。“还不敢快睡觉,不然明天我也也不给你们讲。”听赵老师这一发话,姑娘们这才“悉悉数数”地争相脱衣上床。接着,赵君陶又一个个巡查了别的宿舍,并挨个为那些未盖好被子的姑娘盖好后,才又回到自己的寢室。第二天一早,等同学们一到,赵君陶就在现场教大家怎样围绕壁报的中心、主题,选编文章,设画刊头;如何按照栏目内容需要和报面的大方、协调来挿图、绘边:怎样让人赏心悦目的去处理标题、行文,乃至不同的色彩与字体等等。不一会儿功夫,这首期图文并茂,美观大方而錯落有致的“抗日壁报”便出现于大家眼前。同学们有的惊喜得拍手称快。有的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这不是始娘们易于动情呵!是因为,谁也没想到,赵老师不光有高尚、可敬的品貌人格,睿智充溢的情怀,而且还有一套套令人钦佩、折服的学识与才艺。
    的确,赵君陶同志的意志与决心己经化作了师生们的革命行动;赵君陶的智慧之泉,浇灌出了一朵朵充满爱国救亡激情的新花。赵君陶的到来,使这所曾经是旧思想,旧习俗一统天下的女子中学,成了方圆百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哨阵地;成为继而风起云涌的简阳抗日革命高潮的发祥之源。
    特别令人感奋的是,据史料记载,赵君陶和师生们的抗日宣传活动经常把三岔、草池方向作为重点。竟然使那里人称“三军九旅十八团”的军阀们,都深受教育感染。积极踊跃地参与了川军出川抗日斗争。就连曾经积极反 共 的刘存厚,也转而投身于抗日征战。

    四、引路建党         
    随着抗日救亡活动的日益深入,一心不忘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赵君陶同志便着手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考察、挑选、培养建党积极分子了。回想自己来到女中的日日夜夜,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师生的身影、面庞不时浮现、跳荡在赵君陶的脑海中。呵!那悄悄打听、借阅列宁、李大钊、等革命家著作的不正是音乐老师曾静渊吗?!那首先冲破阻碍,带头在学生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的,不也是曾静渊吗?!那不顾亲日派亲属捣乱,在街道夜校中勇敢维护我党抗日主张的不还是音乐老师曾静渊吗?!由此,赵君陶决定将曾静渊作为第一个培养的入党对象。   
    1938年夏日的一天,赵君陶亲自介绍己具备入党条件的曾静渊去成都,由赵君陶的姐姐赵世兰为她办理了入党手续。后来,赵君陶又和曾静渊一起在学生中挑选培养了付育渠、蒋玉祥二人入党。并在简城郊外秘宻地为两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入党仪式。
    那是一个万簌俱静的夜晚。月朗星稀,山风送爽。赵君陶、曾静渊,领着即将成为时近百万人口的简阳县最光荣自豪的两个女性,缓缓地举起右手。站在高高的棋盘山上,两位党的稚子新人,象即将出征的战士,肃立在毌亲的面前一样明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决心……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为共产主义奋到底,永远革命,永不叛党”!誓毕,两位早己热泪盈眶的共产党员,不约而同地扑向赵君陶、曾静渊怀里。四个人紧紧拥抱着。四双满含热泪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明亮,乆久对望。此时此刻,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走在一起的四位新女性。有谁能不深感自己是天底下最荣耀、最幸福的人!有谁又不为自己、为同志、为党的喜庆之事而欣慰、自豪呢!
    先驱辟畅道,新人脱颖出。赵君六十多年前在简阳女中发展的共产党员,不仅首开了简阳周遭地域党组织创建的历史先河。而且,也为整个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今所知,赵君陶在简阳发展的三名党员,除一人情况不祥外,其余二人都担任了党的重要工作。她们先后在家乡教育战线,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延安等地方参与革命活动。全国解放后,付育渠相继在中央统战部,煤炭工业部工作。蒋玉祥先任广东韶关市委书记,后任广州市纺织工业局党委书记。不难想见,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教育生涯中,赵君陶同志不知培养了多少栋梁之才和骄人精英啊!

    五、春色长存
    1939年秋,赵君陶奉命调回成都从事地下工作。想到将要离开这个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离开朝夕相处,情同手脚的师生姊妹们。她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滚滚。望着滔滔东流的沱江水。回首千年屹立的阳安白塔。她直叹自己在简阳的时间太快、太短。所做的工作太少。“哎!虚度女中五百日,愧对阳安十万家,呵”!她一边叹息,一边黙默地祝愿。她,祝愿女中的师生们继续努力奋进。去迎接新胜利与光明。祝愿阳安父老兄弟不断觉醒,去争取和全国人民同乐同庆的那一天。   
    听说君陶老师要离开了。姑娘们都一度失去了往日的笑颜。大家纷纷从家里带来了鸡蛋、花生、水果等等,争着给赵老师送去。告别依依不舍的简阳。告别相亲相爱的战友、同志。赵君陶像离开任何一个故土情地一样,记下了大家的祝愿。收下了她们的深情。却谢绝了无数的礼品与赠物!
    赵君陶同志的简阳之行不过一年多时间。时日虽短,影响深长。它正像滔滔不尽的沱江水,永远在简阳大地上,在简阳人民的心中流淌。它是赵君陶同志从一个普通知性女子,成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引自198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这一光辉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壮丽华章。赵君陶同志因工作急需而很快离开了简阳。可她在简阳点燃的革命活动星火,很快在各地燃播起来。她离开简阳不到一年,这里就先后创生了“抗建剧团“,和简阳第一个党支部。而这个称为“中共简阳特支”的首建支部,正是受赵居陶倍养的女中积极分子影响建立起来的。
    1985年12月,在北京担任化工学院副院长的赵君陶同志因病逝世。这位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女革命家,教育家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她六十多年前在四川简阳时的风姿品貌,至今留存在简阳人民的心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那些驰骋疆场,戎马倥偬的将帅相比,赵君陶在简阳的革命活动似乎还不算惊天动地之举,然而,她那些细致入微,点点滴滴的行为和精神,难道不正像杜诗咏赞的春风喜雨一样,总是那样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浇灌着禾苗,鲜花吗?!

    注:此文据1987年前,本人先后在原内江地委和简阳县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的素材积累。1986年执笔写作时又赖简阳党史办主任陈揖明同志提供大量史料写成。1987年以我们二人名义发表于“中华英烈”杂志,并荣获中共党史文献专奖。此次发表有改动!


个人微信 33239 6666
提供简阳论坛访问相关帮助
也欢迎加好友后申请进入论坛微信群

5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少将

UID
21798
帖子
16063
主题
5
积分
53547
阅读权限
190
注册时间
2009-3-2
最后登录
2022-10-22
在线时间
2899 小时
发表于 2021-4-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成都市 广电网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5-13 22:48 , Processed in 0.0844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