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士 UID5334
回帖144
主题0
积分658
阅读权限70
注册时间2007-5-5
最后登录2008-7-27
在线时间25 小时
|
夜幕降临后,由于光线变暗,驾驶员的视线比白天差,加上车辆灯光的因素及驾驶员心理的变化,导致夜间交通事故多发,所以驾驶员在夜间行驶时定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开夜车,特别是下半夜开车或是整夜开车。如果必须要夜间行车,那么一定要知晓夜间驾驶的特点,掌握夜间行车的常识,以确保安全。
一要有良好的心态
开夜车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晚就晚一点,慢就慢一点,按部就班,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一定不要急躁,不要心里有事,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
二要提前做好准备
夜间行车不像在白天,一是因视线不好,路面情况不像白天那样直观。二是夜间人们都休息了,车辆发生毛病修理不容易。因此,夜间行车前,一要做好检查,检查车辆的灯光是否齐全有效,方向、刹车怎样,轮胎如何等。三是准备好常用的物品,除备胎、千斤顶、扳手、撬棍外,还应带上照明设备(如应急灯)以及紧急停车时的警告标牌,当遇故障紧急停车时,可以照明,也可给自己的车辆留有一块安全区域。
三要注意判断道路情况
在黑夜里准确判断道路情况是保证夜晚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首先如果感到车速自动减慢、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时,说明行驶阻力增加,汽车可能正行驶在上坡或松软路面,如果感觉车速自动加快、发动机声音变得轻快时,说明行驶中阻力减小,汽车可能正行驶于一段下坡路中;二是没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坑的地方会显得更亮,而坑洼处则会更暗黑,也就是俗话说的“走灰不走黑”;三是如果车光光柱变短可能是遇上弯道或上坡路,光柱变长可能是下坡路,光柱有缺口可能是路上有坑洼等;四是要注意右侧行人和自行车,尽量让车与路右边保持一个距离,避免发生碰撞。
四要注意使用灯光
相对方向有来车时,要注意变光,与对向车相距150米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这既是行车礼貌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如对方不改用近光,应立即减速并用连续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对方,如果对方仍不改变,感觉灯光刺眼无法辨别路面时,应靠边停车,千万不要赌气以强光对射。
五要注意车速
夜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相对较少,车速容易提起来,但高速行驶降低了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延迟了刹车的作用效能,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因为夜间行车视线差,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降低车速,在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方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以及其他灯光的照射对驾驶员的视线有影响,也须低速行驶;还有如遇下雨、下雪和下雾等恶劣的天气时应低速小心行驶。
六要注意超车安全
夜晚超车因视线问题危险性较大,因此尽量不要超车,要超车也要选择光线好、道路宽阔平坦的地方超车,弯道、窄道严禁超车;实施超车时要注意安全,超车前观察被超车辆右侧是否有障碍物,以免超车时被超车辆向左侧避让障碍物而发生碰撞;超车时应事先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告知前车,在确认可以超车后,再进行超车。
七要注意行车间距
遇危险、紧急情况,需要随时应对,甚至须停车避让,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适当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相碰撞。一般情况下,在80码以下应保持40米以上的距离,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起码要保持100米的距离。
八要注意夜间疲劳
由于生物钟的原因,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瞌睡,由于夜晚长时间在灯光下作业,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小,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因此,一是尽可能不要午夜后驾驶,不要违反生理本能,太疲劳时应停车休息,不要强行赶夜路;二是可以用经常改变远近灯光的办法,一方面让其他车辆注意,另一方面也是减轻视觉疲劳;三是必须整夜开车时,要有替补驾驶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