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五凤溪
五凤溪现在叫五凤镇,它曾经的喧哗源自当年水上交通的繁盛,后来的清静也因为水路运输衰落。
小镇靠山面水,五条主街也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或为两排房,或为半间街,分别叫小凤街、白凤街、青凤街、金凤街、玉凤街,合称“五凤”。砖木结构的民居,经风阅雨的临街铺板,狭窄弯曲的老街,还不算特别稀罕。真正惹人盘桓的,是那些保存得基本完好的清代建筑。
关圣宫建筑面积约三千平米,前戏台后大殿,四合院式布局。正殿祀奉关羽,它两侧与对面是两层木结构的厢房和戏台,清康熙年间建成,均保留至今。檐角飞翘、梁柱高大的戏台上,当年那些繁复浓密的彩饰还保存了许多;木雕上的花卉果木,依然清晰,显露了从前手艺人的静穆与灵性,也凝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满足和丰裕。廊柱上的对联,好些已漫漶了,看得清的是这么一幅:“一曲阳春请君侧听,千秋古调独处传神。”300年了,不知道这戏台上曾经唱遍了多少大江东去、晓风残月?
古镇及其周围的寺庙、会馆不计其数,关圣宫本身也是会馆。另外,建于清朝雍正前后的南华宫为广东籍人会馆,同时期建设的三圣宫为湖广会馆,此外还有江西馆等。
这是移民的一方乐土。香火最盛时,五凤溪有庙宇堂观上百座,祀奉各方神圣:既有如来佛祖、观音大士、燃灯古佛、太上老君、王母娘娘、耶稣,也有关圣帝、水龙王、火神、财神、五显神……看得出五凤人的随和、包容:各省移民与当地土著、外来宗教与本土信仰,和平共处、交相融合。
在安静、古朴的小街上散步,当地人会热情地告诉你,哪一段河道当年曾经泊满运盐、运糖、运米的大船;哪一块坝子曾经镶满了买卖人的货摊;或者,哪一条小街曾充满客栈、饭馆、烟馆……我能够理解他们的骄傲——每个人都会夸耀自己的故乡,尤其在它特别值得人夸耀的时候。我想,五凤人最庆幸的是,当很多地方在打造拙劣的假古董、修建簇新的仿古建筑时,五凤这些留存至今、原汁原味的东西,显得多么底气十足。看来,变化得缓慢一点,慎重一点,未尝不是好事。那些饱经沧桑的老街和古建筑,既是五凤当年繁华的最好注脚,无疑也是古镇先民传递给今人的一笔珍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