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临江仙》
[wma]http://www.myzijiayou.com/mp3/1/历史的天空.mp3[/wma]
《三国演义》第一回在张飞出场时,对张飞是这样描述的:“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
早就听说简阳市武庙乡和双流县太平镇交界的山上,有一个被称作张飞营的所在。在张飞营,还存在一处张飞的石刻像,早就想去看看了。
终于在这个伏天,2008年7月26日,有幸亲眼目睹了这尊张飞石刻。当我被这伏天明媚的太阳照得汗流浃背,衣服内积蓄的汗水已经无法计量的时候,到达了张飞营。张飞营地处龙泉山脉中段,海拔951米。张飞营在离烂田村2公里的山顶,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张飞的石刻像处于峭壁之上。
这尊石刻像其实存在着两种说法。
现在烂田村的村委会,是原来的五龙乡政府所在地,五龙乡与武庙乡合并建制后,这里由乡变为了村。在烂田村场口的一家药店,在店里歇脚的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哥的说法是,这尊石刻像是一尊大佛像。山上原有一所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庙,在文革时期被毁坏了。
一些从事历史研究的人的观点认为,这尊石刻并不是什么大佛像,这的的确确是张飞像。
这尊石刻像据说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广为传播的时代,这尊石刻像究竟是佛是飞,于我而言,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唐朝与三国时期至少有400年的落差,可能所谓的张飞像应该是一尊佛像更为确切一些。
可能石刻像是一尊未最终完成的作品。石刻像仅有一个头部,头部高约5米,宽约3米有余。药店里的那位老哥告诉我,石刻像的头顶可以摆下一张八仙桌和4根凳子。
老哥说,这座山就叫张飞营,对面靠近丹景山的地方,有寨子山。张飞营是当年张飞的营地,真正的战场是在寨子山。看来这生活区和工作区隔得还是比较远的,当年张飞要走大约5公里的山路去上班,估计还是蛮辛苦的。
从石刻像继续往山顶方向前行,视野渐渐开阔。在这里承包了100多亩荒地的杨老板告诉我们,这一带是张飞当年的练兵场,他说下面的石刻像就是张飞像。他还告诉我们,前不久,有双流机场的一帮人在这里露营,甚是热闹,还请他喝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新都人杨升庵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卒死贬所。在他死之前还是对人生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是可喜可贺的。这首词《临江仙》后来被清初的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 本帖最后由 羌管悠扬 于 2008-9-22 21:0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