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本周热榜
查看: 2249|回复: 1

[转贴]怎样让孩子健康成长

[复制链接]

834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站长

UID
1
帖子
12849
主题
834
积分
9893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6-5-20
最后登录
2024-5-26
在线时间
10105 小时
发表于 2006-9-3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省资阳市 电信
怎样让孩子健康成长

    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如何爱孩子、管教孩子是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是每个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孩子既不要溺爱娇惯,也不要简单粗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爱是很自然的。可是有的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溺爱娇惯的怪圈。刘少奇同志指出:“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溺爱和娇惯实际是害他们,是对他们不负责的表现。”所谓溺爱娇惯就是没有原则的爱,事事依从,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惜一切代价。所谓简单粗暴就是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无数事实证明:对孩子溺爱娇惯、简单粗暴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报刊披露的典型时有出现。

《家庭》杂志登载,有一个名叫周思洋出生在长春一个高知家府,父亲是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母亲是某中专化学教研室的讲师。思洋五岁时母亲调到沈阳的一所大学工作,因为父亲工作繁忙,思洋转由外婆照看。老人对外孙女很溺爱,思洋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思洋养成了任性、挑剔等习惯。本来小思洋非常优秀,不仅漂亮,聪明伶俐,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洋养成了独特的生活原则,不仅要学习成绩在全班一流,用的、穿的、玩的都要最好的名牌。书包要背“小太阳”,运动服一定要穿“米奇”……,外婆和父亲对她这种已经偏离轨道的嗜好,每每有求必应。思洋小学五年级时,母亲将她接到沈阳读书,母亲也把全部情感倾注在她的身上。此后,思洋对名牌的依赖更加厉害了,上初中后,她要求母亲把她的兼容电脑换成“康柏”,把“长虹”电视换成“索尼”,用的钢笔是268元的特级英雄。母亲仍没有意识到女儿在过分的溺爱下,对名牌迷渐渐成为病态。17岁生日的时候思洋在日记里写到:“从记事那时起,名牌总像绿叶随花朵一样一直陪伴着我的快乐。也许没有人理解,它已经成为我的人生观,培养了我判断事物的一种直觉,我感谢我的母亲,她用最好的东西铺就了我的成长道路。我的人生就是名牌的人生。我将继续追逐我人生中最时尚的名牌——清华大学。后来高考没有读上清华大学,在父母和亲友的苦苦劝说下进了北京科技大学。思洋不甘心,学习更是无法安心,第一学年她有一门专业课不及格,第二学年开始逃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最后有四门专业课不及格,没有拿到毕业证。回到沈阳家中之后,思洋不时歇斯底里地向母亲发火:我要出国,给我30万元!没有进清华,我要出国!……很多次她向母亲大声叫喊:“你不答应我早晚会杀了你,然后自杀!”四年学业未成变成“疯女”。

还有一个更为典型的独生子叫迟伟,他的父母一个过于溺爱,一个过于粗暴。母亲心痛儿子,放任儿子,经常给儿子当“挡箭牌”,还背着丈夫偷偷的拿钱给儿子。父亲对儿子稍有不如意就打骂。有一天父亲回家看到一只小鸡死了,得知是儿子所为,当即一脚把儿子踢到沙发上就打起来,小迟伟又怕又痛,号啕大哭,“给我滚到厨房里跪着去”。这时他妈妈到邻居家去了,小迟伟没了倚仗,只得战战兢兢地按父亲说的去做,小迟伟又饿又怕,却不敢哭,咬牙挺着等妈妈回来。他妈妈黄盛华终于从邻居家回来了,看见儿子可怜巴巴的,便叫丈夫不要总对儿子非打即骂。丈夫迟秀福却怒气冲冲地责备妻子太娇惯儿子,两个大人打起来了。有一次迟秀福叫儿子到附近商店买东西,儿子怕买回来的东西不合爸爸的心意又要挨打,不管妈妈多忙,都拉起她一起去。回来时锅里的饭菜烧糊了。结果小迟伟又挨打了。黄盛华忍不住替儿子说了几句好话,迟秀福竞抄起拖把劈头盖脸地打她,小迟伟吓得靠在墙角缩成一团,黄盛华忍着疼痛把儿子搂在怀里,泪流不止。有时候儿子在睡梦中失声惊叫:“爸爸别打我!爸爸别打妈妈!”夫妻二人因儿子打架无数次后,迟秀福决定让妻子留在家里照看儿子学习。黄盛华终于能让儿子“轻松”一下了,而且走到另一个极端:再不约束和督促儿子学习,必须完成的作业都不做,后来经常逃学,拿起书本一看就头痛。结果家庭战争频频爆发……,后来迟伟考虑妈妈为了他受了许多委屈,不离婚还得受下去,就劝妈妈离婚,于是黄盛华便提出去办离婚手续,迟秀福说:“离婚可以,钱你一分不能拿走。”父母争吵不休,迟伟见劝谁也不听,“扑通”一声跪在他们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说:“爸妈,你们离婚前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可是他们都无动于衷。第二天,迟秀福夫妻再次打起来了,迟伟还是劝不住,拿起笔在纸上写到:“这世界对我没意义……活着就害怕……不能让二老再伤心。”写到这,他不知怎么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父母太累了,杀了他们是对他们最大的解脱。思考了三四支烟的工夫,他接着写下去:明白了……锤子、毛巾……爸小屋一下、二下、三下死。这时他想到如果杀死了爸爸,自己不是进监狱等待枪决,就是逃窜他乡亡命在外,妈妈必定为他肝肠寸断,他认为孝敬妈妈的办法也只有让她死。妈妈大屋,一下、二下、三下死……出手要狠。这是案发后警方在迟伟身上搜出的“杀人计划”,这就是他们夫妇一个过于溺爱,一个过于粗暴,种下的苦果由他们自己吞下。

——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

严格要求,从小就要抓,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天长日久,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刘少奇同志对孩子严格要求,对有缺点、弱点的孩子亲切关怀,耐心教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刘少奇为子女们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成长进度表”:九岁学会游泳,十一岁学会骑自行车,十三岁能够自理,十五岁独自出门。

有一天,刘少奇到孩子们房间里发现了收音机(解放军总参谋部组装的简易“小收音机”送来的三台中的一台)觉得奇怪:“这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如实回答说:“是一位秘书拿来的。”刘少奇从孩子房间出来,就把那位秘书叫去,问明情况后,他面色严肃地说:“你们怎能随便向人家要东西呢!以后再不准随便接受别人的任何礼物,不准占公家便宜,不准打我的旗号办不应该办的事。要来的这些东西通通退回去。”

刘少奇要求孩子非常严格,为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1959年5月10日下午,刘少奇在中南海的家里接待了孩子就读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在认真询问了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刘少奇说:“平平和源源(刘源现任解放军总后副政委,中将军衔)是我的孩子,你们的学生。有句老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希望能严格要求他们。你们不严我就不高兴。”刘少奇突然发问:“平平和源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

一位老师说:“平平和源源在学校学习都很努力,他们生活很俭朴,对老师也很尊敬,也能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们知道你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有缺点和错误时,我们也敢批评,没有顾虑,从来不护短。”

刘少奇说:“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另一位老师说:“你们家的这两个孩子的勤俭和朴实在全校是出了名的。”

刘少奇接着说:“勤俭是一种美德……学校和家庭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

有一段时间刘少奇突然发现丁丁做事漫不经心,学习不认真,便把丁丁叫到自己办公室,在指出他的弱点和缺点后,刘少奇告诉丁丁自己为他想了一个学名“允真”,他对丁丁说:“爸爸希望你以后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努力、认真。”

——对孩子既要肯定他的进步,又要耐心指出他的缺点

我们对孩子也要一分为二,首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表扬。在这一前提下耐心指出他的缺点和弱点,希望他好好改正。不要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或出现了什么缺点和弱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辱骂,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博士)老师说得多好啊:“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多表扬,多激励就会让他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不断变好;而指责辱骂多了,会使孩子自暴自弃,最终逼出一个坏孩子……”周宏老师还说:“一个找不出孩子优点的妈妈,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有一个网瘾少年叫张宁,他的妈妈听了赏识教育报告后,在妈妈赏识中脱瘾成长,因为他妈妈端正了对孩子的态度,学会了赏识孩子,找出孩子的优点和他交流,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孩子变好了,由不爱学习变成了努力学习,而且雄心勃勃,准备考大学。这一网瘾少年的转变,说明对孩子多注意他的优点,看到他的进步,多表扬激励他的积极性,增强他的自信心。孩子一旦能和父母关系融洽,一旦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信和快乐,网瘾自然就会消失,变为好孩子。

——对孩子既要看到他的学习成绩,又要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孩子的精神世界,不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怎么能做好孩子的工作呢?

现在有不少的父母把所有精力倾注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的心总是被压抑着;压抑的心情使他们学得不自然,学得吃力,成绩不好,心情就更加压抑,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孩子只得躲进网络世界,释放自己。因此,父母要与孩子沟通,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的优点,才能和孩子正常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苦衷,有什么要求;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障碍,心理健康了,心情一好,一好百好,学习自然就上去了。

——对孩子既要鼓励他学好知识,又要教育他怎样做人

一个人要成为人才,最主要的是两点:一点是看他是否勤奋好学。爱因斯坦就是通过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努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我们就是要鼓励孩子学好知识,专业应精通,才有本领报效祖国。另一点就是看他是否善于做人。做人是决定成才的关键。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而且要知书达理,心胸坦荡,乐于做人,勤奋敬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正直、公道、正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签名啦~

0

主题

2757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UID
364
帖子
2757
主题
0
积分
10953
阅读权限
170
注册时间
2006-6-6
最后登录
2013-5-24
在线时间
1005 小时
发表于 2006-9-3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电信
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这是最基本的,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后去用心发现孩子的喜好与兴趣,积极引导;与孩子做知心朋友,平等相处,用心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有一个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
http://www2.ustcers.com/data/upload/2004/9/20049131465435894.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4-6-4 03:15 , Processed in 0.0686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