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静宁

中国56个民族全套邮票[56P]

[复制链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西双版纳傣族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清代多称“摆夷”,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都从印度字母脱化而来。长期以来,聪**的傣家人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深渊的文化和历史。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族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傈僳族

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佤族

佤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自称“ 阿佤”,是周秦时期“ 百濮”的一支。清代有“ 嘎刺”,“ 哈瓦”,“ 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 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 圆圈舞”,“ 舂碓”等。“ 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畲族

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畲族自称“ 山哈”或“ 山达”,意为“ 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族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于古代氐羌系统。清代文献中被称为“ 倮黑”。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多数人通汉语和傣语。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后来,在原有的字母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推广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族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族的远祖是古代“ 百越”的一支。唐宋时与壮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 僚”。北宋时在水族地区设“ 抚水州”。“ 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 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 0 0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乡族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历史上被称为“ 东乡回回”,“ 东乡蒙古”,“ 东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的穆斯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东乡族。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晓汉语,汉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纳西族

纳西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丽江地区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水胜、维西、中甸、德钦、在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历史悠久,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自称“纳”、“纳西”、“摩梭”等。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灿烂古代文化,使用过自己的象形文字,明末清初,接受了汉族文化,汉文便逐渐为纳西族人民普遍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生活。柯尔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族

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土族人大都居住在这儿。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关于土族的先祖,学术界尚无定论,大多数倾向于吐谷浑说。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族,在4世纪初迁牧今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部,后逐渐建立吐谷浑王国,公元663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全境,吐谷浑王诺曷钵避走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又迁居今宁夏,其部属之一部分散居祁连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县一带。后来经过与其它民族融合,在元末明初时形成土族,史书上称之为“土人”,互助土族则自称“蒙古尔”,“察汗蒙古尔”。土族具有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翰尔族

达翰尔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内蒙古地区的呼伦贝尔盟和东北地区的嫩江两岸,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渔猎业。“达翰尔”是“耕耘者”之意。达翰尔族人相传祖先居住在东北地区,清朝时被调到西域,从而在内蒙古一代一代定居下来,会说蒙古话。在新疆长期和哈萨克族人杂居的达翰尔族人都会讲哈萨克话,而孩子们多数进入汉语学校学习,因此精通语言,被称为“天生的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 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以信奉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汉语。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县、镇康、德、双江、耿马、澜沧、墨江、景东等县亦有部分散居或杂。布朗族聚居地群山起伏,气候暖和,降水较多,土地肥沃,产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 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 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拼记过毛南语的民歌等,称“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语,现通用汉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4

回帖

5078

积分

少尉

UID
10563
回帖
1794
主题
0
积分
5078
阅读权限
130
注册时间
2008-5-8
最后登录
2009-9-11
在线时间
295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仡佬族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邮箱:80411235@qq.com|营业执照|网站法律顾问|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简阳论坛 ( 蜀ICP备2021016404号-1 )

关注简阳论坛
官方公众号

GMT+8, 2025-5-29 07:03 , Processed in 0.0494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