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属于财富再分配的形式,它们只能将原来的社会财富进行内部分配,而不能增加财富。当经济危机导致的社会经济信用下降,资金流动被阻滞,社会生产急剧下滑时,我们可以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舒缓经济衰退的速度,增加社会流动性资金供给,延缓一些企业的破产倒闭,给企业调整生产和合理处理企业资产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这样的经济策略来刺激经济增长!他不能解决经济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想通过通货膨胀来掩饰经济衰退而导致的无价下跌,只会延缓我们认识经济中的失衡和病症,让这些问题和病症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变成越来越大的经济灾难!眼前鲜明的案例就是美国格林斯潘制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一、财政政策
由于我们当前的财政投资基建项目都是面向很少的一部分人受益,特别是那些能够拿到工程的“贵人”或者供货商等相关利益者,而他容纳的就业却不会很多,就业人员的工资等在总体里面的比例很低,所以在这种官员主导的非效益型投资中,受益人和投资经济效率悔很低。(其中,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铁矿石谈判的3大巨头也开心地参与了瓜分,4月以后铁矿石现货价格暴涨,同时进口大增。)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9.6%,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数据与此相当,财政收入增长9.8%的年度预算将不至于落空,而这正是财政部一直最担心的问题。
困难显然还很大。
“近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财政部6月份收支报告指出,全年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而支出势头不减。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考虑到大量的或有负债和隐性负债,财政压力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经济没有明显起色,那么未来的财政状况将令人担忧,财政空间也将变得越来越狭窄。
税收收入的负增长局面从2008年7月一直延续到今年5月。
时至6月,在经济刺激政策带动下,增值税、营业税实现正增长,带动税收才首次实现正增长12.2%。
而整个上半年,受税收收入持续负增长拖累,在非税收入同比增长31.4%补充下,全国财政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2.4%。
收入下降的同时,财政支出却在大量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已安排新增投资1040亿元,2009年共安排新增投资4875亿元。截至6月25日,1.18万亿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安排资金5915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财政盈余5073.5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约57.5%,其中,支出则同比大幅增长26.3%。
事实上,企业所得税等与生产相关税种的大幅减收,还反映出实体经济依然不容乐观。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指出,特别是企业经济形势依然没有走出困境。
“目前,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王雍君直言,即使“保八”成功,财政收入依然很难乐观,历来财政收入的波动幅度都远大于经济增速。
而财政压力还不止如此。
在王雍君看来,9500亿财政赤字在3%的警戒线范围内,但若加上规模巨大的隐性债务,财政压力就非常大了。据他分析,公开官方数据并不包括那些通常不透明、数额巨大的政府隐性债务,如财政担保和财政支持的政策性银行均发放了大量高风险贷款,一旦出现问题,这些负债的还本付息将不得不由政府承担。
严峻的财政形势下,既定的税制改革则走向了两难路口。
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其中物业税、环境税、个税、资源税等广受关注的税制改革被再次提及。
但是,记者一直跟踪采访获悉,这些广受关注的税制改革并没有进一步的实质进展。最典型的是资源税改革,这个早在2007年底就已经确定要出台的改革方案,至今难产。
《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公布之时,曾有专家分析,为增加提振经济的财力保证,以增加财政收入,一系列税制改革提速可能成为选择,不过到目前为止,税制改革提速迹象并没有显现。
有财政部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出台税改方案将更加谨慎、难度也更大。
现在的问题是,增加企业税负的税改将增加企业负担,对实现经济复苏不利;而有利于企业的减税政策则会造成财政进一步减收,加剧财政困难局面。
事实上,此前公布的高达5000亿规模的减税方案,已然加剧了财政收入的困难局面。财政部上半年税收收入分析明确指出,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较大。
记者了解到,受减税政策影响,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车辆购置税在股票、汽车成交额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减收,出口退税大幅增加也相应减少了税收收入。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胡少维则撰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较多,即使相关税制改革方案成熟,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把握好出台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