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2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静时修止动修观, 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3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4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4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5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5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5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5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6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6

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故功德最少。”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6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7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27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查看完整版本: 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