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1
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341.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今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含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生。阿罗汉果。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福。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2
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嗔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河蟹)。故堕胎生。人与人畜类。本分贪淫。为人坚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佛告文殊师利。(河蟹)生。惟人最贵。惟人最灵。佛从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福。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坠地狱。有德为神。有道成圣。入五总路头。福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2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河蟹)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一如。性土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土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2
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诸佛的本名!其他一切佛的名号是别名。阿弥陀佛是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佛。
345.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呀,法界藏身是诸佛之王呀,所以名号换句话来说,是具足着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有的功德。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我们每天念的这句名号是多么地不寻常呀,多么地沉甸甸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都在这六个字里面。它是无尽的宝藏呀!那么我们每一声去念这句名号,都是开采这个宝藏呀!我们能把六字洪名的宝藏完全开显出来,我们也就成佛了,万德洪名,名具万德。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2
我们大家大概多数都是修的净土法门,有人问:“十方佛很多,为什么你们只念阿弥陀佛?”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经被人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专念阿弥陀佛?要知道,佛是很多,但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都说得很清楚,这是从理上讲。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法界藏身,这诸位读经的话都会念到过;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能现能变、真心自性的本名,本来的名号。
这四个字,「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如果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实在讲并没有困难。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无量智、无量觉。你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不是无量觉?佛佛道同。
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了,不要一个一个念。念其他的名号是念别名,念这个是念本名;本名不变,别名千变万化。为什么——别名是随众生机缘而建立的。
譬如释迦牟尼佛这是别名,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佛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要契机,这个世界众生需要什么,你一定要晓得。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对自己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对人家、对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佛就抓到教化娑婆世界众生,这两椿事情是教学的宗旨,是课程的中心。所以就提出释迦,释迦翻作能仁,就是我能够仁慈,用仁慈对待别人,别名;牟尼翻作清净。就是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教学用的别名。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到别的世界去作佛教化众生,别的世界众生跟我们情况不一样,他要换名字,他不能用释迦牟尼。
但是阿弥陀佛是本名,无论到哪个世界,无论在什么地区,对什么样的众生,决定不变。不但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你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十方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道理在此地。
这是一个解说,诸位一定要懂得这个名号殊胜,它是一切佛的本名,一切佛名号都是别名。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这是帮助无量无边苦难众生。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3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不仅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共同的名号。
348.前面蕅益大师跟我们说过,他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的这段经文。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真的是有根据。而我们天天念《阿弥陀经》,有很多人《阿弥陀经》念得滚瓜烂熟,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你:“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你就呆着,不知道!哪里晓得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法门,就在《弥陀经》这一句。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有口无心,这样重要的一桩事情居然马虎过去了,没有留意到。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它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为什么?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我不修这个方法,我还会修别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还搞其它的法门,把净土法门摆在旁边?对它不认识,不了解,不知道诸佛是怎么成佛的。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3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们点破,说老实话,《弥陀经》我也念了几十年,不知道,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到这个地方,才真是恍然大悟。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大家相信,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成佛,就摇头了,不相信。这是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万缘放下,真的放下了,其它的什么都不搞了。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的都舍弃了。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3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持法门。念其它佛名号,漏掉了许多,年阿弥陀佛则没有漏掉一个,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念到了。
351.一句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一条也不漏。不但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也都包括了。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3
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 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
幻师以幻术于四衢道中 化作男女像兵众共鬪战
皆共相侵害其事非真实 我今观生死如幻无有异
如人于梦中造作种种事 以其无真实觉已无所见
谛观于我见惟是阴入界 无有真实体但从颠倒生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3
譬如水中月可见不可捉 法性同水月其实无去来
亦如热时炎见有动摇相 或见是河池而无有真实
诸法皆如炎其性无所有 但从颠倒生毕竟无有我
我本为女身而从颠倒生 今观男子身皆空无所有
若有能知空不应分别生 则于见中空身证无罣碍
是佛境界力复从宿福生 亦修现前法得离女人身
若有诸女人 欲成男子身 当发菩提心所愿便成就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4
散乱心念佛可以往生吗?
居士:“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大安法师: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思是我们所执持的阿弥陀佛名号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水里,便能澄清浊水。用这个来比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投到我们凡夫众生浑浊散乱污染的心中,我们的心念亦法尔自然地趋近佛心,因为佛号即是实相,即是阿弥陀佛的心,所以我们的心也一定会像阿弥陀佛那样,具有他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广大心、光明心,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说明这个名号就有像清水珠那样的功能作用。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的话。这个偈子意谓:如果不具备信愿,只是口头上去念弥陀名号,也没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带业横超往生净土,所以才称作“喊破喉咙也枉然”。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4
如果具足信愿持名,虽然内心还有散乱,但也绝对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所以这个偈子大家不要随便乱用,不要断章取义,要把前面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信愿持名,虽然散乱,绝对往生;如果没有信愿,只是口念,当然就不能往生,这时候可以说是枉然。这里应当辩识清楚,不可颟顸自昧。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5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5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5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6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6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7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7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lchhn_2001
发表于 2012-5-9 18:57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