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糍粑坳
撰文:《三岔镇志》
三岔镇兴隆场的土名叫“糍粑坳”。听人讲,很早以前,这里有一家卖糍粑的。开始只有五、六斤酒米(即糯米)的本钱,都是头天做,第二天卖。全家只有三口人,夫妻俩和一个刚会跑路的儿娃娃。每天上午都是男的挑担,女的背囤,摆好摊子,开始营业。下午则清理帐务,除去一家三口的简单生活,即去买回第二天要用的材料,回家安排。男的则卖完余下糍粑,收摊回家。回家草草用完妻子准备好的菜饭,即开始舂糍粑、拌佐料,准备第二天的买卖。有一天生意很疲,卖完回家已是天黑了,慌慌忙忙地用完已经半凉的饭菜,就开始了男舂糍粑,女拌佐料的工作。舂了几下,碓窝中发出一股不正常的味道,直冲鼻孔。忙叫娃儿的妈掌灯来看。灯亮一来,夫妻双双躬腰细查,听得“哦”的一声,两人由躬腰变成蹲式,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感情脆弱的妻子,还首先掉下了伤心的眼泪。原来是调皮的小孩在碓窝里拉了屎。由于本小利微,所赚仅能糊口,一切开支都得从俭,所以下料前未能用灯亮检查碓窝,因此造成了这个生死攸关的损失。此时早已睡在床上的娃儿被冷醒了,妈呀妈的哭了起来。夫妻俩正在相对无语的生闷气,听到娃儿叫的妈妈先发话道:“害人的小冤孽,我没捶你就好了,还哭!还叫!”男的则说:“抱他起来吧!他知道啥。”女的一面撑腰去抱孩子,一面说:“看一家三口吃啥?”当妻子把小孩抱出来后,男的面向妻子说道:“我们慢慢地翻查一遍,把糍粑上的屎细细除去,今晚我们破例少睡一点觉,多花些力气,把糍粑舂的又细又糍又软和,明日把糖、黄豆面和芝麻等香甜的东西多放些。糍粑也捏大坨点。只求保本,不求有赚。”谁知就是这一轮屎糍粑卖出了名。小孩的屎本来不多,刚一舂就发现,又细心去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再加上大量的香料和糖,哪里还闻得出屎味来。食者只求量大、糖多、香味浓,不会有其它想法。卖完算帐,不但没蚀本,而且还略有盈余。他们从此得出了薄利多销的启示,后来名声传远了,生意做大了,这个无名之坳,从此冠上了“糍粑”之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在这下简州(简阳)的大道旁建起了兴隆场,但至今人们还是以“糍粑坳”代兴隆场之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