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吃透中央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下同)新任掌门人徐绍史5月13日在系统内给发改委全员上了一堂“思想总动员”,言辞恳切。 此时,距国务院部署简政放权的常务会议仅过了一周,距徐绍史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履新发改委主任不足两个月。这也意味着,这个被贴上“小国务院”“大总管”“第一大部”等标签的强力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 发改委“权力太大”,“门难进、脸难看”。这是摆在徐绍史面前的两大难题,外界也期待他能够推动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简政放权”来的正是时候。在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国务院的三份减政清单中,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数量分别是157项、184项和288项,涉及发改委的仅是取消1项,下放2项。与前三次改革相比,这次的力度前所未有,发改委宣布14项对企业投资的核准权被取消,12项核准权被下放。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看来,目前的这些改革并未触及发改委根本。“被取消的项目含金量很小,基本没有或没有太多的寻租价值,真正的攻坚战尚未开始。” 自2003年改组至今,发改委经历过多次权力改革和角色调整。无一例外的是,其身影无处不在的格局从未被撼动。“发改委减权是很难的,对于徐绍史而言,改革如何避免过去十年的旧路将是关键。”中央党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