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简阳风景名胜
一、蜀中佛教名刹--弥陀寺
简阳弥陀寺位于简城北门,成渝铁路、沱江、绛溪河交汇处。始建于明代,原名东岳庙,废于1950年,1989年经简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莲花寺兴庙,全建筑仿北京故宫、颐和园等楼阁模式,其楼堂亭阁错落有致,飞檐峭壁相映成趣,流光溢彩、争奇斗艳,名人字画琳琅满目,乃当今蜀中佛教信徒的一方净土。
二、古刹普照寺
普照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离简阳市区10多公里处的普安乡卧龙山。远远望去,在一片群峰环抱的苍茫绿海之中,清风吹拂,绿波荡漾,普照寺烟雾缭绕,伴着阵阵钟声和林海涛声,和着鸟鸣,仿佛置身在天然的音乐天堂,享受人与大自然同台合奏的一曲太平盛乐。寺中特有的“功夫茶”乃是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九龙井水沏成。姊妹树、夫妻树 枝丫相互交错,肢体亭亭玉立。
三、五凤山黑水寺
位于简阳市望水乡的黑水寺背依五凤山,寺前九曲河蜿蜒由东、北、西三面环绕流过,自溪水边拾级而上,石阶108步,山门左侧崖壁刻有“五凤山”三个大字,为咸丰五年(1855)一位姓周的书生奉师命写的。黑水寺原名宝泉寺,始建于明代,据说因寺左有井,泉水佳美,故名宝泉。清道光十三年扩建,而黑水寺的得名却是因寺右峭岩之下,九曲河中有个黑水沱,大旱不枯,因沱得名。五凤山又被称作“森林公园”面积近两平方公里,九曲河三面环绕 ,水域长两公里,五凤山植被有数百年的历史,还有一种其特点藤蔓植物--鸳鸯藤 又叫无根藤、仙藤,直径约三四十公分,腾空攀崖,十分壮观。
四、基督教崇光堂
位于简阳市城北龙王沟山嘴上,占地4.749亩,高34.24米能容纳1700人聚会。其设计独特、中西结合。前主楼外墙四壁和古奇特式大小不一的坚顶采用白色的瓷砖,以示上帝殿堂的圣洁。后面部分是白色大圆柱头和凸出黑色墙面的半圆门窗形成轮廓,使人感到圣洁中的庄严。内堂高12米,分设两层,第二层绕墙依柱而立,其空间像一个巨大的提琴,无时不刻不在颂扬那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再上去就是两层各容纳100人的会议室和图书室,再上就是高耸云端的钟楼和巍然屹立于钟楼顶端的红色十字架。站在钟楼的瞭望台上,简城万仞山川尽收眼底。
五、圣德寺白塔
旧时“简州八景”中的“一塔凌云”就是指简阳市城区南外的宋代白塔,塔始建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丁已(1197)夏天,落成于嘉泰四年甲子(1204)之秋。塔起平地,计高十八丈。塔顶之周围计六丈,塔底之台基周围计十六丈。虚其中,曲转有梯,可通上下。每级绘佛图。明世宗嘉靖戊戌(1538)仲秋由郡人维修至葵卯(1543)季秋竣工,更添置八只铁风铃,与原有的八只铜铃相间悬挂,在塔顶加置锡定,重30余斤。有史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874-879)中,原名圣德寺。后因修建白塔,塔身涂粉呈灰白色,故改名白塔寺。据载,白塔寺原名回澜寺,本用以镇沱江之波澜,但现在白塔已距沱江约两里之遥。与白塔隔江相望有一座魁星阁(1964年纸厂扩建时拆除),与白塔遥相呼应,威镇沱江两岸,成为简州城外著名的风景。据民国《简阳县志》记载,魁星阁始建于宋代庆力二年(1042),明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清代又曾多次修补,阁高五层,每层约二丈余高。
六、逍遥洞汉碑
简阳市现存地面文物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属逍遥洞汉碑。逍遥洞位于简阳市踏水镇中和村逍遥山,据乾隆简州志:“逍遥山在州东三十里,上有逍遥洞,为荆棘所掩。景德间,有人发之,见汉碑石隶十二字云“汉安元年(142)四月十八日会仙友。”旁书“东汉仙集”、“留题洞天”。《会仙友》汉碑为长方形,长0.61米,宽0.57米。从现存四川省博物馆拓片照相件看,碑文十二字竖书两行,为汉隶。“东汉仙集”、“留题洞天”八字,分别竖刻于碑文右、左,为楷书。关于碑文的作者,传说为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但有人指出,蔡邕生于133年,汉安元年才不足10岁,而两旁的楷书既然明言“东汉”可知当是汉代以后之人所刻,或许是在汉碑摩崖石刻旁边开石室修炼的宋人杨用晦所为。 清乾隆元年(1736)一金姓兄弟由峨眉山拜佛归来修成一座逍遥洞庙,至今已260多年历史。逍遥洞汉碑在历史、宗教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道教发源于四川的一通有力物证。
七、西川绝景、人间瑶池---龙泉湖
(大家都切过的哈) 龙泉湖(石盘水库)位于简阳市石盘镇与成都龙泉驿区茶店镇交界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都人称为“成都龙泉湖”,简阳人谓“简阳龙泉湖”。其实,龙泉湖是简阳市1979年修建的石盘水库,系都江堰灌区东风渠第六期扩灌工程,属于中型囤蓄水利工程。是引岷江之水穿龙泉山隧洞冲进张家岩水库,经北充水干渠进入龙泉湖。多年平均水体交换量约5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集雨面积84平方公里,库容6960万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26米,库岸线54公里,东西直渡10公里,南北直渡4公里。库内孤岛15座,库叉峡谷23处,面积约2000亩。由于地处龙泉山下,故称谓龙泉湖。湖西岸有石经寺,处于苍松翠柏林海之中,乃始建于东汉末(220),原系蜀汉大将赵云家庙,明正统年间(1436)湖北高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住持此寺,后坐化于今祖师殿内肉身菩萨是也。
八、水上明珠---三岔湖
三岔湖位于简阳市三岔镇境内,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丹景山脚下,建湖前因湖内有蔡河、金河、肖家河,建成时湖之主坝正堵截三河之口,导引岷江水成湖,故名三岔湖。又因湖中岛屿113个,高低错落、星罗棋布,故又名百岛湖。1993年被列为《世界名湖录》,2001年12月升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湖始建于1975年,1977年建成。三岔湖风情万种,水乡风光宛若仙境,有九大自然景观:五龙朝丹景、仙姬送子、牛角大佛、凌烟雨阁、水上迷宫、水天一色、金桥映翠、古镇凭吊、柳暗花明。三岔湖的历史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湖东有“阳安八景”,西南有“蜀人古屋遗址”,湖北有“丹景山佛兴寺”和“三国遗址”。三岔湖一共出了五个军长,九个旅长,十八个团长,称为“五军九旅十八团”,乃是武人云集之乡,人才荟萃之所。
九、奇异丹景山
丹景山位于简阳丹景乡和五龙乡交界处,与双流、人寿两县接壤。海拔974米。登山远望,成都平原和三岔湖尽收眼底。入夜可看见锦城万家灯火。在它鼎盛时期,寺院联云,古木参天,曾与青城山齐名。历代有不少文人的名篇佳作咏叹丹景奇观。相传三国时蜀皇帝刘禅幼时曾在此读书。主要景观有: 1.五龙朝丹景,古代文人比之为“峨嵋佛光差可比”、“泰山日出如斯而”。在丹景山周围有五条山岭从不同的方向伸向主峰,清晨时分,山谷涌起浓雾,五条山岭便只剩下一溜山脊,酷似五条苍龙在茫茫云海中向主峰奔腾游弋而来。待天际出现一抹丹霞,丹景山2.劝学庵和黄荆。劝学庵乃刘禅读书的地方,传说刘禅生性顽劣,老师曾用黄荆条打他,他便背地里咒骂黄荆绝种,从此丹景山自劝学庵以上都没有黄荆了。3.联生古柏。又名三联树、忠烈柏,在丹景山下有三根长在一起的参天古柏。十里之外即可望江风姿。4.千年银杏。离劝学庵一箭之地有株半死不活的古银杏,不知何年代已死,可又奇迹般的在半腰表皮上重新长出新枝叶。新枝绕树盘扎。5.鹿仙池。又名洗鹿池、鹿子凼。在丹景山主峰东侧,宽约20平方米,一股清水自池壁石岩上涌出,四时不断,而池水不减不溢。6.丹景黄蛙。劝学庵右侧有一阎罗殿,殿后有一水池。池中有一种浑身金黄色的蛙。7.仙姬送子。丹景山脊上有座巨石耸立空中,高20余丈,顶端宛如一妇女翘首北望,膝上坐着一个襁褓中的小孩。
补:阳安八景
1、一塔凌云。即前面介绍的白塔
2、四岩泛月。四岩是指沱江边上的东西南北岩与江水倒映成趣。月出时江水托起天上的月光,月光与岩影伴君而行(现在没有了)
3、印鳖拱壁。沱江的左边是鳖山,右边是印山,两山对立,陡峭如壁,夹着川流不息的沱江(不晓得在哪里)
4、应蒂莲池。人民公园的莲花池。南宋时期就有了。
5、朝阳曙阁。原石桥古镇旁有一古阁,名朝阳阁,坐西向东。每当朝阳升起,曙光照在阁上,流金翘映,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6、金绛流洪。金为沱江河,绛为绛溪河。两河河水一清一浊,在此汇合,流向长江。
7、渔舟暮艇。沱江两岸,渔舟整齐地停靠在港湾,渔夫座卧舟中,点燃渔火,饮烧酒、唱小调。
8、龙门锦浪。沱江上游打石拗处山势险峻,滩陡水急,一泻而下,远看好似翻滚的锦在水面上飘动。人们为了驯服这条龙,在此修建了龙门。 |
|